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清 康熙皇帝御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六十歲。這一年,非同尋常。
其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擒鰲拜、撤三藩、定北疆、親征噶爾丹等等。他為清朝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開啟了康乾盛世的輝煌時代。一路走來,功績卓著,值得稱讚。
邁入耳順之年,六旬壽辰前夕,大臣們奏請以皇帝六旬萬壽上尊號,舉行大型慶典活動,並提議建造龍亭,立碑永載皇帝功德。康熙帝恩准了這一請求。
康熙帝
這是清朝皇帝的第一次萬壽慶典。場面之盛大古所未有。據《萬壽盛典初集》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為聖祖玄燁六旬正誕,天下臣民赴京慶祝者以億萬計。時逢聖祖巡幸過霸州水圍,臣民自暢春園至神武門輦道所經數十里內結彩張燈,雜陳百戲,迎駕登殿受朝賀。
康熙萬壽盛典(局部)
輦路經行之處:「莫不衢歌巷舞,擊壤呼嵩。時京師九門內外張彩燃燈,建立錦坊彩亭,層樓寶榭,雲霞魂麗,金碧焜煌,萬狀千名,莫能殫述。百官黎庶、各省耆民,捧觴候駕,填街溢巷。琳宇珠容,鐘鼓迭喧,火樹銀花,笙歌瓦起,祝嘏之盛,曠古未有……」
盛況空前的千叟宴及萬壽盛典歷時數十天,從皇宮到京師到全國,都舉行了不同程度的慶祝活動。
當然,作為一代帝王,康熙帝並沒有被這一系列舉國慶生「迷暈」了頭,他依然還是保持著自己的自律與自省。如《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載,「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三月。戊寅朔。諭諸王、貝勒、貝子、公、大學士、九卿等、朕昨進京、見各處、為朕六十壽誕、慶賀保安祈福者、不計其數。朕實涼德、自覺愧汗。從來帝王之治天下、罔不以民生為念。若為一己之私、即不能擴而充之矣。朕若先知、必令止之。今已成矣。難違眾志。夜來思之達旦。朕為天下萬國蒼生之主。萬姓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若能祈禱雨暘時若、家給人足、則朕安寢飽食、可以卻病延年。……」
身為一位偉大的帝王,如何能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為蒼生百姓祈福呢?抄經,就是康熙帝的方法之一。
左右滑動查看
LOT 826
清 康熙皇帝御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捲軸水墨龜背箋紙本
1713年作
28×26cm×6
題簽:康熙御筆心經
題識: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六月二十四,觀瀑處望涌翠岩,沐手書賜明學。
鈐印:「體元」(參見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後璽印譜·康熙卷》)
估價:RMB 6,000,000-8,000,000
康熙在位60年,日理萬機之餘,仍堅持抄寫心經。據資料統計,康熙帝的《心經》作品大多數是冊頁,另有《秘殿珠林初編》著錄有康熙御筆《心經》手卷10卷、立軸15軸,還有成扇等形式。這些作品如今均存於故宮博物院,只有極少量流散出宮,本冊即為康熙帝六十大壽所遺存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這一年,這一年又恰逢避暑山莊興建十周年,五月丙戌,康熙奉皇太后避暑塞外,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等隨駕,自暢春園啟行,抵達避暑山莊。六月十八日,科爾沁謝圖親王鄂爾吉圖、喀喇沁多羅郡王色棱、浩齊特多羅郡王額爾德尼等蒙古各部共120位扎薩克王貝勒、貝子、台吉等「親詣闕廷,叩祝萬壽。並進貢白銀20萬兩,請建廟於熱河」。二十日,奈曼多羅達爾漢郡王垂忠來朝。
二十四日康熙親自抄此心經,書賜明學,經查《清朝進士提名錄》明字輩多為蒙古貴族,此件應是20萬兩的回禮之作。
涌翠岩為避暑山莊三十六景之一,康熙對於這處景觀甚是喜愛。作為康熙禮佛佛堂,涌翠岩至二十六日康熙才有外事活動。也應該是在此萬機閒暇之際所作。
涌翠岩
01
引領清三代風潮
帝王抄經背後的政治策略
抄寫佛經是一項古老佛教傳統。從民間到宮廷,都有參與抄經的深厚背景。據《隋書·經籍志》記載,隋文帝楊堅曾下令在京師及寺廟內轉抄一切經典,並將其置於寺廟內,並額外抄寫一份存放於秘閣。唐代時期還盛行著"刺血寫經"的風氣,例如《舊唐書》卷十所載,肅宗疾病時,皇后刺血寫佛經,並舉行齋僧儀式來祈福。
到了明清時期,寫經、刻經已較為普及,從皇家宮廷到尋常百姓家,都有不少優秀的寫經作品流傳於世。其中康、雍、干三位帝王更是於日理萬機之暇,擇經而書,誦經刻典,這不僅是在增強其佛學修為,更重要的是在尋求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
清朝皇帝熱衷抄寫經卷,這與國家治理的政治策略密切相關。作為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權,清朝在鞏固統治和強化政權過程中,利用宗教文化為自身的政治目的服務顯得尤為重要。清朝重視儒、道、佛三教,歷代皇帝都對佛教非常推崇,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本身也深諳佛學。
因此,抄經成為清朝皇帝「必修課",從延續國家的吉祥到為父母祈福,都與修身養性密切相關。
《康熙帝便裝寫字像》 清宮廷畫家繪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作為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君主之一。康熙帝尊奉儒家,尤其禮尊佛教。其最早接觸佛教,就是受到了祖母孝莊皇太后的影響,她對藏傳佛教信仰頗篤,身旁有自己的喇嘛乃寧活佛為她隨侍,既充當上師,又作她的私人醫生,深得信任。康熙帝尊一世哲布尊丹巴為大喇嘛,主管喀爾喀蒙古的宗教事務。會盟之後,哲布尊丹巴隨駕進京,他曾為康熙帝傳授長壽之秘法及長壽佛之灌頂。清帝在宮中的寫經活動,就是從康熙帝開始的。
清宮所藏最早一件康熙御筆寫經,是康熙十四年時所作。此後,康熙抄經一直持續到晚年,從未間斷。尤其逢重大節日,如浴佛節、佛誕日、太后生日等特定日期,常常敬寫經書,甚至在南巡之時仍不忘書寫,足見康熙敬佛之心。除表達對天地神明的敬意,更是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御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被譽為書法藝術與傳世經卷完美結合的珍品。史載康熙皇帝一生共抄過兩次《金剛經》,一次是他15歲習字時抄寫;一次是在康熙三十二年,當時其祖母孝莊太后身染重病,為了給孝莊太后祈福,他又精心抄寫一遍《金剛經》,這部《金剛經》展示了康熙高深的書法功力。
康熙皇帝御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是康熙帝常抄寫的一類經文。此經為佛教經典,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唐玄奘譯,知仁筆受,共一卷,是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由於經文短小精粹,便於持誦,此經在中國佛教歷史上甚為流行,近代又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各品所說的內容是佛和舍利子問答般若行的意義、功德,此經即從其中撮要單行。
全經260字,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概念講述自性本空的佛教義理,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證得菩提果。該思想被認為是全部般若學說的核心。抄寫《心經》,是佛教僧眾和修行者必修的功課之一。
康熙皇帝御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局部
02
傳統經文結合帝王御筆
重構的書法經典史
在中國歷代書法家中,皇帝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從梁武帝到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再到唐玄宗、唐文宗、唐德宗,甚至宋徽宗和宋高宗,都展現過卓越的書法才華。
而到了清代,出於滿族統治者對漢文化教育的重視,也使得清朝的皇帝也得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尤以康熙帝的書法為出色。
這冊《心經》的珍貴之處,有以下三點:
首先,從書法欣賞的角度看,這冊《心經》將康熙御筆書法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康熙帝自八歲登基即跟隨前明內侍臨習唐人楷書,後臨習董其昌,進而擴展到古代諸家。
康熙帝 《除夕書懷詩軸》 故宮博物院藏
而從此經中可見,其書法呈現出受到歐陽詢小楷結體的影響,布局合體,字形勻停妥帖,俊骨舒展,用筆翹勁,時出鋒芒,在個別字的用筆上,能看出他數十年臨習董其昌書體的痕跡。兼施柳公權,顏真卿諸家,四十歲之後,年齡的變化對其書風的演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使作品中平添了老成深穩的氣度,風格也愈加剛勁輕健。
清 康熙皇帝御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局部)
右圖:取本件康熙御筆心經印「體元」
左圖: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後璽印譜》之「康熙御璽」體元
與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編 16》款識比對: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編 16》
左:本拍品;右: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編 16》
左:本拍品;右: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編 16》
書法比對:
左:本拍品;右: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編 16》
左:本拍品;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清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寫本)故宮博物院藏
第二,正由於傳統經文有了帝王御筆的加持,重構了出一個書法經典史,使得此類經文書法作品與傳統書法相比,更具收藏價值。
佛經即是法寶,皇帝寫經是頂級的宮廷法寶,康熙皇帝被藏傳佛教尊奉為「無量壽佛示現轉輪聖王皇帝」,所以對於康熙而言,他本人抄寫的心經,不再是一般意義的御筆書法,而是帶有長壽轉輪活佛能量的皇家法寶。誦經加持,緣者得之。康熙御製經序中說到「弘慈正覺,願立無邊。功德普偏,法象昭宣。介壽錫福,賴是因緣。家敦忠孝,樂利安全。清寧鞏固,萬祀延綿。」
第三,精美的宮廷繪畫也是欣賞這冊《心經》的要點之一。
康熙帝創立了清代皇帝書經的一種「官樣」楷式。內頁經文一般占用四折幅,其後空一頁。經文前、後附頁由宮廷畫師分別以抄經同樣的泥金或墨筆繪製大士趺坐像、韋陀立像。畫像用白描法,只在佛像的眼睛、嘴唇、瓔珞等部位略施色彩,風格細膩精謹。
凡用佛青箋、墨箋、洋箋者,因其紙色深暗,故以泥金粉合膠書寫。經文內頁,則以泥金勾畫邊框及烏絲闌。前後附頁配圖亦用泥金勾畫。其他各類紙、絹、綾皆以油煙佳墨書寫、繪製。
經冊開端繪刻的「觀世音像「
經尾的韋陀像
經冊開端繪刻「觀世音像「。尾繪有「韋陀像」。其與故宮收藏康熙御筆寫經韋陀像如出一轍。其白描手法極為精湛,當屬故宮造辦處如意館一流宮廷畫家所為。
03
存世稀少
市場罕見
御筆經書為稀有之物,數百年來一直深藏宮中,在故宮博物院藏品之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且都書品精良,裝潢考究,書寫材料獨特,是清宮留存於世的珍貴文化遺產。這一冊康熙皇帝親筆謄寫的經書,可能是全球公私藏品中極為重要和特殊的一件。
清 康熙皇帝御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局部)
款署「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六月二十四日,觀瀑處望涌翠岩沐手書賜明學」上鈐朱文方印康熙皇帝御璽「體元」之寶
此類寫經存世十分稀少,可謂鳳毛麟角,目前可流通含此件僅見三件,寫在六十大壽之際的《心經》僅此一件,而且有款有寶。盤點全球公私藏品中的同類,大約分為三類:
一類為有款無寶。只在經文結尾署「康熙某年月日敬書」,既無「御筆」字樣也不鈐蓋皇帝寶璽。這類數量占到存世康熙書《心經》百分之九十以上。據《秘殿珠林初編》記述,康熙書《心經》截止到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共計著錄康熙帝《心經》234冊,每冊四頁,俱未鈐蓋寶璽。不論是存世最早的康熙十四年冊,還是已著錄於《秘殿珠林初編》的這234冊,以及康熙四十六年九月初一之寫本,皆屬此類。
第二類為無款有寶。數量較少,如素絹本康熙墨筆書《心經》,經文後只鈐蓋「緝熙敬止」、「保合太和」二寶璽。又如羅紋箋本墨筆書《心經》,經文後鈐「康熙宸翰」與「戒之在得」二璽。但凡與「戒之在得」並用者,因此印鐫成時間所限,則可知該冊書經當晚在康熙六十年五月之後也。
第三類是有寶有款。只見寥寥幾件,如康熙五十四年五月灑金箋本墨筆書《心經》兩冊,冊款後鈐「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二寶璽。
《康熙御筆太上真經》(局部)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寫本
故宮博物院藏
據資料統計,康熙帝的《心經》作品大多數是冊頁,另有《秘殿珠林初編》著錄有康熙御筆心經手卷 10 卷、心經立軸 15 軸、心經成扇等形式。這些作品如今均存於故宮博物院,只有極少量流散出宮,故宮所藏心經冊的開本大小、前描觀音、後韋陀像、裝幀裝潢、行文格式都與本冊《心經》一致。
左:本拍品;右: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編 16》
左:本拍品;右: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編 16》
左:本拍品;右: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編 16》
左:本拍品;右: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善本特藏編 16》
縱觀拍賣市場上的康熙御筆書法真跡,並不多見,因此,每每出現,都是高價的代名詞:如2016年北京東正春拍,一件清代康熙皇帝御筆寫經,拍出1725萬元人民幣;另一件康熙帝《篤志經學》,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成交價為3360萬人民幣。
康熙皇帝御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和經盒
本冊書法傳承清晰,後為徐夢華舊藏,上海博物館退賠作品。
徐夢華,(1900~1975),又名清機、夢花,上海川沙縣人。畢業於上海美華書院。後在上海經營德大號和大德號這兩家五金商店,任大德號經理,平時省吃儉用,一生結餘愛好收藏,成為解放時期上海灘有名的古董收藏家。
著有《嵩雲居藏印》、《嵩雲居藏鏡》、《嵩雲居藏泉》等。1949年以後,歷任中國五金機械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經理、上海五金零件商業同業公會副主任、市工商業聯合會常務委員。當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
徐夢華生平愛好文物,閒暇之餘出入上海古玩市場,集藏古玩、書畫2萬餘件。他還關心和支持文博事業,1959年,徐夢華向中國歷史博物館捐獻過包括商代武丁時期卜骨和商代青銅器在內的65件珍貴文物。文化部特意頒發褒獎狀。1960年至1964年間徐夢華先後四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他最珍愛的169件青銅器、 陶瓷器、硯台等文物和4798冊圖書。
1975年後,上海市有關方面開始向大德堂分兩次歸還古董字畫,件件精品,此件康熙御筆心經即在此次文物退還之列,本件標籤標註為上博退還文物1183號。
有說法稱「康熙一字值千金」,其一生酷愛書法,卻很少題字,以至於其御筆在清代帝王墨寶中流散極少。而本件為流通唯一一件有款有寶《心經》,是康熙皇帝六十大壽所遺存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可謂宮廷散落佛門珍寶流落民間,滄海一粟,寥若晨星,尤顯珍貴。
-end-
—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在藝app,因無法溯源而未及時與原作者溝通,現聲明,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帳號轉載的文章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絕無商業用途,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媒體、公司、企業或個人等的智慧財產權,請私信後台,本公眾號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並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