宋元時代吉州窯瓷器暨標本展亮相浦東
近日,「大吉中華——迎國慶上海僑界收藏宋元時代吉州窯瓷器暨標本展」在震旦博物館A2館舉行。展覽分為茶禪一味、士人文化、民俗風情、效法百工和標本拾遺五個板塊,展現出吉州窯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展示上海僑界收藏的風采。
此次展覽共展示了138件吉州窯瓷器完整件和168件吉州窯瓷器標本,幾乎涵蓋了宋元時代吉州窯的所有產品,個別標本是未見完整器的展品,為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吉州窯窯址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永和鎮,因隋至宋屬吉州,故稱吉州窯,又稱永和窯。其創燒於晚唐,興盛於南宋,明代停燒,是宋代南方的一個大民窯。時有北磁州,南吉州之說。吉州窯品種繁多,有青瓷、青白瓷、黑釉瓷、醬釉瓷、黃釉瓷、綠釉瓷、白瓷及白地黑花瓷等。吉州窯器物多為碗、盞、罐、瓶、枕、盒、爐等日用瓷。吉州窯的瓷胎粗松,胎質基本上有米黃色、土紅色和灰白色,偶見黑青色。吉州窯黑瓷獨具特色,鷓鴣斑、兔毫紋是當時極為名貴的品種。玳瑁釉則是吉州窯的主要品種之一,木葉貼花、剪紙貼花及灑釉是吉州窯的獨創工藝,堪稱一絕。吉州窯的主要裝飾紋樣有花卉、龍、鸞鳳、鴛鴦、奔鹿、雙蝶、梅、蘭、竹、菊,以及吉祥文字組成的圖案。
黑釉瓷是吉州窯最為有名,最具有代表的,也是產量最大、品種最豐富、裝飾工藝最具地方特色的產品。這是一種利用天然黑色原料,通過獨特的製作技巧而燒造的顏色釉,其創燒於北宋,盛行於南宋,並延續到元代。
其中,黑釉茶盞是吉州窯的大宗產品,這一品種的大量燒制,與宋代盛行的飲茶文化密切相關。宋代士人文化興起,士人對書畫藝術的熱愛和推崇,吉州窯瓷器上所見的折枝梅花、月影梅、海棠啼鶯、竹外桃花、蓮池鴛鴦等圖案,充分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同時,吉州窯也吸收同時代各窯的特點,是一個兼容並蓄、博採眾長的窯場,借鑑定窯、磁州窯、耀州窯、龍泉窯、湖田窯等窯口的獨特工藝,豐富了自己的產品類別。
本次展覽由上海市歸國華僑聯合會指導,上海市華僑收藏協會主辦,上海春華百合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協辦,將持續至10月22日。
文字:曹之光
編輯:魯琳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