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雙目失明,她40多年如一日照顧

2024-01-12     威海新聞網

原標題:婆婆雙目失明,她40多年如一日照顧

婆婆雙目失明,她40多年如一日照顧

湖北黃岡紅安縣七里坪鎮典明村有位孝順兒媳陳勤榮,今年71歲,40多年來,一直精心照顧雙目失明的婆婆石生桂,儘管丈夫又聾又啞,丈夫的哥哥是智力障礙者,她仍不離不棄,勉力維繫著這個家。如今,在她的操持下,兩兒一女均已立業成家,孫子、外孫個個孝順,在革命老區紅安縣成就一段佳話。

1月8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七里坪鎮典明村。

1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大別山區的七里坪鎮典明村

每周給婆婆洗一次頭

8日上午,冬日的陽光溫暖如春,無私地照耀著大別山區這個寧靜的小山坳。山坡上,馬路邊,水塘里,屋頂上,到處灑滿了金黃色。

11時許,在典明村村主任戴霞蓮帶領下,記者來到陳勤榮家的四合院。

陳勤榮叫起坐在床邊的98歲的婆婆,與戴霞蓮一起,攙扶著婆婆跨越幾級台階,到院子裡洗頭。

陳勤榮(右)和村主任戴霞蓮(左)一起攙扶著98歲的婆婆

只見陳勤榮先在婆婆脖子上裹了條白圍巾,又端過一隻盛滿熱水的不鏽鋼的臉盆,先將自己的右手放進臉盆試了一下水溫,然後將一條毛巾浸在盆中,搓洗了一會,便將蘸滿水的毛巾一下又一下地澆在婆婆的滿頭銀髮上,又將洗髮水均勻地抹在婆婆的頭髮上,婆婆則像聽話的孩子似的將身體前傾,乖乖地配合著兒媳的每一個動作。

給婆婆洗完頭,擦洗乾淨,陳勤榮又拿過一把木梳,將婆婆的頭髮輕輕梳理起來。

陳勤榮說,婆婆年輕時長著一頭令人羨慕的秀髮,如今雖然黑髮變成了銀髮,但頭髮仍然較為濃密。

陳勤榮在典明村村主任戴霞蓮(左)的配合下,給婆婆洗頭

如今,婆婆每天只吃兩餐,早上喜歡吃麵條,中午米飯加兒媳做的葷素搭配的家常菜,午後便不再吃東西,下午經常在院子裡走一走,曬曬太陽,生活非常規律,身體仍然十分健朗。

「明年婆婆就99歲了,按農村的風俗,百歲大壽儀式都在99歲時過,」陳勤榮說,「到時候我們會請來兒子、女兒、孫子、外孫以及其他親朋好友一起慶賀,也歡迎記者來拍照。」

四十多年如一日不離不棄

據典明村黨支部書記陳丹介紹,1976年臘月,陳勤榮嫁到典明村黃土咀陳美武家時,面對的是老伴剛去世的婆婆,一位智障的叔爹,天生聾啞的丈夫,和因家庭窮困、智力殘缺娶不上媳婦的丈夫的哥哥。後來婆婆也因病眼睛看不見,花錢做了手術,但手術不成功,雙眼變成永久失明。

一家子都成了弱勢群體,陳勤榮不僅沒有放棄他們改嫁離去的想法,生活的重壓反而激發起她小宇宙里的滿格正能量,她從沒抱怨過任何一個人,每天悉心照顧著家裡的每一個人,田裡種稻穀,菜園收蔬菜,家裡做家務,買柴米油鹽,日復一日,一絲不苟。

陳勤榮說,婆婆年輕時長著滿頭令人艷羨的秀髮

1978年後,大兒子陳鵬斌、小兒子陳兵和女兒相繼健康降生,家庭的重擔壓得她更加喘不過氣來,然而她天生不會屈服,老少一家8口人生活得雖清貧,但幸福和睦。

就這樣,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一晃40多年轉瞬即逝。

40多年裡,叔爹去世了,丈夫陳美武原本雖聾啞但身體尚健康,結果在56歲時患上糖尿病,經多次醫治後基本喪失勞動能力;丈夫的哥哥智力殘缺也不見好轉。

但天無絕人之路,這個時候,兒女們漸漸長大成人了。

兩兒一女個個孝順

經過40餘年的言傳身教,陳勤榮對奶奶和這個家所做的一切,3個兒女件件看在眼裡,他們早在幼年時就已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混出個人樣,為母親分憂,為家族解困。

長子成年後,前往漢口務工,經過多年打拚,如今在武漢市已有了穩定的收入,還在市中心買了房;女兒成人後風光出嫁,良好家風培養出的孝賢女兒當然不愁嫁;小兒子也學就一技之長,在縣城創業而且有房有車。

每年春節,也是陳勤榮的婆婆石生桂的生日,三個子女無論多忙、多遠都會回家,給奶奶擦拭身子,洗頭換衣,並從天南海北帶回各種好吃的和生活用品。

「婆婆,這些年真是苦了你了!」這是陳勤榮的兩個兒媳婦每次回來都會跟她說的話。

「孩子們這麼孝順,我再怎麼辛苦也值!」陳勤榮說。

典明村「兩委」所在地

為了讓孩子在外面安心工作,不為家裡的事操心,陳勤榮將婆婆、丈夫、哥哥的日常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除在田裡種了足夠維持一家人生活的口糧之外,還在2017年依託當地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不等、不靠、不要,在典明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買了20隻羊,為家裡創收。

「今年沒養羊了,但我養了40隻雞,孩子們在外面也都不容易,我在家多種一點兒、多養一點兒,可以讓孩子們的壓力小一點兒。」陳勤榮說。

典明村黨支部書記陳丹說,作為革命老區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陳勤榮的故事沒有終結,她的精神一定會在村裡廣為傳頌。

來源:極目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a992dac9493f1060ba925c9f3eca3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