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的純電野心,都寫在ID.7的臉上了

2023-11-15   電動湃

沉浮多載,大眾ID系列終於在國內迎來了「光輝時刻」。

今年10月,ID全系在國內賣出20454輛,越過2萬大關。

甜蜜的是,這已經是國內合資純電當之無愧的銷量冠軍;憂傷的是,2萬銷量中有超一半的功勞歸屬於「怒降」3.6萬的ID.3。

在華馳騁多年,大眾自然不會滿足於靠一款小型純電SUV打天下。今年上海車展,大眾首款電動轎車ID.7首發亮相,新車定位於純電中型轎車,將由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共同引入國內市場,提供姊妹雙車供消費者選購。

據官方消息,這款近五米長的雙門轎跑車將於今年年底上市,先以ID.7 VIZZION之名由一汽-大眾推出,而後在2024年其也將在上汽大眾上市。

這款車有2個難以忽視的看點:

其一,ID.7 VIZZION是大眾ID系列的旗艦轎車,有說法稱之為帕薩特車型的純電繼任者,而B級車向來是大眾最拿手的領域,大眾如何把多年來在轎車領域的成功經驗,延續到純電動汽車上?

其二,從軟體來看,此前在大眾產品上出現的軟體問題已經逐步得到解決,前有一手創建的CARIAD子公司,後有7億美元入股小鵬,憑藉強有力的外援,掙脫了「軟體枷鎖」的大眾ID.7 VIZZION能否在智能化上逆襲口碑?

作為承載ID系列騰飛的關鍵產品,不論是遠在德國的沃爾夫斯堡,還是放眼國內新能源市場,ID.7 VIZZION都無疑備受期待。

雖然被稱為「電動帕薩特」,但細究之下,兩款車型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首先是尺寸,ID.7 VIZZION的長寬高分別為4940mm/1860mm/1530mm,軸距為2970mm,比帕薩特要大,尤其是在軸距方面,ID.7要多出將近100mm,這也是純電的優勢。

其次,全新的外觀設計語言,搭配IQ.Light智能大燈,背部為全新設計的貫穿式尾燈組。整車看起來頗為時尚,一掃以往大眾的中庸之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ID.7 VIZZION非常大膽地採用了掀背設計。

事實上,在B級車領域,敢於挑戰掀背造型的選手並不多。一方面是大眾對自身設計實力的一種自信,另一方面也在於,ID.7的旗艦身份,畢竟尺寸夠大,造型夠炫,才能從第一眼就營造高級感。

而在流暢的外觀設計之中,隱藏著大眾的小心思。

尾部掀背造型、尾部鴨尾,前臉兩側的氣簾,側面收腰等等小設計,使得ID.7 VIZZION 的風阻係數僅為0.23Cd。得益於此,其77kWh電池包標稱WLTP續航615公里,86kWh電池組WLTP續航或將達到700公里。

此外,最重要的是,雖然被戲稱為「電動帕薩特」,但ID.7 VIZZION絕非「油改電」,而是基於MEB平台全新打造的純電車型,這是大眾目前全力推行的電動化平台。

恰得益於純電平台打造,最直觀的好處就是空間布局,這也是大眾一貫的強項:捲軸距,卷空間。

純電動平台能夠實現「四輪四角」式布局,加之電池與電機的合理分布,讓ID.7 VIZZION凈值空間更是達到同級別最優的1910mm,後排腿部空間達到1014mm,且新車的後排中間不會再有燃油帕薩特的隆起,整個地台比較平整。

另外,掀背造型的ID.7 VIZZION標準行李箱容積為521L,在二排放倒的情況下,後備箱空間可拓展至1629L,有很強的載物能力。

在外觀和空間的一系列優化之餘,ID.7 VIZZION依舊是一輛「底子很好」的大眾轎車。

比如,高強度鋼鋁混合車身,其中熱成型鋼占比超過32%,縱梁加強件、四門和後蓋均採用鋁合金材料,扭轉車身扭轉剛度超過 46100NM/ 度。

再比如,懸架系統方面,ID.7 VIZZION運用的是前麥弗遜+後多連杆式獨立懸架,再考慮到大眾在底盤調校方面多年累積的經驗,只要正常發揮,應該會比漢EV或者其它同級電車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除了產品本身之外,事實上,ID.7 VIZZION與帕薩特或者說邁騰相比,承擔著完全不同的市場角色。

2022年,上汽大眾帕薩特全年銷量18萬輛,一汽大眾邁騰則是15萬輛,在B級燃油車領域,這兩款車仍舊是當之無愧的「走量」擔當。

但對於ID.7 VIZZION來說,大眾不僅寄託了銷量預期,更代表著這家老牌德國車企欲正式進軍國內主流電動車市場,並在電動中型車領域擔綱絕對主力。

從市場角度來看,今年整個電動車市場變化非常劇烈。

一方面,微型電動車銷量持續下滑,而在10-20萬元的新能源A級車/B級車開始崛起,主流保守用戶開始真正接納新能源;另一方面,隨著時間推移,傳統車企電動車的產品穩定性,機械素質等優勢開始顯現,這些都為ID.7的著陸提供了有利的市場基礎。

當然,ID.7能否一鳴驚人,還需要補上重要的一課——車機智能化,這一直是大眾ID系列被吐槽的比較嚴重的地方。

就在其他各大新勢力瘋狂卷流暢度、響應度,以及軟體豐富程度的時候,大眾與CARIAD軟體合作開發的車機系統,還在頻頻出現車機黑屏這類基礎故障問題。

為此,ID.7 VIZZION幾乎是以「痛改前非」式的態度一改車機系統,企圖扭轉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劣勢。

首先,硬體上一頓升級輸出,新車全系採用了15英寸2K懸浮顯示屏,解析度高達2240*1260,內存提高到了16G。

要知道,16英寸MacBook Pro也才16G內存,而通過車內這塊「大彩電」,該車在用戶體驗、視覺體驗、多模式交互上的提升均有了硬體基礎。

同時,螢幕白天和夜間模式自動切換,並且螢幕還實現了防藍光效果。

當然,最大的改變在於大眾終於拋棄了「老年機」,換成 ID.OS 2.0,擁有全新自定義的UI介面。

雖然並非與小鵬共同研發,但圖像的清晰度水平都很在線,再加上清爽且合理的頁面布局,整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語音方面,得益於國內科大訊飛的加持,ID.7 VIZZION支持連續對話和多命令同步執行,語音速度更快,交互能力更強。

與目前的新勢力一樣,大眾也為其語音助手匹配了虛擬形象,而這個虛擬形象名則為「 ID Mate」。

語音升級後,影響最大的就是導航系統。

據悉,該車導航系統變得更加精準詳細,而且可以在2D和3D之間自由切換。另外,語音+全系標配的AR-HUD箭頭指引+燈帶指引,三大功能聯動,讓抬顯的儀式感直接拉滿。

功能向新勢力看齊,整個智能座艙的科技感大幅提升。在ID.7 VIZZION上,大眾顯然是鐵了心想要「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其實,在智能化上,ID.7 VIZZION還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升級。

比如隱藏式智能空調,在自動模式下,能夠根據溫度、陽光等情況自動調節車內的溫度,保證車內溫度始終在合適的區間。而且,該款智能空調還能夠記憶不同乘客的身高,切換不同的帳號,就能夠根據不同的乘客來調節出風方向。

同時,新車還配備了智能光感天幕,具備多個圖層,可以進行敏感變色調節,在光幕開啟後,紫外線隔絕率能達到99%,而且採用的是觸控調節,高級感算是給到了。

在智能駕駛上,Travel Assist 3.0駕駛輔助系統也進行了提升。在硬體上仍舊是1V3R的方案,和現階段在售的ID車型保持一致。但在功能上,除了基礎的ACC、LCC之外,也具備了指令變道的能力,適用於高速情況。

雖然與新勢力動輒滿配雷射雷達,且能夠實現城市NOA的智駕系統有差距,但大眾Travel Assist 3.0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如果對高階智駕的需求不高,這套系統基本可以滿足日常使用了。

這可能就是合資車企面對智駕的態度,既不把硬體作為噱頭,也不激進地讓系統取代駕駛員的位置,而是聚焦在提升日常駕駛的便捷性,相對保守,但也更顯安全。

毫無疑問,對於大眾自己來說,ID.7 VIZZION已經稱得上是一款革命性的純電產品。

只是,放眼整個國內「卷出天際」的新能源市場,定價至關重要。

不論是作為ID系列的旗艦,還是歐洲接近6.2歐元(約合人民幣48萬元)的售價,很多人傾向於猜測,這款大眾牌純電轎車,或將在價格上維持一定的高度。

不過,如今的市場環境壓力略大,一旦定價超過25萬,前有特斯拉Model 3虎視眈眈,後有比亞迪漢圍追堵截,大眾的「金字招牌」放在電動車領域,就沒有那麼靈光了。

另外,大眾ID.3降價在前,最高優惠3.7萬元,起售價直接來到了12.59萬元,與比亞迪海豚貼身肉搏,亦可見國內新能源市場競爭之慘烈。

且做設想,如果ID.7能夠「放下身段」,起售價探入20萬元以內,相比於零跑C01等產品來說,大眾仍舊在底盤機械素質等方面有相當大的優勢。

這一次,找準定位、把脈市場,對大眾而言,更謹慎,也更重要。

面對智能電動化浪潮的洶湧而至,大眾的轉型態度很堅決,但也走了不少彎路。

這家立足百年的德國傳統車企,一直保持著一顆謙卑的心。今年上海車展,大眾包了三架飛機把高管全部拉到了上海,看看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本土競爭究竟有多白熱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車機智能化的主動「補課」,亦隨著大眾將B級車多年的技術優勢「畢其功於一役」,ID.7的加入或將進一步增強大眾新能源的市場覆蓋面,而其品牌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大象轉身不易,但更期待大眾的新一輪衝鋒,能夠在純電汽車市場再掀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