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李子柒和清華男生的故事,我頓悟了原生家庭最大的秘密

2023-11-04     灼見

原標題:看了李子柒和清華男生的故事,我頓悟了原生家庭最大的秘密

Nov.

4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原生家庭對我們影響的確很大,但大不過我們個人成長的信念和行動。

作者 | 劉娜

來源 | 閒時花開(xsha369)

01

「你去看黃凱!」

一個認識超過30年的老朋友,像小時候喊我去電視機前看劉德華那樣,急吼吼地說。

就這樣,我在手機上看到了黃凱——通過一場職場觀察類真人秀節目。

對黃凱的第一印象是:

唉呀媽呀,這小伙兒也太帥了吧,要是咱家兒子長大也這麼玉樹臨風,老母親肯定要樂瘋。

圖源《令人心動的offer5》

對黃凱的第二印象是:

蒼天啊大地啊,這孩子的原生家庭也太糟糕了吧,爹不疼娘不愛,他集齊了所有成為反派的條件,最終竟逆襲成正派君子。

「我相當於沒有父母。」

這是黃凱,在一群出身優渥、父母體面的同齡人面前,一臉坦誠又小心翼翼說出的話。

黃凱今年28歲,出生在農村。

不滿一歲時,他父母就離婚了。

因為離婚的父母,都把他當成累贅,他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從那時起,他就沒有再見過媽媽。

不僅如此,包括外公外婆在內的媽媽那邊的所有親戚,他都沒有見過。

他讀小學時,曾收到過媽媽的一封信,媽媽承諾他,等他長到20歲,她就見他。

為此,他天天盼著長大,盼著20歲早點到來。

等他真的長到20歲時,媽媽卻失言了。

直到去年,黃凱才加上媽媽的微信,而媽媽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希望你不要打擾我現在的生活。」

母愛冷若冰霜,父愛也很稀薄。

離婚後的爸爸,很快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妻子和孩子。

在黃凱18歲之前的記憶里,爸爸出現的次數屈指可數。

黃凱無法忘卻的一個細節是:

他8歲那年,爸爸和後妻有了小兒子,讓他去爸爸家照顧弟弟,爸爸的同事和朋友都來家裡吃飯。

因為爸爸從不在熟人圈裡提黃凱,所以朋友們看到黃凱,就好奇地問:「這是誰家小孩呀?」

爸爸竟然回答:「這是我們村別人家的一個小孩,過來幫忙的。」

回憶起這個細節時,28歲玉樹臨風的黃凱哭了,為8歲孤苦可憐的自己。

所幸的是,黃凱有樸素又溫暖的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雖是農民,但信奉知識就是力量,扛起年邁的身軀,供養小黃凱讀書。

農村教育條件落後,但黃凱學習很努力。

在身邊同齡孩子紛紛輟學打工的情況下,黃凱憑藉專注和刻苦,考上了大學,並成為小村裡第一個本科生

黃凱考上大學那一年,爺爺已經80歲了。

即便如此,老人也鼓勵孫子,要有志向有夢想,去更高的平台更好的地方。

在爺爺的鼓勵下,黃凱本科畢業後,又通過5年考研,醫改法考上了清華的研究生。

他也因此被稱為「清華最苦研究生」

圖源《令人心動的offer5》

很多人看了黃凱的故事後,被他身上真誠、溫暖、謙卑、儒雅的品格,所打動。

那個推薦我看黃凱的老朋友,就是其中一個。

她告訴我,黃凱最令人敬佩的地方是:

他原本攢夠了一個底層少年犯罪的所有條件,最終卻用逆流而上的改命,成為一個捍衛公平的律師。

他用28年的自強不息,超越原生家庭的不幸,走出底層困境,踏上開闊人生。

老朋友向我拋出的另一個問題是:

「你不是總寫文,說糟糕的原生家庭對人影響很大嗎?黃凱為什麼是例外?」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另一個人——曾經的「短視頻女王」李子柒。

02

和黃凱一樣,李子柒也是90後。

她出生於四川綿陽農村,也是極小時,父母就離婚了。

母親改嫁他鄉,很難相見,父親另娶他人,又染重疾。

李子柒6歲時,父親去世,繼母把對意外和苦難的怨憎,投射到小子柒身上,經常羞辱打罵她。

爺爺奶奶,就把李子柒接到身邊。

爺爺勤勞能幹,心靈手巧,會編織竹器,會製作木工,會做飯煲湯,被譽為「鄉間大廚」,奔波於鄉親們的紅白喜事上,賺些生活費。

每當爺爺去給人做飯時,李子柒就跟著爺爺,不僅能吃飽肚子,還能給爺爺打下手。

耳染目濡中,她也傳承了諸多家鄉美食的味道與手藝。

圖源李子柒視頻

不幸的是,李子柒讀小學五年級時,爺爺患病去世了。

奶奶獨自撫養她,奶孫倆的生活都成了難題,讀書改命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14歲的李子柒,踏上了打工自救的路。

端過盤子,當過DJ,睡過公園長椅,有過連續兩個月只吃饅頭果腹的經歷。

但她不覺得苦。

因為她有信念,那就是要靠自己的雙手,讓奶奶過上好生活。

2012年,年邁的奶奶也生病了,身邊離不開人照顧。

李子柒毅然放棄漂泊的都市生活,回到綿陽老家,回到奶奶身邊,邊開淘寶店邊照顧奶奶。

直到偶然的機會,她誤打誤撞地拍起短視頻。

那些兒時的美食和味道、手工與傳承,在她的記憶和手下一一復活,成了被億萬人嚮往的田園牧歌,也成了她躋身頂流網紅的秘密武器。

李子柒,不僅成了網際網路經濟的一個坐標,還成了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

在李子柒很多視頻的結尾,都是她和奶奶兩個人,坐在開滿鮮花、結滿瓜果的院子裡頭碰頭吃飯的情景。

圖源李子柒視頻

這像極了一個隱喻:

再也沒有比家更好的遠方,再也沒有比飯更香的食物,再也沒有比愛更深的治癒。

儘管,因為和資本平台的紛爭,曾經的「短視頻女王」李子柒,很久沒有露面了。

但她以獨一無二又不可複製的輝煌,不僅創造了足以贍養親人和自己的巨額財富,而且至今還激勵著很多人。

03

頂流網紅李子柒,和清華研究生黃凱,走的雖然是不一樣的路。

但他們的故事內核,藏著同樣的秘密,也藏著我要回答的問題——

1、第一,糟糕的父母,不等於糟糕的原生家庭。

很多人提到原生家庭,下意識地等同於父母。

其實,這是兩個概念。

李子柒也好,黃凱也好,他們都有著糟糕的父母,但他們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後勁兒,找到勇敢優秀的自己?

答案是:

他們有著糟糕的父母,但不等於他們有著糟糕的原生家庭。

因為,他們本質上是爺爺奶奶養大的孩子。

而一個孩子在成長中,並不一定要靠父母撫養,有一個或一對足夠好的養育者,就夠了。

這足夠好的養育者,可以是父母,可以是爺爺奶奶,可以是外公外婆,還可以是有血緣或沒血緣的其他大人。

只要這些大人內心善良,做事沉實,能量穩定,就算他們是李子柒、黃凱的爺爺奶奶那樣沒有什麼文化,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的農民,照樣可以養育出很好的孩子。

這也是很多底層父母,能養育出優秀孩子的真相。

反之,如果父母關係不睦,脾氣暴躁,牢騷控制,崩潰焦慮,天天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就算他們一天24小時陪著孩子,看著孩子,管著孩子,照樣養不好孩子。

因為,他們不僅沒有能力給孩子真正的愛,只會破壞了孩子靈性的內在。

他們的日日陪伴,其實是天天在放毒。

孩子成長中,最需要的兩個禮物,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給孩子一個安穩的家,讓他找到歸屬感。

給孩子足夠的愛,讓他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這樣,不管你的孩子是像黃凱那樣讀書,還是像李子柒那樣自食其力,都能在更高平台成就見自己。

2、第二,原生家庭對我們影響很大,但大不過我們成長的力量。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說明了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之大。

但這句話,同時說明了我們有能力治癒原生家庭的創傷。

原生家庭對我們影響的確很大,但大不過我們個人成長的信念和行動。

你足夠自律和強大,就算你是窮孩子,也可以成為俞敏洪、劉強東。

你不想奮鬥和進取,幹什麼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抱怨原生家庭傷害了你,其實是給自己的無能找藉口。

心理學上有句話:

「我們回應傷痛的方式,決定了傷痛是一個創傷,還是資源。」

你用成長回應傷痛,你就會像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那樣,實現超越。

你用退縮回應傷痛,你就會像咱們村的二混子那樣,豬狗都嫌。

親愛的,這世上沒有完美父母,完美的小孩,完美的成長。

就像,大海上沒有不帶傷的船,天空中沒有不掉毛的鳥,草原上沒有不嗚咽的狼。

當你經歷足夠多的歲月和饋贈,你終會發現:

一個成年人最好的家庭,其實是自己。

— THE END —

本文選自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也會寫教育職場熱點。本文原標題:《李子柒和清華男生的秘密,你沒看懂》。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灼見熱文

36歲丈夫一夜往生,妻子、孩子的反應讓無數人沉默……

什麼是突發心臟病?

我在思政課上和學生談了談巴以衝突。

宋健同學找到了

這14個國家,應該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74c23f898a3c59c4c73bc57b8d0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