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向文娛內容,逃不開的晉江改編

2023-02-24   ACGx

原標題:女性向文娛內容,逃不開的晉江改編

題圖 / 偷偷藏不住
IP依然靈驗

1月26日,嗶哩嗶哩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與晉江原創訂立期限三年的綜合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智慧財產權進行合作,包括但不限於購買多部作品版權,並將其用於改編、信息網絡傳播、宣傳及發行等指定用途。

B站與晉江這條合作消息,引發了許多網友對B站打造女性向動畫的猜測與討論。官方並未透露更多信息,但按照過去晉江IP衍生開發的案例、以及B站的業務分布來看,此次合作或許不僅限於動畫領域。

當然,不光是B站,在其他內容平台、製作公司眼裡,將晉江IP改編作品作為吸引女性用戶的金字招牌,仍具可行性。

網絡上流傳著「男起點,女晉江」的說法,如今介面仍簡潔得有些「復古」的晉江文學城,積累了風格各異的簽約作者、題材多樣的作品以及活躍的女性讀者,使得平台成了女性向IP的重要源頭。

截至目前,晉江版權影音推介頁面共有3185條記錄,具備一定人氣、每年榜單排名前列的作品/作者,為版權簽約的「香餑餑」,各部作品的簽約類型囊括了漫畫、動畫、廣播劇、有聲、音樂、電視劇、電影、遊戲等多種改編方式,而女性受眾則對這些內容有著極高包容性。

女性用戶在哪裡

由於女性消費與分享意願高漲,「她經濟」在各大領域迅速崛起,文娛自然不例外。實際上,年輕的女性用戶對文娛內容的需求,往往致力於追求情感共鳴、獲取情緒價值,她們會將角色視為理想型,或者「兒子/女兒」,從而藉助網際網路實現自我個性表達,與同好進行社交。

網際網路眾多娛樂方式中,總有一款能達到女性用戶的期望。

比如當前已經與觀眾見面,以及曾加入平台片單的晉江IP改編動畫,大部分改編自平台「純愛」分類的熱門作品,其中一些改編動畫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些動畫的粉絲群體迅速壯大,但由於2021年「耽改」按下暫停鍵,也成為了動畫開發的分界點,此後,各平台上線的晉江IP改編動畫數量有所下降。雖然從今年開始,積壓的耽改真人劇陸續低調開播,但這並不意味著「純愛」類改編內容的徹底解禁。

在新生代漫畫閱讀平台和興趣社區快看,來自晉江的《難哄》《偷偷藏不住》《偏偏寵愛》等改編作品如今長駐人氣榜前列,這些條漫、漫劇塑造的角色,成為了許多讀者心中的理想形象。騰訊動漫、嗶哩嗶哩漫畫、愛奇藝啪嗒、漫客棧等平台,也會通過不同風格、主題的獨家內容,來滿足女性用戶的需要。

漫畫之外,女性聲控的廚力同樣滿點。B站旗下的音頻社區貓耳FM,女性用戶具備付費意願,女性向有聲漫/書、廣播劇等頗受歡迎,旗下兩個虛擬偶像男團也已經積累起不少粉絲。該平台上改編自晉江連載小說《魔道祖師》《默讀》《偷偷藏不住》等作的同名商配廣播劇、網配廣播劇《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以及貓耳娛樂虛擬偶像男團的音綜,均收穫了總播放量破億的成績,處於平台頭部。

另外像網易的LOFTER、位元組跳動的半次元這樣的興趣社區,則以用戶生產內容為主,為各大興趣圈層的用戶提供分享交流平台,囊括了擁有不同愛好的女性用戶群體。

遊戲方面,從疊紙推出《戀與製作人》的2017年至今,騰訊、網易、米哈游等廠商已經入局女性向賽道。除了換裝、戀愛、養成、劇情等元素,模擬經營、休閒競技類型遊戲產品的女性玩家比例其實不低。

若跳出ACG內容,放眼短視頻、社交平台、真人影視劇等大眾關注的領域,年輕女性用戶更是願意投入自己的時間。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女性活躍用戶規模達5.82億,同比增長2.3%。女性用戶對於頭部短視頻類APP平均每天使用時間接近2小時,女性向內容較為豐富的在線視頻平台緊隨其後。

數據來源:QuestMobile《2022「她經濟」洞察報告》

從各類已上線內容所獲成果看來,不論是廣播劇、漫畫、動畫,還是影視劇領域的改編類作品,熱度榜高位總能看見晉江IP的身影。從另一方面來講,正是女性用戶對多種內容形態的接受度,為女性向IP的全版權開發提供了可能。

女性向IP如何走更遠?

自「中國IP元年」2015年至今,隨著平台的切入,網際網路文娛內容變得越發多樣化。為了更好地釋放IP價值,圍繞某一IP進行動漫、影視劇、廣播劇等多種形態改編已成常態。

站在內容開發視角,不同的內容形態各有優劣。比如相對而言,漫畫、動態漫畫、廣播劇在所需成本、更新頻率、審查等方面具備優勢,而若考慮所得回報,女性向IP終歸還需要用影視內容,來開拓更為廣闊的大眾市場。

近年來,各大平台對於女性向IP的開發已經積累下許多經驗,從一開始各種形態互不干擾,變成追求部分內容的聯動發展。單就「晉江IP改編」來說,成功案例已有不少。

例如從2017年起,居晉江霸王票總榜前列的《魔道祖師》,衍生內容開始上線。儘管貓耳FM出品的廣播劇需要付費,卻是平台播放量最早破億的作品;漫畫、動畫、真人劇衍生內容則都可見企鵝影視的身影,IP影響範圍層層擴大,甚至登陸國外市場。該IP能夠收穫如此成績,不僅僅依靠原作小說表現與核心粉絲基礎,多媒介、多渠道的內容再現,促使不同領域積累的粉絲,最終都願意為IP消費。

再比如去年暑期的社交平台,不斷有女性觀眾將自己對愛奇藝劇集《蒼蘭訣》的沉迷,稱呼為「訣症」。IP原始於九鷺非香自2014年開始創作的《魔尊》,這部小說並不算作者最為知名的作品,但改編劇集《蒼蘭訣》的高人氣,為近乎同期播出、改編重心偏向搞笑還原的動畫版本打開了熱度。面對《蒼蘭訣》的成績,出品方之一的恆星引力,隨後宣布了《渡心訣》和《竊心訣》的開發消息,作品均改編自九鷺非香小說,且與《蒼蘭訣》部分內容相關,有意聚集多個IP打造「訣系宇宙」。

IP讓用戶串聯成為了可能,IP的多維度開發,對於內容出品方、IP方而言都是有益的。多品類內容彼此之間形成助力,滿足各載體的表現形式和觀眾偏好,同時創造更加廣泛的情感共鳴,為IP延續更長久的生命力。

不過,站在受眾角度,圍繞IP徹底打破不同內容載體的圈層,不是一件能夠立刻接受的事情。就像許多女性向小說的書粉當知曉作品「被改編」,總不免在社交平台哀嚎,漫改動畫《狐妖小紅娘》《兩不疑》的粉絲們認為「漫劇應當分離」那樣,若想要達到更加理想化的IP開發成績,未來國內文娛市場,還需要更多精細製作的爆款內容向粉絲群體提供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