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烏克蘭「大反攻」打滿3個月,戰略態勢已經見分曉!

2023-09-12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大局已定?烏克蘭「大反攻」打滿3個月,戰略態勢已經見分曉!

《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我們繼續前幾天的話題,前幾天,我們主要向大家分析了俄烏兩軍截止作戰第560天,在各條戰線上的戰役態勢(文章連結:《烏克蘭「大反攻」打滿3個月,戰果如何?俄羅斯吃了多少虧?》)。幾天過去之後,戰役態勢並沒有太大改變,烏軍在各條戰線繼續按照計劃發動進攻,俄軍也按照預定防禦計劃展開防禦,因此咱們的理論基礎可以繼續沿用。

那麼,大伊萬如何分析目前打的最為激烈的、扎波羅熱戰役方向的戰局,烏軍的夏季攻勢還有多大的作戰窗口期,窗口期結束後雙方可能採取的戰役行動,未來中短期(三個月到半年左右)、俄烏軍事衝突可能的發展趨勢又如何呢,本文中大伊萬將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分析。

扎波羅熱戰線態勢

從目前的扎波羅熱戰線戰局來看,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向大家分析了烏軍在扎波羅熱戰線的兩條主要的進攻軸線。

其中,東軸線以大諾沃希爾卡為攻擊出發地,沿著莫科利亞里河谷實施縱深突擊,戰役企圖是完成100餘千米的突擊縱深後,奪占馬里烏波爾,完成奪取烏克蘭亞速海重要港口和工業城市、將俄軍扎波羅熱防禦布勢整體割裂的戰役任務。該戰線的烏軍在完成了10餘千米的突破縱深後,現被阻於「收穫」村,難以突破俄軍在莫科利亞里河的防禦;

西軸線烏軍集群以庫班為攻擊出發地,沿著谷地行軍並切入莫洛奇納河河谷,向托克馬克和梅利托波爾躍進,戰役企圖是完成100餘千米的突破縱深後,奪占這兩座重要城市,兵鋒直指亞速海海濱和彼列科普地峽,完成整體擊潰俄軍扎波羅熱集群,將俄軍部隊推回克里米亞,全面奪占亞速海海濱的戰役任務,隨後烏軍將對克里米亞形成戰略威脅,該戰線的烏軍在完成了9千米的突破縱深後,現被阻於「蘿蔔」村,同時一部烏軍正試圖打擊側翼的韋爾博韋。

如何評價烏軍的戰役企圖呢?打開地圖就知道了,從扎波羅熱戰線的兵要地誌看,適合機械化兵團發展進攻的戰役主軸,實際上也只能沿著兩到三條等級較高的公路來展開:

分別是東部的T-05-18公路,該公路作為烏軍連接庫拉霍沃和波克羅夫西克的H-15高等級公路的主要支線,沿著莫科利亞里河谷一直向南延伸,並最後彙集到馬里烏波爾遠接近地。因此,在東部軸線可供烏軍發起戰役進攻的主要公路,其實也就是這一條,其餘公路通過能力均相對較弱。

西部軸線的情況完全一樣,從庫班出發,要向托克馬克和梅利托波爾躍進,可資使用的戰略公路其實也就是那麼一條,也就是沿著谷地向南延伸的T-04-08公路。該公路分別穿過「蘿蔔」村,新普羅科皮夫卡,索洛德卡巴爾卡和切爾諾沃吉爾卡村之後,最終抵達托克馬克城市遠接近地,要實施突進抵達托克馬克,這是烏軍必然的進攻軸線。

因此,為何烏軍會堅持沿著這兩條進攻軸線發起頻繁進攻,其背後的戰役考量自然也就清楚了。

烏軍處於不利態勢

再以烏軍的現地態勢來看呢?大伊萬在分析完地圖之後,認為烏軍當前的戰役態勢劣勢很大,後續要發展進攻難度很大。

從戰役態勢上來說:烏軍的兩個進攻軸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成突破俄軍第一防禦地帶的任務。我們之前科普過俄軍的集團軍級防禦地帶包括掩護陣地和第一、第二防禦地帶,在烏軍的這兩條進攻軸線上,東軸線俄軍的第一防禦地帶大概在斯塔羅米海利夫卡以南,西軸線俄軍的第一防禦地帶在新普羅科皮夫卡以南,目前烏軍的進攻縱深尚未觸及這兩條防禦地帶。北約這段時間突然集體炒作,說烏軍已經突破了俄軍第一防禦地帶、有些媒體甚至說烏軍突破了俄軍第二防禦地帶,應為信息戰。

以烏軍現地態勢來說,當前判斷烏軍攻堅能力很差,最典型的如庫班以南的西部軸線。烏軍在歷經千辛萬苦、據說光是47旅就死了上千人、打下「蘿蔔」村之後,才發現該村本身位於海拔高程較低的位置上,俄軍在村南的兩座海拔160米以上的高地重新組織了防禦,烏軍打了好幾天也沒有打過這道防線。同時該進攻軸線的烏軍卻開始向側翼進攻韋爾博韋,事實上韋爾博韋村位於低地,海拔甚至不足100米,同時也沒有高等級公路聯通。

且即使打下了韋爾博韋,該村後方數千米處、左右兩翼同樣有50米以上的高程差,兩側高地中間夾著谷地,俄軍的主防禦陣地大機率會配置在兩翼的高地上。完全不清楚烏軍在攻堅能力已經很弱的情況下,試圖進攻缺乏公路,地形不占優勢的韋爾博韋戰役意圖是什麼,難道是想試試看可否從側翼完成20餘千米的突破縱深之後、打到T-04-01公路上對托克馬克實施夾擊?以當前烏軍的攻堅能力,我們只能說烏軍要達成這一目標,難度非常大。

烏軍後續進攻能力不足

再以烏軍後續的進攻能力來看。大伊萬認為,烏軍即使能夠觸及、甚至突破俄軍第一防禦地帶,要達成預定戰役目的,機率很低了。其實從烏軍去年秋季巴拉克列亞-庫普揚斯克攻勢和今年的夏季攻勢扎波羅熱戰線來看,採用的都是典型的、蘇軍式的大縱深突擊手段,或者說你也可以把它當做是德國閃電戰的一個變體。

蘇軍的大縱深戰役進攻,其戰役要點包括:首先是在敵方防禦地幅上打開突破口,打開突破口之後迅速投入第二梯隊發展進攻,通過有效的縱深突破和兩翼卷擊,破壞敵整體防禦的穩定性,最終將敵戰役集團分割、包圍、殲滅或擊潰,在去年的巴拉克列亞-庫普揚斯克戰役中,由於俄軍一線防禦極其薄弱,被烏軍打開突破口之後無法組織起有效的縱深防禦,防禦體系隨後迅速失穩導致作戰失敗。

因此,要達成有效的大縱深戰役突破,打開突破口其實只是第一步,後續有沒有足夠的兵力擴大突破口,投入第二梯隊發展突破,投入預備隊奠定勝局,其重要性其實並不亞於打開突破口這第一步。而我們在上篇文章中已經做過概算,烏克蘭軍隊在扎波羅熱戰線上,已經幾乎投入了所有進攻梯隊,連第82空突旅這樣的總預備隊都被拉上去打了。這意味著烏軍即使能夠突破俄軍的第一防禦地帶,後續有沒有足夠的力量發展突破,實施縱深進攻和側翼卷擊,整體動搖俄軍防禦體系的穩定性,也是值得質疑的。

而且這還沒有算上俄軍在扎波羅熱戰線,明顯在對付大縱深戰役進攻方面有了一定的心得。要應對蘇軍的大縱深進攻或者德軍的閃電戰式戰役進攻,防禦的要點就是一旦防禦地帶遭到突破,決不能慌亂,必須確保兩翼的穩固性,同時後方的第二梯隊和機動防禦預備隊迅速頂上堵口。因此在防禦中,機動預備隊的使用和投入時機是最為關鍵的,而俄軍在扎波羅熱戰線上,迄今為止在防禦方面做的很好,防線穩定性比較強,除了東軸線對於預備隊的使用有問題,整體上做的不錯。

實際上以目前扎波羅熱戰線的局勢來看,大伊萬傾向於認為,更類似於去年打到九月份的赫爾松戰局。去年的赫爾松戰局從六月份打到九月份,烏軍被打得筋疲力盡,等到十月份俄軍主動撤離赫爾松的時候,烏軍已經完全喪失了尾隨追擊的能力,眼睜睜地看著俄軍全須全尾地跑掉了。那也就是赫爾松俄軍怕冬季凌汛到來之後補給困難自己撤了,而扎波羅熱不存在補給困難的問題,烏軍咋撿漏?

最後,從作戰持續時間上來看,大伊萬在去年就提出過,烏軍實施一次戰役進攻的周期,也就是四個月左右。比如赫爾松戰役從6月開打到10月初左右,巴拉克列亞-庫普揚斯克戰役從9月開打到12月左右,這意味著扎波羅熱方向的烏軍夏季攻勢,在持續了三個月之後,也就能持續到10月或者11月這樣子。再考慮到10月初將進入秋雨季節,烏軍各種北約的軍事裝備在秋雨季節的行動將更加困難,因此大伊萬認為烏軍今年的作戰周期也就到10月結束。以烏軍當前的進攻勢頭來看,預定戰役目標是肯定完成不了了,退而求其次,看看能不能打托克馬克倒是可以看一看,當然以烏軍表現出的戰鬥力來看,也很困難就是了。

俄烏兩軍誰處於優勢地位?

那麼,在十月份烏軍的夏季攻勢結束後,雙方下一步的行動又將是怎樣的呢?大伊萬認為,目前的戰略態勢對於俄軍來說,可謂是整體有利,對於烏軍來說,也是整體不利:

從對於俄軍有利的角度來講,俄軍在經過了一年多的軍事衝突之後:

在戰術方面正在逐漸嫻熟,作戰素質正在逐漸提高。簡單來講,俄軍正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目前西方智庫也紛紛肯定了俄軍的這一點,類似於去年年初剛剛進入衝突時出現的各種低級錯誤,目前俄軍正在越來越少;

而在軍備方面,俄軍的主戰裝備和彈藥備件產能都在成倍提高。比如俄軍今年預計會批產1500輛以上的主戰坦克,2000輛以上的步兵戰車,上千門火炮和配套的數百萬發炮彈等,一些特種彈藥、比如精確制導和巡飛彈的產能更是提高了十倍以上。俄羅斯在逐漸進入軍事工業的節奏之後,軍工復甦的速度正在逐漸加快,尤其體現在陸戰武器部類上;

同時俄軍還在擴軍中,有4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正在組建中,後方地域可能還有20萬以上的後備力量正在整備和訓練。此外俄羅斯國內經濟雖然一直以來都不太行,但是最起碼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能夠以現狀維持下去,並以比較低廉的價格和充足的供應向老百姓供應食品和燃油。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俄羅斯態勢整體有利。

對於烏克蘭來說呢?顯然是整體不利:

烏軍在打了一年之後,儘管目前對於總傷亡人數還有爭議,但一些人自欺欺人地認為烏軍就死了一萬多那顯然是在瞎掰,否則烏軍完全沒有必要連各州的機動特警都組成警察旅,機場警衛組了個空軍野戰旅拉上去玩命,更沒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徵兵標準,連傳染病和精神病人都收。目前有消息說烏軍已經有州機動特警死在阿特木斯克了,表明警察旅已經頂上一線了,各方消息綜合認為烏軍徹底失去戰鬥力的人員,在30萬人比較合理,總的傷亡接近百萬比較合理。衝突爆發前那支頗有戰鬥力的烏軍,事實上已經被摧毀了,剩下的大多數人是戰鬥力可疑的壯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只會更壞不會更好,烏軍夏季攻勢打出來的離奇交換比可能進一步擴大;

從烏克蘭國內的情況來說,前幾天一位烏克蘭能源專家在網上撰文,目前烏克蘭國內正在飽受能源匱乏和物資緊缺之苦,饒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今年已經出現了三個月基輔政府使用物資抵算工資的情況。該工作人員表示,今年三月份烏克蘭政府給了他一捆20千克的銅線沖抵半個月工資,四月份給了他一桶汽油沖抵半個月工資,五月份又給了他30千克草莓沖抵三分之一工資。此外烏克蘭國內還在大肆盤剝預定發給老年人的養老金,還出現了盲目養老金證券化導致被炒家席捲一空的慘劇。這些細節都表明,烏克蘭的經濟正在逐漸走向崩盤,目前全靠美國和歐洲幾乎每天一億美元一億歐元的撐著;

烏軍的裝備也是同樣如此,從烏軍夏季攻勢使用的裝備來看,幾乎清一色北約裝備,原有的蘇式裝備露面的次數越來越少。我們可以整體判斷,烏軍原有的蘇式裝備,要麼是已經被摧毀了,要麼就因為損壞且缺乏備件而無法修理,或者只能拆東補西,這意味著烏克蘭軍隊正在被逐漸真正意義上的去軍事化。再考慮到北約集團對烏克蘭的支援正在逐漸接近極限,尤其是重型作戰裝備的支援正在抵達閾值,烏克蘭在戰略上,其實已經和北約牢牢地綁定在了一起,一旦北約放鬆或停止支持,烏克蘭必然會立刻陷入稀里嘩啦的結局。

後續戰局如何發展?

因此,要說在烏軍夏季攻勢結束之後,後續情況會怎麼樣,大伊萬現在並不贊同一些人迫不及待地說,說俄軍要在冬季恢復大規模進攻,一舉奠定勝局等觀點。咱反而覺得,俄軍在冬季最好還是繼續蹲坑防守,除了改善現地防禦,比如將夏季攻勢烏軍打過去的幾個掩護陣地再打回來,其餘大規模進攻都沒有太大的必要。或者說,最多在北線打一打,恢復一下奧斯基爾河以東的戰線,或者在阿特木斯克攀上頓涅茨分水嶺,這就夠了。

俄軍目前需要做的,一是繼續營造有利的戰略態勢,二是繼續積累裝備和彈藥,三是通過有限度的作戰來進行練兵和改善戰役態勢,這其中營造有利的戰略態勢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畢竟我們上面分析了,當前的戰略態勢對於烏克蘭總體非常不好,無論是動員潛力,還是兵員素質,還是外部支持,都處於不利態勢。俄羅斯就要善於利用,乃至擴大這種不利態勢,從而將烏克蘭整體上陷入更加不利的態勢中,待這種戰略優勢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再決定下一步的作戰行動。要達成這一戰略目的,發不發動戰略級或者戰役級的進攻,大伊萬反而覺得,不是個多重要的事情。

在這裡,咱要提《孫子兵法》的一點,「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這裡的謀略和外交,大伊萬認為可以理解為戰略態勢的營造,而戰場上的戰役進攻和防守,才是「伐兵」。而很多人念念不忘地讓俄軍趕快一個要點一個要點的啃過去,一路啃到斯拉維揚斯克,則是最下的「攻城」,如果戰略態勢營造到一定的地步,即使最後依然需要「伐兵」和「攻城」,其作戰難度也遠比現在要簡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傳檄而定。

所以,這就是大伊萬對於俄烏軍事衝突單純在軍事層面上的認知,在寫了上下兩篇之後,咱覺得,我們是時候有一些戰略思維,而不是單純用軍事因素來考慮問題了。當然了,咱們作為單純的旁觀者,我們也希望俄烏軍事衝突能夠通過談判,早日和平解決,希望俄烏兩國人民能夠早日恢復平靜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6a063f137466d4c628dc2c6ccc5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