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才明白,幫子女帶娃和不幫子女帶娃,晚年生活真的不一樣

2022-07-19     仲念念。

原標題:老了才明白,幫子女帶娃和不幫子女帶娃,晚年生活真的不一樣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朋友阿美在跟我們抱怨,她說兒子上了幼兒園後,三天兩頭生病,才一歲多的女兒也是不讓人省心,每次哥哥一生病,妹妹也接著來。

這樣的情況一出現,阿美就無比崩潰。

每到這個時候,她就開始想像要是有公婆幫忙帶娃,日子是不是就會好過一些?可惜她沒得選擇,她丈夫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他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本來關係就無比淡泊,自然就指望不了他親生父母幫忙帶孫子。

阿美這樣的情況並不少,不過他們有的人是因為公婆不願意搭把手,才不得不自己帶。

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不希望父母可以伸出援手,把她們從繁重的育兒勞動中解放出來,好讓她們回到職場上發揮更大的可能性,也可以藉此舒緩家庭的經濟壓力。

可有時候,老人的想法是最難左右的,他們有的人對帶孫子這事有自己的看法,從來不想插手其中。

不過,老人選擇帶孫子還是不帶孫子這事,無疑會對他們的晚年產生影響。

聽過一個65歲老人的感嘆,人到晚年才明白,帶子女帶娃和不帶子女帶娃的老人,生活真的不一樣。

一:65歲吳阿姨:孫子應該兒媳帶,這不是我的義務

吳阿姨今年65歲,在這個本該幫忙帶孫子的年齡里,她卻只能孤身一人居住在老家,老伴早兩年因病先行離開了,諾大的屋子只有她一個人的影子,無比孤寂。

再加上近年來她身體的小毛病變多,手上的退休金也不太夠生活了,於是她提出想搬到兒子小家,想跟他們一起住,沒想到卻被拒絕了。

他們表示,錢他們可以幫忙解決,但一起住就不必了。聽到這句話,吳阿姨留下了悔恨的淚水。她當然知道,兒子家這是在怨自己不幫忙帶孫子。

前兩年孫子呱呱落地的時候,她就直接表明了態度。她跟兒子一家說:孫子應該由兒媳來帶,這不是我的義務。我的晚年有自己的安排,想趁著還能走動,多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於是她就這樣撇下兒子家因為新生兒出生導致的一地雞毛與兵荒馬亂,心無旁貸地遊山玩水。

現在孫子可以上幼兒園了,她才提出想一起住,兒子一家不同意並不奇怪。現在吳阿姨只怪當年自己沒有考慮周到,不願幫扶兒子小家,才導致了現在的無奈。

她也是最近才明白的, 老年人的情緒價值是可以由孫子孫女來滿足的。

每次看到鄰居家67歲的陳阿姨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時,她都無比羨慕。他們家的生活就是她現在想要的,母慈子孝,兒媳體貼,孫子可愛,人一輩子不就是圖這些幸福嗎?

導致她與陳阿姨產生不同的境遇的,是她做了跟陳阿姨不同的選擇。因為明白了這件事,吳阿姨終日責怪自己,可惜的是她早已傷了兒子家的心,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她有能力卻沒有幫,她認為這是她的不應該。

結語:

吳阿姨和陳阿姨的選擇代表了大多數老人,她們只不過是基於當下做出了最合適自己的選擇。帶娃與不帶娃與老人的實際情況有關,並不是說規定老人一定要帶娃。畢竟這的確不是他們的責任。

幫忙帶是情分,兒女應該感恩,不幫忙帶也是正常,兒女不該拿這事來慪氣,影響一家和睦。

不過說得再道貌岸然,如果父母真的不幫忙帶孩子的話,拋得開道德上的譴責,卻無法阻止兒女心裡不可避免會產生的埋怨。

現在的生活壓力太大,除開那些家裡富有的家庭,幾乎所有家庭在剛有孩子的那幾年都是最難過的。既要承受經濟上的重壓,還要承受精神上的煎熬。

這時如果老人能伸出援手,對他們來說就如救命稻草一般,他們自然會感恩你的付出。

可若是臨時逃開,無法否認的一個現實是,他們都會在心底里認定你自私,怨恨就生了根,而後,這個怨恨就會在他們每次被生活折磨的時茁壯成長,難以宿清。

這是基於人性的真實想法,無論是誰都會這樣想。

如果你到了該做選擇的年紀,希望你能多理解一下兒女的不容易,在愛自己,滿足自己晚年快樂的前提下,能幫則幫,兒女自會對你感激涕零。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641fa794c1ac6cc46394b806cfa6b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