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會責怪自己呢?不是因為認知不夠,而是沒有完成預期

2022-05-14     十八點心理

原標題:人們為什麼會責怪自己呢?不是因為認知不夠,而是沒有完成預期

有時候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本來今天安排要做的事情,竟然沒有去做成,這時候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責怪感。責怪自己為什麼沒有去完成,責怪自己為什麼執行力不強,責怪自己為什麼又偷懶了?這種責怪的情緒會讓自己內心非常不安,甚至會焦慮。

其實我們有時候為什麼會責怪自己呢?無非是自己提前給了自己預期,只不過這個預期沒有達到,於是就會產生一種責怪感。比如要求自己每天做伏地挺身100個,連續做100天。突然在某一天發現自己竟然沒有去完成,這時候就會責怪自己為什麼不去完成?難道是真的沒有時間完成嗎?其實就是自己意志不夠堅定。

人在改變自己認知的時候,是可以很快去改變的,但是從改變認知到行動,卻需要一種心力去完成。比如現在要求自己去寫一篇5000字的文章。其實這文章是可以寫的,但是內心深處就是不想寫,覺得寫出來沒有什麼必要。但是如果寫出5000字文章出來,給5萬元錢,那說不定就會立馬去寫。

所以很多事情,為什麼執行力不強?為什麼沒有完成下去?就是背後的動機和獎賞度不夠強。如果真的有足夠強大的動機或者利益,那麼自己就會勇往直前了,就會一股腦子向前沖了。因為背後有赤裸裸的利益呀。

人是需要被看見被關注的,當自己時刻被看見、被關注後,自己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自己就會開始思考:自己一定要做到表率的效果,這樣才能夠服眾。為什麼很多企業願意請明星去代言?因為明星的背後是有流量的,這種流量可以給企業帶來利益。

我們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影響力呢?如果我們自己有,那麼就會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做一些事情。如果沒有,那麼就要思考:如何打造自己的影響力呢?所謂的影響力一般來說是做成了一些事情,有成果了,自然而然就會受到關注。

說大話,誰都可以說;但是能夠做成一件事,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而且在做成這件事的路上,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難。不然每個人都輕而易舉做成了很多事情了。

大家都知道每天讀書是好事,但是會發現:很多人一年都讀不上幾本書,但是對於短視頻、新聞消息,每天願意花很多時間在上面,畢竟是喂投給自己的,輕鬆自在。而讀書是需要自己去思考和琢磨的,並且很費腦筋,很多人不願意。最重要的一點是看了也暫時看不出有什麼結果出來。

但是那些長期閱讀的人,慢慢就會發現他們的格局和認知不一樣了,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會不一樣了。甚至會快而准。這就是常年看書浸泡帶來的結果。人生的爆發是一瞬間,但一瞬間的背後是長年累月的積累呀。

所以我們都知道積累的重要性,這是一種認知。重要的是自己每天都要一步一個腳印去落實到現實生活工作中,這樣的修行才是對自己最牢固的考驗,也是在不斷練習自己的基本功。人在做一件事的前提下,想一想為什麼要做這件難而正確的事。

很多人都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關鍵是機會來了,自己能夠把握住嗎?自己有這個能力去掌控嗎?如果沒有,只能看著機會白白在自己的面前溜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74c4bdf84fea4d7d50b92c0ef192a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