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古稀之年的殘疾人葉鑒藝親手將龍城街道職康中心全體會員簽名的感謝信交到來訪的區殘聯理事長陳禮陽手中,表達了對區殘聯和殘疾人工作者的感謝!這其中有著什麼故事呢?這封信又寫了什麼?日前,記者走進龍城街道職康中心,聆聽背後的故事。
龍城街道職康中心會員進行民樂培訓。
驚心動魄的一幕
12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龍城街道職康中心時,「夢飛龍城」民樂團團長葉鑒藝正在音樂室排練。等待間隙,中心負責人劉惠青帶著記者參觀各類特色服務項目。
「我們職康中心不久前多安裝了24個攝像頭,原來只有6個。」「為什麼一下安裝這麼多?」參觀中,面對記者的疑問,劉惠青的臉色突然凝重起來,回憶起了上個月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那天,街道職康中心有一名小孩突然倒地,癲癇發作,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人們瞬間躁動起來,小孩的父親大聲呼救,劉惠青聞聲和同伴迅速趕到進行急救,花了近三分鐘,終於控制住孩子的病情。正當大家以為可以鬆一口氣時,意外再次來臨。「小孩子又暈倒了,快來人!」聽到這急迫的呼喊聲,劉惠青稱自己當時全身神經都繃緊了,這次發作足足持續了5分鐘。
這驚心動魄的一幕讓劉惠青意識到,這次恰巧是自己遇到才能迅速作出急救部署,倘若小孩倒地時無人發現,而此處又沒有監控,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該中心大量增設攝像頭,儘可能全方位監控到中心所發生的一切,保護好在此生活的會員。同時,還增加了一名男性工作人員,當會員犯病時能有個得力助手。
自強不息的會員
「你看,他們多認真在做手工啊!」「這些琺琅畫都是他們精心製作的,多漂亮啊!」劉惠青看著會員的佳作,不由得開啟了自誇模式。再來到民樂團活動室,排練結束的葉鑒藝朝著我們樂呵呵地打招呼。
2007年,龍城街道職康中心成立,患有腿疾的葉鑒藝是第一批會員,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葉老」。當時中心只有5名女性工作人員,而會員有10來人。「在這個活躍又溫暖的大家庭里,每人每天都笑容滿面,我很喜歡這裡的氛圍。」葉老說。現如今,街道職康中心已有90多名會員,而員工卻只增加了一名男性。
近年來,區殘聯高度重視街道殘疾人職康中心「一街一品」特色服務項目發展,打造了龍城職康琺琅畫、庇護工場、民樂團等一批殘疾人康復、就業及文化活動項目。截至目前,該中心共售出琺琅畫作品500幅,收入41萬多元,人均項目月增收2000多元。
葉老感嘆地說,現在每個項目都搞得有聲有色,每名會員都非常努力。中心每周一至周五安排古琴、揚琴、葫蘆絲等樂器培訓,同時採用會員自組管理模式,每個服務項目選出兩名會員負責人。如今,近百名會員在這裡過得輕鬆自在,積極性高漲。「如果庇護工場的人沒有手工做了,就會很急切地問下一批什麼時候來,所以工作人員會到工廠去為會員找活兒做。」葉老說。而在十多年的相處中,葉老與劉惠青已形同父女,他打心底感謝這個「女兒」:「一個人要管理好近百人的團隊都難,更別說職康中心內匯聚了殘疾人、自閉症以及無法正常溝通的人。」
「職康是我們殘疾人溫暖的大家庭……在這個活躍、溫暖的大家庭里,大家每天都笑容滿面……千言萬語都不能表達我們獲得的溫暖和能量……」為表達感激之情,葉老及會員們聯名寫下這封充滿感恩的感謝信……
龍崗融媒記者 程睛函 通訊員 吳全力 文/圖
龍崗融媒編輯 鍾海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8bLJW8BMH2_cNUgHJ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