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勞動者|王紓駿:全班唯一沒轉行的PR人,現在挺好的

2024-05-07     櫻花細雨話文字

原標題:了不起的勞動者|王紓駿:全班唯一沒轉行的PR人,現在挺好的

商周刊說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PR人起步,王紓駿成長為一家4A公司的青島分公司管理層,逐步創立了自己的傳媒公司,現又轉型成為一位自媒體作者。

全文共3607閱讀大約需要9分鐘。

「大學畢業十幾年,到現在,我是全班唯一一個還在從事本專業的人。」談起自己的職業生涯,王紓駿顯得有些坦然又無奈,但透過他的話語,記者能感受到這個身高接近一米九的青島小哥,身上隱藏著一股不服輸的堅持。

彼時,王紓駿大學所就讀的公共關係專業(Public Relations,以下簡稱:PR)可以說「如日中天」。一方面,秉持著新聞學的專業精神,另一方面又基於客戶長遠利益進行廣告宣傳。這種居於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萬金油」特性,使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如他一般的PR人。

畢業生就業面廣、應用行業較多、能夠為企業長期穩定創造商業價值……各類優勢向傳媒行業匯聚而來,這造就了他職業生涯的黃金時代。

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傳媒行業競爭也在不斷加劇,王紓駿身邊的人來來往往,他自己的身份也幾經變化,卻始終圍繞傳媒行業: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PR人起步,他成長為一家4A公司的青島分公司管理層,逐步創立了自己的傳媒公司,又轉型成為一位自媒體作者。

從業十餘年,王紓駿從就業專業對口的「大多數」變成了那個全班唯一沒轉行的「少數派」

01

無心插柳

提及自己PR生涯的開始,王紓駿用了四個字「陰差陽錯」。「能選擇上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其實是很被動的,每個人都希望做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在自己分數最接近的學校里,只有商務英語和公共關係兩個專業可以選擇,因為自己英語學得不好,主修英語有點『殘人性』。」

對於18歲的王紓駿來說,或許和大多數高中畢業生一樣,在高考分數出來後十幾天內思考未來人生的走向顯得倉促,而已經38歲的他再說起這件事,卻覺得有種命運使然。

「大學畢業前,有一次我在和從事廣告行業的朋友逛街,他當時在為企業做專案策劃,談到專業內容,我就隨口幫他想了一句Slogan(品牌口號)。」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無心之語啟發了朋友的靈感,也徹底改變了王紓駿的人生軌跡。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入職了青島的一家廣告公司,開始了自己長達16年的傳媒生涯。

在他入行的2010年前後,正值房地產行業的鼎盛時代,這也是公關行業的黃金時代。根據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發布的《中國公共關係業2014年度行業調查報告》估算,2014年中國公共關係行業整個市場的年營業額規模約為38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11.5%左右,過去1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97%。

眼見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一批像王紓駿一樣的PR人跟隨著行業一路「發家致富」。他那時的主要工作是根據客戶需求策劃線下活動,執行奠基、剪彩、開盤儀式活動。

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職場人,王紓駿在幾年間完成了身份轉換,在這家企業里逐步站穩腳跟,隨著個人成長步伐的加快,他迎來了職業生涯中第一個重要轉折點——一家北京的4A公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02

待時而飛

「趁著年輕,我覺得要到大城市闖闖。」那時,儘管高速增長的房地產行業給予他一種舒適區,但王紓駿卻選擇了突破自我。

4A公司是美國廣告代理商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的成員公司的簡稱。在王紓駿的描述中,與青島的廣告公司相比,4A公司無疑站在他所在公關行業的「制高點」,在這樣的offer面前,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奔赴北京。

幾年的職場打磨讓他認識到:在紙媒時代後,網際網路時代是下一個機遇,想要在行業里一飛沖天,一定要靠近最正確的賽道。如他所預測,正是這段從業經歷,造就了他身為PR人的黃金時代。從這裡他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成為了青島分公司的負責人。

從公關公司的管理層到一個自媒體創業人,他的身份幾經變化,卻始終圍繞傳媒行業

「以前,我們都是負責線下執行,但來到這裡,我才漸漸找到了自己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傳媒人的可能。」以今天的視角來看,這種傳播方式稱得上原始——以天涯、豆瓣、知乎等網際網路社區平台為主陣地傳播。但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B站、微博直至後面的微信、小紅書、抖音依次登場,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徹底轉變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方式,甚至改變了整個市場的邏輯。

「一開始,我可能是作為項目負責人引導自己的客戶在新媒體渠道主動投放,慢慢地,品牌和受眾都變得更加專業,普通的圖文和視頻不再能吸引他們點擊,這其實對PR人的創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紓駿認識到,他需要符合這個時代的發展,把傳播做得像故事。

即便到現在,我依然覺得一個人的創意是任何技術都取代不了的。比如客戶想的是我們的冰箱可以將保鮮時效提升到15天,那我想做的就是用視覺的角度呈現這種對比,於是就有在顯微鏡下反映食物保鮮度的策劃。」

在採訪的大部分時間中,或許是多年職業生涯使然,亦或是與不同行業人的溝通經歷,讓王紓駿的語速始終保持著平緩,理性清晰的表達是他身上非常明顯的特質,而只有在提到自己的創意時,王紓駿眼神里透露出了一束光,那是他由心而發的自信。

03

接受間隔年

面對「萬物皆媒」的發展趨勢,媒體傳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豐富。相應地,行業洗牌也逐漸加速,從人們碎片化的時間裡搶時間,對像王紓駿一樣的PR人的認知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時,在北京4A公司做了七八年後,王紓駿接過青島地區的業務,創辦了自己的傳媒公司。多年從業經歷讓他積累了初始客戶,但他的創業之路卻並非如預想般全然坦途。「一開始活下去就比較難,最難的時候,我中午吃碗面發現微信里已經沒錢了,倒不是說真的走到了窮途末路,只是對於初創者來說,你的每一分錢都是公司的現金流,由不得自己做主。」

這一段創業經歷,讓王紓駿感觸頗深,在更加艱難的市場環境下,他需要時刻敏感把握行業的變化,做出相應決策。「我們的受眾變得更成熟、精緻,品牌方要求轉化量,追求投入產出比。某種程度上,流量成為了行業的導向。」

近幾年,市場需求出現了收縮。「我們服務的主要客戶對供應商的資質要求逐漸提高,企業生存環境也變得更艱險,當時我做了一個綜合評估,認為如果繼續這樣耗下去,企業整體性價比是不高的。」在面對企業既有上升渠道已經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他在2023年決定暫停經營。作為企業負責人,這是對投資人、合伙人負責;對他個人來說,這個間隔年不是停止,而是尋找自己新的路。

在王紓駿看來,人到中年,選擇躺平或許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他卻很難真的做到逃離。「對我來說,即便是如想像中一般面對雲南的蒼山洱海,找一個靠水的民宿看雲捲雲舒,總有一個時刻,你看著眼前人的忙忙碌碌,望著山水也會覺得有一絲厭煩疲倦。可能我們這一代人,雖然不一定要站上人生巔峰,但人生有餘力,還是想要做一些事情,做一些更多的嘗試。」

04

乘風破浪

懷揣著這樣的心態,王紓駿依然向前走著,機緣巧合之下,他和一位好友——浪哥一拍即合,女性情感賽道成為了他創業的新方向。「浪哥做男性情感帳號已經六年多了,這期間,我們會互相輸出一些意見想法,我也會給他提供一些商業諮詢的經驗,我們都覺得,男性情感的賽道有一定的天花板,這個時候,也許圍繞女性情感做一個全新的雙人帳號會是不錯的創業方向。」

在浪哥(右一)的鼓勵下,王紓駿決定從幕後走到台前,成為一位自媒體創業人

從幕後走到台前,並非一件易事。王紓駿自嘲道:「以前,我都是在鏡頭後『指點江山』的那個人,但現在我需要從頭開始,因為有的人是天生的演員,但我只能勤能補拙。」有時是錄之前,對著鏡子把那些稿子全部順出來,有時是緊盯鏡頭,暗示自己餘光不要往上瞟,從演技飽受浪哥詬病直至達到對方提出的出鏡要求,看似是「輕舟已過萬重」,但對於王紓駿來說,這無異於從頭再來。

在一期視頻的拍攝現場,記者看到了王紓駿全新的工作狀態。為了應對不同受眾的需求,他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理性的人物,負責輸出觀點,浪哥則關注感性。佩戴眼鏡、穿上筆挺的西裝,甚至不時把玩手中的茶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都是他在看過無數競品視頻,鑽研出的差異化路線。

「決定創業後,我開始向女性情感知識專家邁進。白天,我就一邊開著車一邊放有聲書,補充基礎框架知識,晚上回到家,我開始刷同行的爆款視頻,看的視頻多了,我還會和浪哥打賭,用短視頻的質量來判斷他們直播間的觀眾人數。」

歷經了忐忑、艱辛、重來,王紓駿和浪哥的雙人帳號不久後將會全網上線,對於這個帳號的未來,一切還是未知的,但王紓駿卻堅信著:「做事不求結果,因為做事本身就是結果。」

或許,正如同他為這個帳號所起的標籤一樣——乘風破浪,他始終保持著一股願意打破重來,重新出發的勇氣。

從公關公司的管理層到一個自媒體創業人,王紓駿的創業夢想並非一開始就那麼堅定,在過程中總有躊躇與猶豫。所幸的是,從業十餘年,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從就業專業對口的「大多數」變成了那個全班唯一沒轉行的「少數派」,對於這個無意造就的結果,王紓駿的回答其實並不複雜:「從業十六年,我現在其實挺好的。」

編輯| 公曉璇

686期 獨家策劃

勞動節到了,我們用十位同城人的奮鬥故事,向勞動者致敬。時代的機遇已經或隱或現地鋪陳開來,需要你跑起來,去實現。祝你好好開啟自己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9edf7ca30f279a7517119b793894b8a.html

















喜結金頂!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