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丨《膽小鬼》導演張曉波:沒有青春的熱烈,殘酷也就不存在

2022-08-21     每經影視

原標題:對話丨《膽小鬼》導演張曉波:沒有青春的熱烈,殘酷也就不存在

雪、鐵路、煙囪……一幕幕東北往事,牽出上世紀90年代末急速流變的案件。

張揚的青春、兩難的抉擇、撕裂的兇案,改編自鄭執懸疑小說《生吞》的劇集《膽小鬼》影視化,粉絲期待了數年,日前正在優酷在線平台播放。

「改動太大了,粉絲不願意。我們還是讓原小說的灰色收斂了一點,讓青春更張揚,劇會有一定的色彩感。」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膽小鬼》導演張曉波,聽他講述將《生吞》製作成《膽小鬼》的創作故事。

《膽小鬼》導演張曉波 圖片來源:出品方供圖

從《好先生》《三十而已》到《小捨得》《超越》, 高產的張曉波推出了多部引發社會共鳴的電視劇,但《膽小鬼》卻是他首次嘗試懸疑類型。

4年前,檸萌影業(HK09857,股價27.75港元,市值100億港元)聯合創始人陳菲、徐曉鷗將原小說遞給張曉波,只看了十幾頁紙的他當即決定接這部戲。 張曉波直言,為《生吞》的氣質著迷。

但無論是張曉波個人,還是《膽小鬼》出品方檸萌影業,都是首次創作青春與懸疑並行的劇。「這部戲很殘酷,面臨著種種困難,從開始我們就知道要面臨風險。可能現在基本上沒有投資方願意冒這樣的風險,而是更願意做隨大流的劇,4年前買下小說版權時你就知道出品方對《膽小鬼》有多高的期望了。」 張曉波說。

而作為導演,張曉波深知走在觀眾前面的必要性,他也喜歡嘗試新鮮的題材。「一個導演只有做到一半的時候,才會知道對戲有沒有把握。藝術和創作都是殊途同歸,真誠是第一位」。

每一稿全部推翻重寫,直到第9稿才找到方向

從張揚的青春到撕裂的兇案,明亮與陰沉同時出現,被期待了很久,《膽小鬼》走出原著。

圖片來源:出品方供圖

《膽小鬼》改編自鄭執原著長篇小說《生吞》,是ONE2017年度最受歡迎長篇小說之一,也是常年占據豆瓣中國推理圖書榜單上前三名的作品。

只有孩子,才會把「未來」跟「美好」誤解為同一個意思。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悲憫。看完小說的十幾頁紙,張曉波便決定接這部戲。

彼時張曉波尚在拍攝《九州縹緲錄》,也就是五年前了。「光是小說,已經打動我了,這個類型我沒拍過,小說里散發氣質感會讓人感到傷感。每個人心裡都有柔軟的點,小說中那些少年的衝動讓人有創作感。」

一向主動出擊的張曉波,從檸萌影業聯合創始人陳菲、徐曉鷗手中接下任務。整個創作團隊中,唯一一位新合作的是編劇鄭執。

鄭執正是《生吞》原著作者,令人意外的是,雙方從未有過對於創作的爭執。張曉波非常肯定兩人的合作——是業內少有的編劇、導演能在原著基礎問題達到共識的。「創作生涯裡頭我沒有碰到過這樣的,惺惺相惜。」

但改編過程並不順利,關於突出懸疑還是突出青春,兩人「糾結」了兩年半。張曉波坦言,期間《膽小鬼》寫了11稿,每稿之間的變化不是幾句話的改動,而是全部推翻重寫。 直到寫到第9稿,團隊才找到了明確的方向。

圖片來源:出品方供圖

按照最先規劃的劇本,《膽小鬼》會以強推理進入劇情,然而過程中張曉波發現行不通。「前三稿都是基於原小說創作,但鄭執本身他沒想做強推理。到第9稿,我們才確定友情對這部戲的重要,因為有友情的濃烈,才會有後來他們割裂人生走向不同方向的劇情,他們才會有那些苦痛。所以我們做了一部分的青春拓展。」

「都得嘗試,我們先天不知道哪一條路一定是對的,都得試著走過去。」張曉波說。

一旦創作方向找到,再拍戲,便是想法付諸實踐的過程。從籌備到上映,又過了兩年的時間。 「我認為好戲的劇本時間是最長的,拍攝過程不會再經歷創作方向上的選擇了。」

沒有青春熱烈,《膽小鬼》的殘酷就不存在

《生吞》以兩個跨越十年、「完全一樣」的兇案現場,揭開了一段以青春與苦難為基底、交織著友情與背叛、充滿了遺憾和悲傷的往事。

圖片來源:出品方供圖

但在創作《生吞》時,鄭執比較年輕,寫得很快。所以在改編成劇時,他需要把當年沒想到的部分重新做一個梳理和延展,這個自我否定再創作的過程,被張曉波視為一個難點。

從《膽小鬼》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四個少年人酸楚又溫暖的青春。殘酷命運對美好侵襲,兇殺案件充滿疑點,生活與破壞、黑暗與謎題並行。

青春與懸疑並行,《膽小鬼》做了一次全新嘗試。在開播前,就有觀眾提出疑問,輕快的青春是否會與陰暗的懸疑產生不協調。

「我心裡沒有割裂感。」張曉波直言:「《膽小鬼》中,懸疑青春是一體。因為青春的熱烈產生割裂,以後才會出現懸疑,才會出現案件。如果看不到青春的熱烈,這些殘酷就不存在。」

在創作思維上,是青春到懸疑的一個順序,但做劇需要考慮結構和對應感,張曉波決定將兩者破壞融入到整段創作過程中。「好的戲都是隨人物走的。從最初到最後的剪輯,我腦子裡從沒有一個比例,要多少懸疑多少青春。我認為好戲都是感性的。」

這份感性體現在整部《膽小鬼》中,張曉波因為感動而接手創作,直到今天,他依舊認為這部劇帶給他很多感動。「這些青春或多或少也是我和鄭執的青春,戲裡有我們的經歷,當然我們沒有後來那麼殘酷」。

「青春部分做了拓展,原小說的情感沒有現在那麼飽滿,鄭執對於友情的理解,明顯現在更厚重,更深刻了。」張曉波表示。

他說原小說提供的素材,整體的氣質感也令他著迷,但這兩點如何呈現在劇里確實是一個挑戰。 「改動太大了,粉絲不願意,我們還是讓原小說的灰色收斂了一點,讓青春更張揚,劇會有一定的色彩感」。

「想要體量可以剪到25集」 但創作不能丟良心

在開播後,《膽小鬼》曾釋放一段拍攝花絮,黃姝穿著弔帶躺在零下20度的雪地,凍到嘴唇發紫。

大雪紛飛、東北往事、老舊建築、煙囪裊裊……幾個畫面下來,《膽小鬼》便真實展現了世紀之交的背景。

大量的夜戲,大量的雪戲,又是東北的冬天,回憶起拍攝過程,張曉波仍然覺得艱苦。「那一年雪少,《膽小鬼》又有80%的雪戲,戲裡面90%多的雪是做出來的,但又要讓大家看不出來。」

「黃姝死的那場戲,是真的要演員只穿內衣躺到雪裡,當天是零下20度,躺了十幾秒後她身上的肌肉開始顫抖,我很心疼,但是沒辦法,必須要經歷它。」

所有的演員,到了《膽小鬼》中就與角色渾然一體。「這部戲所有的演員,將近100天沒有人離組,完全沉浸在戲裡。」張曉波說。

30歲飾演高中生?是開播前期觀眾對歐豪產生的質疑。其實對於這一點,張曉波很坦然,在接受採訪時他也對演員歐豪不吝誇讚。「歐豪的完成度非常好,我們前期選演員,用了快5個月的時間,挑選過無數個秦理。但是歐豪試鏡,我認為他不像個明星,他就是我心裡的秦理,他長了一雙秦理清澈的眼睛。 」「在我心裡只有適合,沒有流量。」

圖片來源:出品方供圖

除了歐豪與王硯輝,《膽小鬼》的演員陣容都以新人為主。出人意料的是,這部劇的投資超越了市面上大多的懸疑劇。「《膽小鬼》我們做了那麼長時間,投入巨大,我們在短劇集裡頭算投入非常高的, 資方靠這部戲基本不掙錢,這就是信任。」

「其實很多的投資,放在了觀眾看不到的地方,例如我們有很多的CG,是花了錢讓觀眾『看不到』」。

作為檸萌影業的簽約導演,除了第一部戲,張曉波的所有戲都與檸萌影業合作完成,包括《三十而已》《小捨得》《超越》等。

《膽小鬼》是一部青春懸疑劇,只有16集。對於投資方而言,越短的劇證明售賣的總價越少,但檸萌影業和張曉波堅持了下來。「其實拍下來每集都很長,我粗剪完有的戲能達到1小時, 如果想要體量,可以剪到25集。但我們要保證品質,做了特別大的修改。這部戲是有良心的,我認為搞藝術的人良心是第一位」。

對於張曉波而言,長、短劇集除了時長,沒有什麼區別。「短劇集不可能把長劇抹殺了,長劇集也不能把短劇集吃掉,只是面對人群不一樣。我自己的感受是短劇集會越拍越好,越拍越精緻,長劇集需要一個受眾群,它比較漫長。」

「對於我來講,什麼打動我,我就努力想把打動我的傳遞給觀眾,這就很好了。但沒有創作者會不在意市場的反饋。」

張曉波當然希望他的作品能讓觀眾拍手稱讚,可具體說到《膽小鬼》時,他也稱這部劇有門檻,但他不能因為渴望被拍手稱讚而丟掉門檻和自己的驕傲。

「每部戲都有遺憾,但我也都滿意,可我更願意站在滿意的角度看。」張曉波說。

記者|畢媛媛編輯 |陳俊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8b26cf46320c3a57f352cf775c28d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