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龍經》之破軍星

2019-05-01   國哥說風水

破軍星峰如走旗,前頭高卓尾後低。

兩傍失險落坑陷,壁立反裂形傾欹。

不知此星出六府,上有三台遠為祖。

然後生出六曜星,貪巨祿文廉武輔。

三台星辰號三階,六星兩兩魚眼挨。

雙尖雙圓如貪巨,卻在絕頂雙安排。

雙尖定出貪狼去,雙圓生出武曲來。

上台中台下台出,行到六府文昌台。

文昌六星如偃月,穿星六星似彎環。

平頃上頭生六星,六處微堆作凹凸。

凹中微起似六星,生出九星若排列。

破軍皆受九星變,逐位生峰形象現。

山形在地水在天,真氣下感禍福驗。

尊星頓起真形了,枝葉皆是祿存占。

尊星雖雲有三吉,三吉之餘有輔弼。

不知三吉不常生,有處觀來無一實。

蓋緣不識破軍星,星說走旗拖尾出。

走旗拖尾是真形,若出尊星形變生。

與君細論破軍體,逐一隨星種類名。

貪狼破軍如頓起,一層一級名天梯。

頂尖沖前有岩穴,伸頂猶如雞作啼。

頂頭有帶下岩去,引到平處如蛛絲。

欲斷不斷馬跡過,東西有顯梭中絲。

三吉之星總如此,此處名為吉破地。

過坪過水皆如是,定有泉塘兩夾隨。

貪下破軍巨門去,去為垣局不須疑。

巨門破軍裂十字,頂上微圓欹側取。

勢如啄木上高枝,直上高崖石觜露。

此星出龍生鼎足,瓜甲峻岩若雞距。

此龍富貴生王侯,五換六移出宰輔。

祿存破軍在平頂,兩脅蛇行肋微露。

前如大木倒平洋,生干生枝葉無數。

葉中生出嫩枝條,又作高峰下平地。

當知為穴亦不遠,護送不來作神宇。

武曲破如破櫥櫃,身形臃脹崩形勢。

前頭走出雞伸頸,嶺上下來如象鼻。

一高一下腳不尖,作穴乳頭出富貴。

破軍廉貞高崔嵬,水流關峽聲如雷。

輔星破軍如幞頭,兩傍有腳如拋球。

弼星破軍如鯉躍,行到平中一時卓。

三三兩兩平中行,直出身來橫布腳。

為神為廟為富貴,只看纏護細斟酌。

纏多便是富貴龍,纏少只為鐘鼓閣。

九星皆有破祿文,三吉之形輔弼尊。

平行穿珠巨貪祿,闌掉尖拖是破軍。

吉星之下無不吉,凶星之下凶所存。

況是凶龍不為穴,只是閒行引過身。

縱然有穴必是假,假穴如何保久存。

時師只來尋龍脈,來此峽內空低蹲。

便指纏護為真氣,或有遠秀出他村。

便說朝山朝水好,下了凶事自入門。

只緣不識真龍出,前面必出星辰尊。

尊星沾了死龍骨,換了破軍廉祿文。

破軍忽然橫開張,帳里戈旗出生旺。

此龍出作將軍形,前遇溪流為甲仗。

破祿形象最為多,枝蔓懸延氣少平。

不為尖刀即劍戟,不作蛇行即擲梭。

出逢六秀方位上,上與六氣橫天河。

六氣變而生六秀,凶星到此亦消磨。

凶星消磨生吉氣,定有星辰巨浪波。

此是神仙絕妙法,不比尋常格地羅。

與君略舉大形勢,舉目一望皆江河。

天下江山幾萬重,我見破軍到處是。

祿存文曲輔弼星,低小山形總相類。

只有高山形象殊,略舉大綱與君議。

崑崙山腳出闐顏,只只腳是破軍山。

連綿走出瀚海北,風俗強悍人粗頑。

生兒三歲學騎射,骨鯁剛方是此間。

山來隴石尖如削,儘是狼峰更高卓。

此處如何不出文,只為峰多反成濁。

高山大隴峰多尖,不似平原一錐卓。

行行退卸大散關,百二山河在彼間。

大纏大護到函谷,水出黃河如闕環。

低平漸漸出熊耳,萬里平陽漸漸低。

大梁形勢亦無山,到此尋龍何處是。

識得星峰是等閒,平處尋龍最是難。

若無江流與淮水,渺渺茫茫不見山。

河流衝決山斷絕,又無石骨又無脈。

君若到彼說星峰,一句不容三寸舌。

黃河在北大江南,兩水夾行勢不絕。

行到背脊忽起峰,兗州東嶽插天雄。

分枝劈脈鍾靈氣,聖賢多在魯邦中。

自古英雄出西北,西北龍神少人識。

紫微垣局太微宮,天市天苑太行東。

南龍高枝過總頂,黑鐵二山雪峰盛。

分出泰川及漢川,五嶺分星入桂連。

山行有斷脈不斷,直至江陰大海邊。

海門旺氣連閩越,南水兩夾相交纏。

此是海門南脈絡,貨財文武相交錯。

何處是貪何處文,何處辨認武曲尊。

尋龍望氣先尋脈,雲霧多生是龍脊。

春夏之交與二分,夜望雲霓生處覓。

雲霓先生絕高頂,此是龍樓寶殿定。

大脊微微雲自生,霧氣如嵐反難證。

生尋霧氣識正龍,卻是枝龍觀遠應。

此是神仙尋地法,百里羅城不為遠。

知此然後論九星,要識九星觀正形。

因就正龍行腳處,認取破祿中間行。

天下山山有破祿,破祿交橫有地軸。

祿存無祿只為關,破軍不破只為闌。

關闌之山作水口,必有羅星在水間。

大河之中有砥柱,四川之口生灩澦。

大姑小姑彭蠡前,採石金山作門戶。

更有焦山羅殺石,雖是羅星門不固。

此是大尋羅星法,識者便知愚未悟。

吾若論及破軍星,多是引龍兼作護。

大龍雖要大破軍,小龍夾亂破祿文。

廉貞多是作龍祖,輔弼隨龍富貴生。

廉貞若高龍不出,只是為應廉為門。

請君看此州縣間,何處不生水口山。

水口關闌皆破祿,無腳交牙如疊環。

或有橫山如臥虎,或作重重如瓜瓠。

禹鑿龍門透大河,便是當時關水處。

大行走出河中府,河北河南關兩所。

大河北來曲射東,西山作水如眠龍。

馬耳山枕大江口,絕無腳手為神妙。

靈壁山來截淮河,更無一腳如橫過。

海門二山鎖二浙,兩山相合如環缺。

文廉生腳鎖緇流,橫在水中為兩截。

大關大鎖龍千里,定有羅星橫截氣。

截住江河不許流,關住不知多少地。

小羅小鎖及小關,一州一縣須有闌。

十闌十鎖百十里,定有王侯居此間。

鄉落羅星小關鎖,枕水如戈石橫臥。

但看無腳是關闌,重數多少分將佐。

君如能識水口山,便識天戈並祿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