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止是情人節,古人怎樣過七夕?

2022-08-04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七夕,不止是情人節,古人怎樣過七夕?

馬上就要迎來一個充滿浪漫氛圍的節日——七夕情人節!每到快要臨近七夕的時候,無論是網際網路還是線下世界,都會努力營造出一種熱鬧喜慶的浪漫氛圍,特別是花店,平時很便宜的玫瑰花,在七夕快要來臨的時候可謂是身價倍增一花難求!

對於年輕人來說,七夕,就是屬於咱們中國人的情人節,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在很多人印象中,七夕的主題,就是「愛情」,也正因為有了愛情的寓意,七夕節才具有浪漫和喜慶的色彩。

七夕

但是你知道嗎?真正傳統意義的七夕節,可遠不止愛情與浪漫,它還有更多的文化內涵。

七夕節被稱作情人節,還是最近幾十年的事兒,在此之前,七夕,還有很多種叫法,比如「七巧節」「女兒節」,但最傳統最廣泛的叫法,應該是「乞巧節」。

七夕,被稱為乞巧節,至少能追溯到唐朝,《全唐詩》中收錄了一首描寫七夕的詩作: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

這是唐代詩人林傑的佳作,意思就是:在七夕的夜晚,遙望碧藍的夜空就可以看到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在這天晚上,老百姓家家戶戶都要乞巧望月。

乞巧,是一種習俗,也是七夕這個節日的一種儀式,具體的做法就是女孩子拿著針線對著月亮穿針引線,如果成功把線穿過針孔,就叫「得巧」,因為這條線通常準備的都是紅線,所以詩人才在最後一句說:穿盡紅絲幾萬條!

乞巧的儀式,主要用意是古代女子向牛郎織女乞求讓自己擁有一雙巧手,我們經常用「心靈手巧」來形容女孩子,所以在古時候,雖然家家戶戶都過七夕,但卻只有女孩子拿著針線望月乞巧,因此這個節日又俗稱「女兒節」。

七夕

七夕是不是情人節,曾引發過網絡熱議,著名學者易中天先生就發表過一篇文章,他非常明確地說:七夕不是情人節!

理由,當然就是因為這個節日在古代只是女孩子乞巧望月的節日而已。這一點,我覺得易中天先生說得很對!古時候七夕的主題,就是乞巧。

但是,說七夕完全與愛情無關,我覺得也不準確,為什麼呢?因為牛郎織女的傳說可比乞巧的傳統要更早了很多很多,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源自星象文化,最早能追溯到遠古時代,在《詩經》中也有相關的文字記載。

七夕

有人說,牛郎織女一年才能相見一次,分離多過相聚,所以這只是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但是我想,那些手拿針線望向銀河的女孩,一邊想像著牛郎織女的相聚,一邊祈求自己心靈手巧,在那一刻,她們的腦海中,一定充滿了對愛情美好的憧憬和想像。

牛郎織女雖然每年都只能相聚一次,但卻更能體現出愛情的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無數有情人都要經歷重重考驗和磨礪,真正的愛情,都是有苦有甜,一年365天,雖然有364天分離,但只要有一天能相見,那就是愛情的美好。

所以,牛郎織女相見的七夕,除了乞巧之外,還代表了中國人對愛情的美好希望和祝願,我們總是能在苦難中看到希望和美好。

七夕

所以,七夕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儘管它的愛情屬性是在最近幾十年才被確定,甚至「中國情人節」還是某些精明的生意人發明出來的,但是,我覺得過一個中國情人節,總比崇洋媚外去過洋節要好!

其次,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如果不是情人節三個字,現在還有誰家的女兒會在這天晚上拿著針線乞巧望月呢?時代在不斷進步,傳統節日因為有了新的內涵而被傳承,而對於每一個熱戀中的人而言,不管相距多遠,也不管多久才能見一次面,只要愛對了,每天、都是七夕,每天都是情人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5af7c844f19ae666ddab49fe5cbb2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