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長記性嗎?北宋聯金造成了靖康之恥,南宋為何還敢聯合蒙古?

2023-03-15     浩然文史

原標題:不長記性嗎?北宋聯金造成了靖康之恥,南宋為何還敢聯合蒙古?

不長記性嗎?北宋聯金造成了靖康之恥,南宋為何還敢聯合蒙古?

#歷史開講#

宋朝皇帝

南宋可是個迷惑皇朝,她和傳統漢族皇朝大不相同。強漢盛唐皆重農抑商,對異族保持警惕並採取平衡和超然政策,主要利用兩部落之間的對立來獲利,很少直接下場參戰,更不會聯合一族去滅掉另一族。而南宋則不然,重農卻不輕商,對異族也是愛恨分明,結果就是先聯合女真滅契丹,又聯合蒙古滅女真,自己又兩次被聯合對象所滅。

金國將帥

一、對金仇恨的再增加

北宋徽宗時期,北宋聯合新崛起的金國,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雖然宋金聯軍南北夾擊滅了遼朝,但旋即金軍南下又滅了北宋。南宋建立在北方大片領土淪陷、對金稱臣的基礎之上,孝宗時期,宋金改變了媾和條款,將稱臣上貢改稱「歲幣」,上貢的銀、絹各減少5萬,將金宋的伯侄之國改為叔侄之國,算是暫時提高了南宋的地位。

韓侂胄主政的1206年,南宋軍隊發起了開禧北伐,結果宋軍慘敗,後議和。1207年,雙方議和,恢復了南宋紹興時期的局面,雙方改為伯侄之國,歲幣的銀、絹在現有基礎上各增加5萬,另附戰爭賠款300萬兩。此外,在朝廷主和派的推動下,南宋還下令「開邊隙,旁塞之民事與北界相涉,不問法輕重皆殺之」,這是典型的跪舔外人、欺壓自己人的混蛋策略。

異族使臣

嘉定議和和其後跪舔外人的策略引發了南宋內部很多士大夫的反對,比如左諫議大夫傅伯成上奏說,「今之策雖以和為主,宜惜日為戰守之備」,主張恢復國立、臥薪嘗膽、他日再戰;出使金朝的許奕上奏稱,「葺紀綱,練將卒」。因為宋金是世仇,所以他們的言論在朝中很有市場。

1207年11月,南宋內部誅殺了韓侂胄,開始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徐圖再戰。

宋朝宮廷

二、希望的到來

1211年,南宋派余嶸入金國朝貢,當時金國正遭到蒙古人的入侵。余嶸出行共4個月,見到了蒙古兵的彪悍和金軍的虛弱。回朝之後,由他率先上奏稱,金國可能危在旦夕,當此時機要加緊武備,準備雪恥。

1213年,南宋遣真德秀慶賀新的金國皇帝登基,後又派李植入金,二人皆因蒙軍入侵未能及時返回南宋,二使之事將金國的虛弱暴露無遺。

1217年7月初,金國派人告訴南宋,金國即將遷都。此舉加劇了宋朝對金的輕視。於是真德秀正式提出停止向金輸送歲幣的建議。贊同真德秀的士大夫們就被稱作「革新派」。

隨即圍繞是否停止歲幣,南宋內部爆發嚴重分歧,在蒙古侵金的時代大背景下,南宋對金國是背後捅刀,還是援金抗蒙?

蒙古軍

三、維持還是打破現狀?

與真德秀針鋒相對,主張維持現狀的人是樞密院編修程珌。他回顧了開禧北伐以來的形勢,主張不能輕開邊釁,「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國宜靜以觀變」,主張加強邊備、靜觀事態發展。在維持現狀的前提下,他主張繼續給金國輸送歲幣。

與程珌觀點類似但出發點不同的是鄭丞良,他也主張繼續對金輸送歲幣,但他的出發點不是靜觀事態發展然後下注,他吸取了宋金聯合滅遼的教訓,認為現在的局勢和北宋末年極其相似,為了防止重蹈覆轍,他主張繼續輸送歲幣,必要的時候還要大力援助金國。他認為扶植金國,能把金國當成南宋的緩衝,金國的主要敵人就是蒙古,金國應對蒙古都應接不暇,自然再也不敢覬覦南方,「完顏氏自亡而不暇,豈復敢與我敵哉」。

程珌、鄭丞良可以稱作「維持派」。

宋朝大臣

當時的執政宰相史彌遠沒有明確選取何種政策,而是採取了模稜兩可的措施。1215年,南宋照例入金朝貢,但也告訴金國希望減少歲幣。此時金國對蒙交戰吃緊,國庫空虛,既怕明確拒絕南宋,將宋逼向蒙古一方,又擔心一口答應會讓宋看輕自己。所以金國也採取了模稜兩可的態度,暫時擱置了宋的請求。隨後,史彌遠開始頻繁刺探金國底線,當年到了宋朝運送歲幣的日子,史彌遠卻告訴金國漕河乾枯,貢船無法開拔,於是停止了當年的進貢。

金國完全明白宋的心思,為了防止南宋看輕自己,1217年,蒙古一撤離金國,金國就馬上發兵攻宋。

金軍

四、攻金

1217年的金國南下之戰,是金國執政宰相術虎高琪制定的決策。金國人認為,「吾國兵較北誠不如,較南則制之有餘力」。金國南下,一則是因為金國遷都汴京後,國際地位下降,提高國際地位;二則是為了教訓南宋,讓南宋安穩地朝貢;三則是為了失之蒙古、補償於南宋,奪取宋的淮南之地並逼南宋賠款以彌補被蒙古掠奪的損失。

但此決策極其愚蠢。當時南宋對金的政策還模稜兩可,南宋沒說不給歲幣,但金國卻著急南下,直接擊碎了南宋廷內維持派的想法。至此即便南宋內部再想扶植金國,面對金國侵略的仇恨也不能再忍,終於革新派占據主導。

宋軍

更可怕的是,金國居然攻宋失敗!戰爭初期,金國的確占領了南宋的土地,但宋軍反擊,大金天兵居然被宋軍打敗了!隨後宋金雙方就在舊有邊境拉鋸。宋金的拉鋸使得宋金兩方內部對戰爭的想法又發生了改變。對金國來說,占領淮南之地的失敗,使得金國陷入無止境拉鋸中,得不償失,於是金國內部有了停戰的聲音。而對文弱的南宋來說,造成靖康之恥的大金天兵居然被打敗了,宋軍的勝利直接使得朝內革新派的理念更加激進,現在他們已經不追求停止進貢、冷眼旁觀金蒙戰爭了,而是要攻金收地!所以可以說1217年金國南下之戰對宋蒙聯合滅金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219年4月,在南宋執政史彌遠的指揮下宋軍全面反攻。1220年,金國元帥張林反正降宋,獻山東十二州。山東的抗金義軍也趁機四處攻伐,南宋招安了他們,賜名「忠義軍」。而冀南魯西百姓聞大宋王師到來,爭相來投,冀南魯西九州全面歸宋。抗金局勢一片大好啊!1219年6月,南宋四川宣撫使安丙已給西夏國發信,約定共擊金國。9月,宋夏聯軍會師合攻鞏州(在今甘肅),但失敗。

兩宋時期的城池

五、聯蒙

1221年,南宋使節苟夢玉在西域見到了成吉思汗,宋蒙雙方正式建立了通訊關係。1223年,苟夢玉再次出使蒙古,商議聯合攻金之事。但蒙古看不上南宋,苟夢玉不得要領而歸。可在實際對金作戰中,宋蒙還是保持了友好關係,互不打擾。

但隨著南宋在山東、河北影響力增大,威脅到蒙古的利益,南宋開始疏遠蒙古。至 1230年,南宋經營河北、山東的主要力量忠義軍被蒙古消滅,可南宋依舊對蒙保持友好。直到1231年,蒙古遣使入宋要求聯合,南宋執政史彌遠答應,至此宋蒙聯合完成。但1234年發生了「端平入洛」事件,宋蒙才爆發全面戰爭。

宋朝大臣

文史君說

很多人都說南宋不長記性,北宋就是聯合金國南北夾擊仇敵遼國結果被滅,現在聯合蒙古一如北宋舊事,南宋的官僚怎麼不長記性呢?其實聯蒙滅金也是南宋無奈又最佳的選擇。1230年,窩闊台三路攻金,金國核心領土不斷喪失,金國滅亡在即。此時南宋的想法該和史達林入侵波蘭一樣,史達林幻想在蘇德全面戰爭之前建立好鋼鐵防線,禦敵於國門之外,南宋也是想著反正金國一定會滅,宋蒙也一定會開戰,不如多占點地方,禦敵於國門之外,鞏固好本土經濟。

雖然直到1232年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類似於今天的副總理兼總參謀部長)喬行簡仍上奏扶金御蒙,「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但面對蒙古咄咄逼人的壓力,南宋內部也有人心存僥倖,一方面他們害怕扶金會造成蒙古攻宋,一方面他們又希望蒙古滅金後,宋蒙能和睦。就是在這種綜合因素下,宋蒙聯合終成定局。

參考文獻

伍純初:《南宋「聯蒙滅金」政策形成原因分析》,《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6期。

李超:《史彌遠當政時期南宋對金政策之演變》,《保定學院學報》2018年5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42626d37b61ff73157ebbf8d188a5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