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價值越高的父母,越容易養出優秀的孩子

2023-10-24     富書

原標題:情緒價值越高的父母,越容易養出優秀的孩子

作者:應景兒(富書專欄作者)

爸爸給男孩買了一輛新自行車,即將升入初中使用。

男孩開心極了,立馬騎著新車回家。

騎到轉彎的地方,跑出來一條小狗,沒剎住車,男孩摔倒在了地上。

男孩顧不得自己是否受傷,連忙爬起來,檢查發現車頭給撞歪了。

他非常懊悔:「這下完了。」

男孩用脫下的外套包著手,使出吃奶的勁,把車頭掰了回來,又仔細檢查了一遍,覺得滿意了才推車回了家。

一進門,爸爸就大喊:「上哪去了?怎麼比我回來晚這麼多?」

男孩埋頭回答:「我摔了一跤。」

媽媽又大叫:「你怎麼騎車的?車沒摔壞吧?我看看,這可是剛買的要上學用的呀。」

爸媽一起去檢查自行車去了,沒人看見男孩的眼淚奪眶而出。

男孩徑直走進房間,躺在床上痛哭起來,流出的鼻血沾滿了枕頭。

簡短的童年故事,驚人的是,很多網友們覺得似曾相識。

受傷回到家的孩子,本是既擔心又害怕,一邊害怕責備,一邊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安慰。

可父母選擇性忽視了孩子情感需求,還外加上來就是一頓訓斥。

而前幾天一個熱搜,卻讓大家羨慕不已。

女孩練小提琴時,不小心把琴摔在了地上。

焦急地大喊:「媽媽,完蛋了。」

媽媽上前把她摟在懷裡,輕撫著女兒的頭:「沒事,咱們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

與此同時,一旁的爸爸也沒閒著,認真地檢查著小提琴,想嘗試把它修好。

感覺犯錯的女孩,躺在媽媽懷裡嘟噥著:「修不好怎麼辦?」

媽媽回答:「修不好就只能換啦,你還有多少私房錢?」

女孩想也沒想回答:「兩三千。」

這時,弟弟站出來:「那我贊助20。」

姐姐這下笑了起來:「最喜歡弟弟了。」

爺爺也「湊熱鬧」大手一揮:「我贊助2000。」

最後,爸爸真的把琴修好了,他們全家一起喝奶茶慶祝,姐姐和弟弟手拉手開心地跳了起來。

同樣是父母。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錯害怕時,選擇視而不見地只顧發泄自己的脾氣。

而有的父母,在孩子焦急自責的時候,把孩子溫柔地擁在懷中。

這不禁讓人想到最近很火的詞:情緒價值

它可以解釋為:給人帶來一切美好感受的能力,能引起正面情緒的能力。

一個情緒價值高的人,能給身邊人帶來幸福感和安全感,讓彼此都變得更好。

有句話說:「提供情緒價值的能力,是親密關係最重要的軟實力。

深以為然,情緒價值在親子關係裡面尤為重要。

深陷情緒黑洞,是很多父母的常態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令人揪心。

一位媽媽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突然崩潰:「這寫得什麼?概括的都不對。」

同時一腳踹飛身旁的風扇。

轉過身又開始怒扇孩子十幾個耳光,一邊打還一邊聲嘶力竭的喊:

「不要這樣行不行,寫得不對,坐正了改過來!」

孩子被打得手足無措,一點不敢出聲。

媽媽氣得攥緊拳頭,一聲長嘆,接著又用力地扇自己巴掌。

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的場景,真的令很多父母頭疼。

但是這樣打孩子又打自己,著實扎心。

為人父母可真是一場情緒的修行。

正如有網友評論:「這個媽媽情緒太緊張,需要解壓了。」

面對問題,父母首先情緒崩潰,控制不了自己,陷入黑洞無法自拔,還拿什麼精力教育好孩子呢?

做心理醫生的朋友,分享一幕:

一位舅舅領著母女,過來就診。

還站在門外的女孩對媽媽說:「媽媽,我感覺上學不開心。」

媽媽回覆:「你就是矯情,好好的學你不上。」

朋友給女孩做了檢測,初步評估令人驚訝:女孩重度抑鬱,且自殺風險五級,非常危險。

朋友準備建議媽媽帶女兒去省精神醫院接受治療,還沒等朋友把話說完。

媽媽就打斷:「老師,根本沒有這回事。」

接著媽媽更加憤怒地說:「她是裝的,不想上學才這樣,我早就說過她就是懶。」

「我這次帶她過來,就是要老師你來拆穿她。」

女孩舅舅拉住媽媽:「你別這樣,對孩子不好。」

媽媽甩開舅舅,拽著女孩要往外去,邊走邊吼:「你給我快去上學,盡給我丟人現眼。」

聽過一句話:「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永遠是先處理情緒。」

不管發生什麼,父母首先需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連父母都大發雷霆,陷入情緒的沼澤中,孩子更加不知所措。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就說過:

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它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如果父母都沒有一個好的情緒,何來給孩子提供情緒上的價值呢?

缺乏情緒關懷的孩子,活得小心翼翼

知乎網友一段故事:一天,笑笑聽說了自己會被公司開除,急得不知該怎麼辦。

她思考了一晚上:「我哪裡做得不好呢?」

「平時我也沒得罪誰呀。」

想著想著情緒一下子決堤,放聲大哭起來。

她不由得回憶起小時候遭遇:

「8歲的時候,經常被學校的女生欺負。 起初笑笑會忍著,那些女生對她各種嘲笑,撕毀作業本,給書包塗膠水,直到對她動手。」

笑笑終於鼓起勇氣求助媽媽,得到的回答:

「是你還沒有足夠優秀,你變好了,她們自然跟你不是一路的了。」

想一想:「媽媽的態度里,就藏著女孩糾結一晚上的原因吧。」

孩子敢於說出自己的困難,是出於父母完全的信任。孩子的敞開心扉,換來的卻是媽媽的說教與指責。

最親近的父母都提供不了情感的支持,本就弱小的孩子會更加痛苦或害怕,隨之孩子會把所受的傷,深深地烙印在心裡。

沒有情感呵護的孩子,漸漸把自己包裹在一層外殼裡,不敢輕易踏出一隻腳。

往往大家會覺得,孩子在負面情緒的時候需要父母的疏導和排解。

殊不知,孩子的快樂和開心,同樣需要父母情緒上的積極響應

四年級的浩浩,第一次數學考了100分。

高興萬分的他,一放學飛快地跑回了家。

浩浩略帶自豪地高高舉起試卷,想讓爸爸第一眼就看到上面大大的紅色分數。

但是爸爸卻面不改色,接過試卷仔細查看了一會兒說:

「你得不了100分,這道題中的小明寫成了小強。」

此時,浩浩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臉上的笑容一下收了回去。

那天他在日記本寫下:「開心的事還會被挑出來批評,以後還是不要告訴他們這些事了。」

孩子通過努力取得了成績,以為父母也會同樣開心,順便表揚自己一番。

可父母的心情好像從來都不會好,也不會讓孩子開心。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會立即警覺,而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不管疏導負面情緒,還是響應正面情緒。

如果父母提供不了有價值的情緒回應孩子,孩子情緒就會隨風落空,找不到一個溫暖的歸宿。

當父母抱怨,我的孩子怎麼什麼都不跟我說了。那是因為他們已經不敢說了,因為說了也沒用。

情緒價值越高的父母,越容易養出優秀的孩子

能提供高的情緒價值的父母,會懂得用真誠贏得孩子的信任,慢慢推開孩子的心門,在孩子心裡種下一個太陽。

心理學家黃仕明,有一天去接兒子放學:

兒子垂頭喪氣地走出校門,他看在眼裡,只是默默陪著兒子走著。

一段路後詢問兒子:「今天在學校是不是過得不太好?」

兒子回答:「是的,我今天被老師留堂罰站了。」

他深呼吸一口氣說:「兒子,你今天一定很難過了。」

兒子豆大的眼淚流了下來,一把撲到他懷裡,一邊哭著一邊用他的衣服擦眼淚。

他把兒子小小身軀輕輕抱在懷裡,不讓兒子因為路人的眼光難堪。

他輕聲說道:「難過是可以的,爸爸有時候也會難過。」

不一會,兒子漸漸平靜了下來,把頭抬起來望著他:「爸爸我好了,我們回家吧。」

多麼幸運的孩子,難過情緒經過爸爸耐心的疏導,很快又恢復了活力。

這樣的小事每天都在身邊發生,但是結局的走向就掌控在父母的情緒里。

只有能為孩子提供高的情緒價值的父母,才能幫助孩子疏解情緒,給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擁有勇敢前行的動力。

上了高三的小喻,學習壓力非常大。

媽媽看著女兒吃飯越來越少,晚上睡覺還老說夢話。

一天晚飯時,媽媽說:「小喻,吃完了咱倆一起出去一下。」

女兒疑惑:「媽媽,我還有好多作業要寫呢。」

媽媽仍舊堅持:「沒事兒,我們就出去一會兒。」

小喻一路上都惦記著那些沒做完的試卷。

突然,被眼前一片花海驚艷:「哇塞,也太美了吧。」

粉色的月見草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撒滿了山坡和田野。

小喻開心極了,她猶疑著:「媽媽我能躺在花叢里嗎?」

媽媽一把拉起女兒:「我們一起躺進去吧。」

回家的時候,小喻挽著媽媽的胳膊:「謝謝你,媽媽,我會加油的!」

後來小喻如願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正是媽媽這樣的舉動,讓孩子得到放鬆,鼓起勇氣繼續前行,收穫優秀的自己。

父母的好情緒,是讓孩子成長的一片土壤,情緒價值越高土壤的氧分越高。

孩子有力地紮根在土裡,才能向上挑戰風雨,迎接彩虹。

養育孩子的過程里,父母總是竭盡所能地給予孩子最好的,期許他們長成更好的自己。

然而做一對高情緒價值的父母,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孩子失敗委屈時,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在孩子難過迷茫時,給他一句溫馨的鼓勵。

在孩子開心快樂時,給他一個貼心的陪伴。

孩子帶著這份禮物上路,何愁不向陽而生,一往無前,花開有期。

作者簡介:應景兒,富書專欄作者,一個左手抱娃,右手執筆的80後老少女,願用文字分享養娃的歡喜與憂愁,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文章: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aa126220545397d7ca5a7ef1acb9a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