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嫌疑人》一出身就帶著金湯匙。
導演張末的父親是張藝謀,老公是IMAX中國執行長,發行是貓眼,這就表明該片不會缺少排片。
雖說在票房上有些後繼乏力,但也三天破了1億,預測總票房4億,虧本肯定是虧不了,只是賺多少的問題。
《拯救嫌疑人》走的是《誤殺》的路子,雖然是翻拍,但並沒有把地方設置在內地。
從電影中的背景地劃分,《拯救嫌疑人》又是環大陸犯罪片,屬於西南、東南、東北中西南這一環。
這麼做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規避一些審查紅線,二是能夠不理會國內天眼造成的劇情bug,編劇上省力不少。
既然好處不少,又有現成的劇本,《拯救嫌疑人》做的怎麼樣?
《拯救嫌疑人》幾乎一比一複製了《七天》的所有劇情,甚至連大部分台詞都一樣。
兩者連時長都僅差6分鐘,因為是翻拍,粘貼情有可原,但這讓本片的七個編劇成了徒有其名的空頭支票。
《七天》中的推拉晃動鏡頭,突如其來的剪輯和事發地,《拯救嫌疑人》也進行了技法上的還原,所以以此片來討論張末的能力與否並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此外,《拯救嫌疑人》還繼承了《七天》的所有bug,這讓剖析電影的邏輯推理變得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唯二做的比原作好的地方是畫面固定了,對觀眾的友好度增加了,片尾的電話錄音比《七天》的雕刻刀更有說服力。
但也因力度不夠,喪失了該有的復仇爽感跟尺度,沒有讓惠英紅以私刑的方式解決,而是張小斐他們衝出來,難免有些特供的味道。
同時,該片的原創部分又產生了一個新bug。
湯鎮業把李鴻其和張小斐架到一個廢棄工廠,將他們背手反綁在汽車座椅上,並點燃汽油,意圖把他們炸死,但李鴻其推倒座椅,掙脫束縛,他們逃出生天。
可他是怎麼做到讓雙手到了正面的,除非他骨骼驚奇,是練武的奇才,這個bug不解決,後續的故事其實都已經不成立了。
在《拯救嫌疑人》里,屬於張末自己的東西僅有家暴、網暴,女性主義,以及虐狗的動保情節。
但這些元素蜻蜓點水地加進去,只通過張小斐口述講出來,並沒有深入,且與主線關係不大,到底為了什麼,大家心知肚明。
不過,儘管《拯救嫌疑人》有著不少問題,但整體而言,只要沒看過《七天》,再加沒有其他選擇,還是能看的。
片中最後半小時的多重反轉確實很俗套,也很刻意,但對於觀眾來說,一波三折的解構方式可令觀眾樂此不疲地尋找答案。
如納吉是不是兇手,丹溫是無辜的嗎,綁架陳智琪女兒的綁匪到底是誰,陳智琪能讓丹溫無罪釋放嗎,究竟是誰在背後操縱這一切?
只是結尾十分鐘處理的不夠好。
這種全靠最後補齊所有細節,來一次驚天大逆轉讓觀眾詫異,但前期鋪墊很少的劇本結構就是編劇能力不足的體現。
同時也是一種懶惰行為,故意把最大的反轉藏在片尾,忽略邏輯自洽的問題,不想全盤照抄《七天》,奈何能力上欠缺,只能走煽情套路。
張末對敘述性詭計的運用不夠到位,把某些角色和某些事情對觀眾進行隱瞞和誤導的方法不高明。
當庭審時,鏡頭不斷給到惠英紅,觀眾已經能猜到大概了,這也是《七天》的拍攝手法,張末並沒有創新。
這就讓懸疑片失去了猜謎的樂趣,畢竟懸疑片的樂趣在於讓觀眾的疑問懸著,不斷地猜卻始終得不到答案,心裡的石頭直到最後一刻也不一定能落地。
這種敘事方法應該在劇情發展中用講述方法專門避重就輕誤導觀眾,利用觀眾與電影只能通過導演敘述這唯一的渠道進行聯繫,在渠道上做文章。
很顯然,導演沒有搭建好這個渠道,他讓渠道變成了一個透明的平台,把所有東西都一股腦的扔給觀眾,將一切都講的明明白白,沒有留白,只有流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