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丨任文青Andy
「我考察一段時間了,打算自己去搞零食店,任老師您覺得行不行?」
一次活動中,一個經銷商老闆這樣跟我講。
零食店所到之處,動輒導致30-40%的生意下降,與其讓別人搶,為什麼不自己來做?做低價嘛,我自己本來就是做供應鏈的,開量販零食店,應該有優勢才對。
零食折扣店衝擊生意,確實讓很多人焦慮,怎麼辦?
有人在觀望,有人選擇加盟,還有人覺得,不如自己下場去開零食店。
經銷商自己從0到1起盤開店,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你的理解還停留在低價、組貨、門頭、室內裝修和陳列等等表層,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
開店謀生,另當別論。當經銷商說開店的時候,說的是生意轉型,是未來發展。因此深入理解行業背後的東西,非常重要。今天我打算用一篇文章,為你解讀三個概念:
1.硬折扣
2.連鎖加盟
3.經銷零售一體化
與其被搶走30%的生意,經銷商為什麼不自己開零食店?理解這三個概念,相信你會有一個全新的思考。當然,也許你從未考慮過開店,但作為經銷商,讀完本文,你會對當下的行業變革有更深刻的理解。
硬折扣
如果我問你,量販零食店為什麼能搶走其他業態的生意?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低價。
這個沒錯,零食店價格可以做到比商超、夫妻老婆店便宜20-30%。
但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它為何能做到低價?
經常讀新經銷文章的讀者,可能注意到,相對於「量販零食」,我們更常用的表述是「零食硬折扣」。
這不都是一個意思嗎?
表面上,它指代的都是當下火熱的零食集合店的業態,但它們二者的內涵並不相同。
量販是零售業態層面的概念,而硬折扣則是一種經營模式。
量販來自於日語,強調的是「相對低廉的價格」,介於正常零售價和批發價之間。當我們說量販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一種低價的業態。
那什麼是硬折扣?
它的英文是hard discount,在這裡hard是「強烈、堅決、嚴格」的意思,而discount的本意是「不把……計算在內」,它的詞源指向的是,將某物減少或減去一部分,獲得更低的成本或價格。
翻譯過來就兩個字: 效率——用最少的動作和最小的能量,來表達最大的內容。
硬折扣模式可溯源於德國的ALDI,公司名稱來源於德語單詞「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創始人名)和「迪斯康特」Discount(折扣)頭兩個字母縮寫。
硬折扣是這樣一種經營模式:通過極致選品、壓縮供應環節,減少一切不必要的動作,來實現成本的降低,服務大眾消費者。
如果你想體驗經典的德國硬折扣,可以去看上海的比宜德,或者重慶的條馬——這是目前中國市場,真正踐行德國ALDI硬折扣模式的超市。
硬折扣超市有食品、水飲、調味、日化等,都是居民日常消費的品類。
而零食硬折扣,是將硬折扣經營模式用於零食這個品類,這是中國市場的首創。
這裡可以看到零食硬折扣與經典硬折扣的異同。
很多人對零食店的理解就是低價,如果你看到的只是低價,就無法理解為什麼零食店這幾年越開越多。
低價是結果,它的本質是硬折扣經營模式,效率是其關鍵詞,核心是做到了低毛利、高周轉。怎樣做到低毛利、高周轉?我有過講解,可以參照之前的文章。
與零食硬折扣火爆開店的狀態不同,目前條馬和比宜德的門店都在200家左右,還處在緩慢的爬坡期。
這裡既有品類的差異,也有企業文化上的原因,當然一個更加直接的原因是,經典硬折扣超市是嚴格的直營模式,而零食硬折扣則採取了加盟模式。
連鎖加盟,這是零食硬折扣撬動市場的槓桿。
連鎖加盟
有的經銷商想,我自己搞一個連鎖品牌,讓別人加盟,坐收加盟費,穩賺不賠多好。
問一個問題:零食店連鎖企業的產品是什麼?
當然是店裡陳列的各種商品,餅乾、堅果、薯條、飲料、乳飲等等。
其實零食連鎖系統,有兩個產品。
一個是貨架上的零食,這是賣給消費者的。
一個是街邊的那個店,這是賣給加盟商的。
你開了一家零食店,發現挺賺錢,不斷優化、調整,然後又開了幾家店,最後找到了一個可複製的單店模型——按照這個方式做,就能賺錢。
這時候你開放加盟了。
為什麼有人願意加盟?
你把你的店產品化了,在品牌、產品、選址、運營、供應鏈上,能夠給到加盟商一套流程和標準。
加盟的本質,是加盟商花錢購買一個能盈利的商業模型。他開店的投入、回本周期、盈利都是可預期的。
連鎖系統有兩個產品,但最終的客戶只有一個,是消費者。
你要和所有的加盟商一起,做好服務,把更多的產品賣給消費者,這是加盟商賺錢,也是連鎖系統持續發展下去的根本。
如果你研究的重點,不是怎樣把產品賣給消費者,而是怎樣先把加盟費收了,至於你的品牌怎樣發展根本無所謂,這就是賺快錢,是割韭菜。
現在零食店遍地開花,都在想法設法通過加盟快速擴張。開個幾十家,乃至上百家的很多,但要再做大,難度極大。
目前零食硬折扣店行業,零食很忙3000多家店,零食有鳴、趙一鳴和萬辰系都有2000多家,愛零食1000多家店,還有大量數百家店的品牌存在。
能開到數千家店,在門店模型、內部組織、加盟商生態上都必須做到位。這考驗的是企業的系統能力。
最近我接觸了一些頭部系統的超級加盟商,開店在十幾到幾十家不等,單店平均投入按50萬計,加上流動的貨款,整體投入至少在大幾百萬到上千萬。
他們為什麼願意投入?
因為他們能算得出投資回報,這是一個賺錢的生意。
這裡不是說,加盟零食店就是穩賺不賠。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虧錢案例也有很多,尤其是規模較小的連鎖店,而且隨著行業競爭加劇,開店密度越來越大,風險一定是比之前大。
當然,不做任何建議,所有投資都必須是在自己深入研究、分析和計算後做決策。
我想講的是,不要讓一個簡單的「割韭菜」判斷,阻止你去深入了解一個事物背後的邏輯。
零食硬折扣系統為什麼都在加大招商力度,加速攻城略地?
第一 ,零食店是線下生意,好位置是稀缺的,搶占點位很重要。
第二 ,硬折扣的核心,除了低毛利、高周轉,還有一點,就是大規模。
規模等同於效率。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講另一個概念,經銷零售一體化。
經銷零售一體化
零食店搶走的,其實是終端店的生意,但因為經銷商給這些傳統終端供貨,所以生意受到衝擊。
那為什麼零食店不從經銷商拿貨?
零食系統早期從經銷商拿貨,這是階段性的策略。但要知道,上游直采,是硬折扣模式的本能衝動。
早期量不大,品牌是不願意合作的。
隨著零食系統的規模越來越大,上游品牌紛紛擁抱零食系統。
有人說,品牌商不能這樣,要考慮與經銷商多年合作的關係。但商業是理性的,不是任何人決定的。
分析行業,一定要找到內在核心矛盾。
食品這個行業的核心矛盾是:上游靠天吃飯的農業的不確定性,賣給了工業,工業買進不確定性,通過規模化的生產容納農業的波動,攤薄單位製造成本,然後通過渠道體系去匹配,向所有地區所有人去銷售。
品牌打廣告,但硬交付需要經銷商和終端來完成。
工業的本能,就是生產庫存。它是成本,有人賣出去,才能叫做商品——所以,一定要有足夠數量的渠道商,給他提供這樣的確定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品牌商——經銷商——終端」這三者關係中,零食硬折扣其實是通過自建倉儲配送體系,在終端布局網點,實現了經銷和終端的一體化,它能買進品牌商的庫存,為其提供足夠的確定性。
這是零食硬折扣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原因。
當然,它能做到這一點,有一個關鍵方——消費者。在這個多方博弈的關係中,消費者是真正的決定者。
說到消費者,這裡特彆強調一點:零售一定要有消費者思維——圍繞消費者的需求去選品,但很多經銷商帶著產品思維——把自己有的東西賣給消費者——去開店,這是導致最終失敗的原因。
低毛利——高周轉——大規模,三者組成了硬折扣的飛輪,沒有規模,就不會有極致的效率。我們甚至可以說:硬折扣 = 規模 = 效率。
經銷零售一體化,不是終點,會繼續往上遊走,不斷向產銷一體演進。這在其他行業,比如服裝,類似的情況其實已經發生過了。
我們參照德國ALDI,它的商品里自有品牌占到70%左右,現在頭部零食店系統已經有在做聯名款,未來一定會做自有品牌,這是這個模式帶來的必然趨勢,現在剛剛開始。
當然,經銷零售一體化,這是站在上游視角的說法,站在終端的視角來看,它是供應鏈變革。
這個變革不會完全替代傳統供應鏈,但是在它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把既有的系統沖的七零八落。這是現在經銷商感到痛苦的原因。
無論如何,零食硬折扣,不是低價賣零食那麼簡單。
這是正在進行的一場變革,有的經銷商考慮的是如何活下去,有的想的是快速加入吃一波紅利,有的經銷商則可以思考,在這個產業變革中,如何創造新的未來。
寫在最後
2022年以來,零食硬折扣加速狂飆,有人看到的是低價銷售、有人看到的是加盟虧錢,但從行業的視角來看,它真正的影響在於對產業鏈上下游的衝擊——中國現代食品加工行業,正在進行一場供給側改革。
零食折扣店為何如此瘋狂?
不擁抱不行,擁抱又不得不面對價盤受衝擊,傳統經銷網絡難以維持的局面,品牌商左右為難。
各個品牌都是怎樣應對的?它對產業鏈影響幾何?
經銷商又該往哪裡走?未來的挑戰是什麼?機會又在哪裡?
2023年10月9日—11日,「第五屆中國快消品大會」將在深圳舉辦,在10月10日上午,我們組織了「零食與折扣店」主題平行論壇。
屆時零食/折扣店品牌、快消廠家高管、經銷商大咖、行業深度觀察者等,將齊聚一堂,圍繞「硬折扣」相關話題,深度交流,共同探討,碰撞觀點,歡迎您的加入!
會上我們將發布《2023中國快消品零食硬折扣發展白皮書》,新經銷站在快消產業的視角,通過系統的調查和研究,分析品牌商與零食硬折扣的合作態勢,解讀零食硬折扣對本地商貿系統的衝擊,幫助品牌商和經銷商客觀、全面和深入地把握行業趨勢,應對挑戰,發掘增長機會。
【私信諮詢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