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莫欺少年窮」,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誰都不能保證自己的一生順順利利,很多人常常會因為貴人相助,最終還是能夠走上自己希冀的道路,而因此也會對自己的恩人倍加感懷,知遇之恩甚比救命之情。世人在稱讚漢初名將韓信戰績卓越,卻結局悲慘的經歷時,也常常會對他「千金贈漂母」的行為大為感動。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很多,也許正是那些你瞧不起的「下等人」,正是你亡命之時最大的依靠。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在當地的縣城經商,憑藉著微博的收入支撐著這個家庭,這個時候的張家經濟情況還是可以的,如果一輩子這樣的話,也就沒有了後來的綠林好漢了,變局正悄悄席捲這個家庭。
在縣城經商的過程之中,張有財因為與當地的賭徒發生爭執而被當場毆打致死,父親的死亡對任何來說都無疑是晴天霹靂,更不用說當時只有13歲的張作霖,年少的他自然想要為父親報仇。他與二哥張作孚一起找到賭徒為父親報仇。結果在爭執的過程之中,不慎開槍打死了賭徒,即使當時的世道很亂,但是殺人還是得償命。二哥張作孚攬下所有罪狀,畢竟13歲的孩子還不知道監獄之中的黑暗。而張作霖則和自己的母親王氏一起連夜趕往自己的祖父家中。
然而王家也不是什麼大戶,在當時人人自危的情況之下,養活一個人太難了,所以他只得外出謀生活。在流離的過程之中,他飽嘗世態炎涼,人心冷暖,這點經歷到時和草根皇帝朱元璋的經歷很是相像,這些經歷對於他們的性格塑造有很大的幫助。在16歲的時候,他流浪到了營口一帶,全身上下並沒有什麼盤纏,幾乎快到了餓死的地步。話說人在絕境尚有大膽,正是這次行為讓他結識了自己的貴人。在營口鎮,有一孫姓大戶人家,擁有眾多田產,而孫姓當家由於早死,所以由其妻當家,人稱「孫寡婦」。
張作霖來到此地時,正值農忙的季節,而孫家當時雇了很多的短工收割莊稼,每天都會定時來送飯,正是因為這些工人來自各地,彼此之間也不是很熟悉,並且這麼多的人管事的也不認識,所以張作霖正是趁此機會,領了幾天的飯,日子過得很是順利。但是紙總包不住火,這樣做最終還是被人家給發現了,結果張作霖被打得是鼻青臉腫,很是悽慘。
而當時孫寡婦正巧正在田裡招工,看見這個十幾歲的少年,一時很是可憐,及時讓人停止毆打,並且告訴他每天可以找自己領一頓飯,這無疑是救了張作霖一命。而張作霖也認準時間,認了這孫寡婦做乾娘,生活開始有了轉機。這位婦人的救命之恩可是讓他記在了心裡,即使以後成了叱吒風雲的東北王,他還是對自己的這段經歷以及自己的這位感念常常念及。
誰也沒有想到這位窮小子會成為東北地區最高的統治者,掌握一方生殺大權。當張作霖穩住腳跟之後,給自己的這位乾娘置辦房屋和田產,並且對他如生母,以報再造之恩。即使很多人常常說張作霖的冷血與無情,但他身上有的這份「義」,讓他的人物形象更加豐富。這位張大帥並沒有像歷史上的那些人物一樣,發家之後怕別人提及自己的黑歷史而忘卻眾人,知遇與救命之恩,張作霖的回報確實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