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死一人,這國產懸疑劇太猛了!

2023-10-14     電影派

原標題:一集死一人,這國產懸疑劇太猛了!

刺激啊!

一部國產懸疑劇上線,高能不斷。

前三集,每集死一個人,死狀非常怪異。

第一個死者是縣衙的冷捕頭,他被兇手拖到田地,並用一根轎棍貫穿身體,做成了稻草人。

這位受害者,正是男主曲三更的師父。

也因此,他遭遇了難以言喻的心理重創。

而查案過程更加艱難,他不僅要跟幕後高手展開一場明暗之間的較量,還要深入到社會的肌理中,向運轉法則和人情世故低頭。

他就像穿梭於暗夜中的行人,必須擎起炬火,才能照亮前路。

《繁城之下》

《繁城之下》首先引人入勝的就是那些奇案,既詭異又驚悚,兇手讓整個蠹縣城籠罩於暗夜之中。

比如開頭提及的死者冷捕頭,看仵作的驗屍結果,他是被弔死的,還被轎棍貫穿身體。

更離奇之處在於,棍子上還刻了一句文言:「吾道一以貫之」。

第二位死者是秀才鳳可追的舅舅王夫子,他是無類齋的老師,受眾人尊敬。

他的死狀同樣離奇。

身體被捆縛並吊了起來,手握著摯愛的印石,而他的嘴裡還被塞了東西。

身邊有一把銅戒尺,上面有一句文言:「童子六七人」

第三位死者更加蹊蹺。

陳旺,陸家的家僕,相傳他有一段時間運氣極佳,還去省城豪賭,在胭脂巷買下了一處宅子。再後來,運氣花光,債台高築,跳河了。

怪就怪在,即便他只剩下一具骷髏,還是被懸吊在河水之上。

衣服上寫有文言:「逝者如斯夫」。

將這三件迷案放置在一起,能發現不少共同點:死者的身邊都有一句文言,出自同一部典籍;而他們都跟二十年前陸宅那場大火有關

細究起來,不寒而慄。

兇手是如何弔死武功超群的冷捕頭的?他花費如此之大的心力布局,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而他製造連環殺人案,又懷著怎樣的目的?

面對眼前的一切,曲三更等人如同陷入重重迷霧之中。

更難的挑戰是,他要查案,必須要面對士農工商,要面對販夫走卒。

而小小的縣城也有一片江湖,比如,社會上的街頭混混組成了兩個幫會:訪行、打行

訪行乾的是坑蒙拐騙、訛詐勒索的髒事;打行則乾的是聚集打手討債、綁架、私設賭局的勾當。

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天然的「信息網絡」。

蠹縣城有五個幫會,他們自稱「五侯府」,與衙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冷捕頭要坐穩自己的位置,既要合理管制他們,又不得不倚賴他們查案辦案。

其身份,決定了他要在黑白兩道之間遊刃有餘,從而維護規則與秩序,保一方和諧安定。

這也導致,不同人眼中有完全不同的冷捕頭。

曲三更將師父視為榜樣,他不僅武力非凡,見微知著,而且通曉人情世故,盡職盡責。

而在她母親或是宋典史眼裡,冷捕頭必然做過很多不得已之事,很難保持乾淨之身。

這是《繁城之下》在人物塑造上的獨到之處,從不同的視角,看到了不同的人性側面。

人往往都是複雜的多面體,很難用黑或白簡單劃分

再比如王夫子。

他為人師,儒雅體面;在私下裡,卻有讓人鞭打他的癖好。

冷捕頭與王夫子究竟做過什麼事,才導致命喪黃泉?

這些都是懸念。

由此可見,《繁城之下》聚焦的不僅是奇案,還進一步編織了三教九流的眾生相,帶出了他們的複雜性,以及社會的運轉規則。

同樣的,追兇,也是進入社會內部的過程,是成長的過程

在前兩集,冷捕頭有句台詞出現了兩次:「公道,是一條繞遠的道。」

如何理解這句話?

從曲三更的性格變化說起。

最開始,他以少捕頭的身份自居,個性剛直,罔顧社會運轉的規則。他根據師父的做派行事,不願向皂班的捕頭易有靠低頭。

後果呢?易捕頭處處設卡為難,甚至當即遷怒,開革了白役高士聰。

慢慢的,曲三更變了,他開始懂得「剛易折,柔易曲,寧在曲中求,不在直中取」的道理。

他先是拿記載著五侯府進出的帳冊「孝敬」易捕頭,並挑起了易捕頭與五侯府在財務上的糾紛。然後,曲三更又借五侯府的人鼓動易捕頭向宋典史行賄。他料定剛正不阿的宋典史會削除易捕頭的勢力。

緊接著,曲三更又假借宋典史的威名逼迫易捕頭說出了他在師父被害那天的行蹤,並排除了他是兇手的嫌疑。

在派爺看來,這便是那句話的註解。

易捕頭是惡人,但又掌握著權力,直接鬥倒他太難,但可以「狐假虎威」,或是借力打力,以曲折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

延伸開去。

世間的惡往往是結構性的,與社會的運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若想追尋真相,必須深入其中。了解規則,運用規則,才能找到突破的縫隙,而低下頭俯下身,似乎都是必要的代價

因為如果行走於黑夜,便必須適應黑暗。

《繁城之下》的案件非常精彩,以「奇」布局,以「繁」呈現社會百態,而在敘事結構上也很大膽。

第一集末尾,導演使用了交叉剪輯的形式,將兩個時空的信息糅合在了一起。

一方面,這是在表現曲三更在沒有掌握有力信息時漫無方向的無力感;另一方面,它又重現了冷捕頭被殺害的過程。

此舉是何意?

派爺的理解是,當觀眾知曉的信息多於劇中的人物時,觀眾的好奇心與沉浸感勢必會增強,會對人物產生移情,從而更加關注曲三更追兇的過程。

在破案環節,《繁城之下》走的是平實的路子。

它沒有給人物各種奇技淫巧,就以符合那個時代的基礎方式探查,並將各種線索與細節寫清楚了,做紮實了

比如猜測

典籍中的話,是人嚮往的品質或追求;而兇手留下文言,很可能是反向引用。

比如,「吾道一以貫之」講的是忠恕之道,那麼冷捕頭或是做了不忠不恕之事;而「童子六七人」講的是賢人嚮往著帶領孩童踏青游春的場景,那麼王夫人或是做了折辱孩童之事。

再比如調查

曲三更、高士聰、鳳可追三人組用的是最基礎的方式,比如走訪、勘察。

曲三更在冷捕頭的地窖棺材中看到了萬兩黃金、陸宅失火後鄰居們的證詞、當地神醫開具的藥方等。

冷捕頭藏著這些證據,應該是用作制衡、保命。

另一邊,鳳可追查詢到了當年陸宅大火的四位倖存者:書童陸直、家僕陳旺、護院張貴、廚師尤二。

而陳旺,正是第三位死者。

更進一步,曲三更從細節中尋找到了破案線索。

陳旺舊宅早已廢棄,可院子院牆有部分是新補的,石墨乾乾凈凈沒有磨過東西,但磨的周圍卻有驢子的蹄印,而冷捕頭常去的翠花樓就在這胭脂巷附近

根據種種信息,曲三更推斷出了師父被害的全過程。

由此,他獲得了宋典史的賞識,得了火票(相當於搜查令),可以繼續查案。

從預告片看,後續劇情仍然疑雲密布。有人相繼死去,死狀同樣離奇。

尋求正義又是一條曲折而漫長的征程。

而這條路越是艱難,過程自然也更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部古裝劇,《繁城之下》有著自身的美學追求。

美術、服裝造型都有相關的歷史考據。

其影像參考了王蒙與徐渭的畫作,既有渾厚的氣勢,也有寫意的飄逸。

構圖,或是恰到好處的留白,都有古風古韻。

再搭配上運鏡,時常會讓觀眾產生「追劇如看畫」的愉悅享受。

影像與內容構成了強烈的反差,構建出了一個禮崩樂壞的繁華世界。

同樣值得期待的,還有神秘的宋典史。

在很多人眼中,他是個心狠手辣又一身正氣的狠角色。

他剛出場時是在用刑,拔人牙齒,而面露微笑。

這一幕,讓派爺想起了《無證之罪》里的變態殺人狂李豐田。

劇中還有一幕,他露出了斷指,並徒手掐滅了蠟燭。

又讓人夢回李豐田用硫酸消除指紋的名場面。

宋典史與曲三更若能聯手破案,故事想必會更加精彩。

從目前的鋪墊來看,曲三更會像他的師父一樣,行走於黑白之間,並在宋典史的指點下,以曲折環繞的方式追查真兇,維護心中的正義。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小人物向命運發起的戰鬥。

可螢火之光能有多大的能量?

派爺想到劇中的一個場景。

曲三更的父親是個更夫,別人為了省錢就不放蠟燭,可他從不懈怠,盡忠職守,於是,他提著的燈籠便成了漆黑黑的巷子裡唯一的光。

這個場景有著顯著的象徵意義。

身在暗夜,即便是小人物手中的一盞燈籠,依舊可以照亮一方天地。

同樣,如果生在濁世,敢於擎起手中的炬火,才有可能看見彼此,守護住公道與正義。

《繁城之下》一共12集,於昨晚開播,目前更新了4集,派爺非常願意推薦大家一起走進這盤棋局。

在線索與細節中,尋找蛛絲馬跡,獲得解謎的快感。同時,也可以用心感受這部劇力圖傳遞的信念。

公道,是一條繞遠的道。但唯有公道,才是正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44b5eced92b358ae030840e873e5a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