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孔見礦!幕阜山北緣首次圈定鈹鈮鉭稀有金屬礦田

2024-10-09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記者林晶、通訊員李鵬)10月9日從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獲悉,該院李建康研究員團隊在幕阜山地區已完成鑽探工程1970米,探獲含有鈹、鈮、鉭、鋰等稀有金屬的偉晶岩69層,累計厚度超過267米,有望在幕阜山北緣首次圈定鈹鈮鉭稀有金屬礦田1處。據介紹,這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幕阜山北緣資源勘查取得的最顯著的找礦成果,為幕阜山鋰鈹鈮鉭國家資源基地的建設提供了有效支撐,推動稀有金屬的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利用。

鋰、鈹、鈮、鉭等屬於稀有金屬礦產資源,在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航空航天、衛星等領域應用極為廣泛。幕阜山地區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鋰、鈹、鈮、鉭等礦產資源豐富。

李建康介紹,偉晶岩往往伴生鈹、鈮、鉭、鋰等稀有元素,是稀有金屬資源的主要載體。在以往找礦成果的基礎上,該團隊總結了區域稀有金屬成礦規律、建立新的成礦模型和創新勘查方法,圈定多處重點工作區,布設了9個鑽孔。目前實施的8個鑽孔,全部見礦,發現稀有金屬偉晶岩69層,最大厚度達27米,累計厚度超過267米。在岩芯中,肉眼可見大量綠柱石、鈮鉭鐵礦、鋰輝石、鋰雲母等稀有金屬礦物。

「此次成果,突破了以往對低類型偉晶岩深部無找礦潛力的既有認識,進一步完善了區域成礦理論和成礦模型,對下一步找礦工作有了更強的指導意義。」李建康介紹,該成果得到中國地質調查局長沙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湖北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的支持,是「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和「理論指導找礦 找礦完善理論」的有效示範。下一步,將針對礦物的成分、含量以及分布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以確定其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作為後續開發和利用的重要依據‌。

近年來,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與省地質局地質四大隊、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等單位開展多輪合作,在幕阜山地區發現了超大型鈮鉭礦床、中型鋰礦床等多個稀有金屬礦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