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中社10月21日電最新一期的《Power On》時事通訊披露,蘋果內部員工認為,該公司在人工智慧開發方面落後對手大約兩年時間。
蘋果內部的研究表明,ChatGPT的準確率比Siri高25%左右,並且可以多回答大約30%的問題。「事實上,蘋果內部普遍認為其生成式AI技術至少落後領先公司兩年。」
作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認為,蘋果真正的挑戰在於首批AI功能並不令人眼前一亮,更多重磅功能未來幾個月內才陸續推出。例如,iPad mini主要宣傳的四大功能中,有三項要等到12月至次年3月才會上線。
初期的核心功能是通知摘要。如果做得「足夠準確」將會非常實用,但相較於競爭對手的產品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與Google、OpenAI和Meta的最新AI產品相比,蘋果的AI明顯落後。
但古爾曼認為,蘋果的潛力仍是「不可小覷」。它擁有全球知名的品牌、幾乎無限的資源,以及屢次從落後局面中逆襲成功的經驗(例如Apple Maps)。最終,蘋果將通過自研、招聘或收購等方式,躋身頂級AI企業行列。
此外,蘋果在趕超競爭對手時還擁有一大優勢:能夠迅速將新功能推送至海量設備。但目前蘋果尚未在AI方面展現出真正的實力,消費者暫時還沒有理由專門為Apple Intelligence購買設備。如果有人因為蘋果的營銷而期待AI功能,使用後可能會發現,這些工具並沒有太大實際價值。
古爾曼提到,這也引發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消費者真的在乎AI嗎?目前來看,iPhone攝像頭的改進吸引力更大。蘋果也清楚這一點,這也是最近的升級都集中在拍照和視頻功能上的原因,如今年新增的相機控制按鈕。
蘋果在贏得投資者方面表現出色。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市值達到3.6萬億美元(IT之家備註:當前約25.61萬億元人民幣),部分原因是AI的熱潮。
古爾曼認為,一些分析師甚至聲稱Apple Intelligence已經引發了一場「AI消費者革命」,並將點燃假日季的消費熱潮,但蘋果的AI之路仍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如果今年的新iPhone大獲成功,可能更多歸功於其他功能而非AI。
公開信息顯示,Apple Intelligence的核心在於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情境感知能力。它能夠深入理解設備中的各類數據,包括照片、郵件、信息等,並據此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服務。
比如用戶在填寫駕照號碼時,只需簡單呼出Siri,Apple Intelligence便能迅速在照片App中找到相應的駕照照片,並自動提取號碼,為用戶完成填寫,大大提升效率。
在郵件應用中,Apple Intelligence可以自動為長郵件提供摘要,幫助用戶快速了解郵件內容;在音頻記錄功能中,它可以自動生成文字記錄和總結,方便用戶回顧和整理信息。
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Apple Intelligence中文版將於2025年推出,支持iPhone 16系列和iPhone 15 Pro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