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劉志丹33歲犧牲,妻子曾跳崖生還,唯一的女兒成國家棟樑

2023-12-30     吳忠強

原標題:人民英雄劉志丹33歲犧牲,妻子曾跳崖生還,唯一的女兒成國家棟樑

「在保安縣,我遇到了一個漂亮的6歲小女孩。她穿著紅軍為她特製的一套小軍裝,扎著軍官皮帶,帽子上戴著紅星。

保安的每個人都喜歡她。她像個小元帥,深為自己有個「土匪」父親而驕傲。她就是劉志丹將軍的女兒劉力貞。」——摘自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

一、

劉志丹是我黨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是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也是中央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

劉志丹原名劉景桂,1903 年 10 月出生在陝北保安縣一個書香門第,祖父和父親都曾中過秀才。

從小劉志丹就喜歡聽爺爺給他講那些英雄豪傑的故事。在進入榆林中學讀書後,他在共產黨員魏野疇、李子洲等人的指導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和保安縣第一名共產黨員,決心「為自己的信仰奮鬥到底」。

在家中長輩安排下,1921年5月,劉志丹與保安縣金湯鎮九咀坡村的同桂榮結為夫妻。「同桂榮」這個名字,是劉志丹為妻子起的學名,這個名字里,寄託著劉志丹希望倆人一道過上好日子的願望。

1925年,劉志丹被組織選派進入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被派往馮玉祥的部隊,從事政治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志丹離開馮玉祥的部隊,回到了陝西開展革命鬥爭。

1928 年 5 月,劉志丹被陝西省委派到國民黨許權中旅工作。在這裡,他利用軍閥混戰的有利條件發動了渭華起義。

遺憾的是,這次起義不久後便被蔣介石鎮壓,許多同志不幸犧牲。但這次起義,也讓劉志丹探索出了一條在西北地區如何進行革命的正確道路,為他後來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 26 軍奠定了基礎。

1935年,劉志丹指揮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解放了安定、延長、保安等六座縣城,將陝甘、陝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西北紅軍也發展到5000多人。

同年9月,這支紅色武裝又與長徵到達陝北的紅二十五軍組成了紅十五軍團,劉志丹出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

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劉志丹先後擔任了紅軍北路軍總指揮、紅二十八軍軍長、西北軍委委員等職。1936年春,劉志丹率紅28軍參加東征,於當年4月14日在山西中陽縣犧牲,年僅33歲。

劉志丹的犧牲,讓毛澤東痛惜不已地說:「劉志丹同志犧牲後,陝北的老百姓傷心得很,這說明他是真正的群眾領袖。」並親筆為劉志丹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

二、

劉志丹犧牲時,妻子同桂榮正在患病住院,沒有趕上劉志丹的追悼會。這也成了同桂榮一生的遺憾。

在醫院的病床上,同桂榮想起了劉志丹在東征前曾對自己說過的話:「我要生而益民,死而謝民。過去我對你和孩子關心不夠,你要諒解。」說到這裡,劉志丹又抱起女兒親了親說:「你是我的好女兒。」

作為妻子,在嫁給劉志丹後,同桂榮幾乎沒過過一天安穩日子。1929年,她和劉志丹的女兒劉力貞出生時,劉志丹由於工作太忙,甚至都沒有時間回來照顧她一天。

由於劉志丹在陝北地區群眾中威信極高,國民黨對其恨之入骨。窮凶極惡的敵人揚言「掘地三尺也要抓住劉志丹的家屬」,所以同桂榮經常被敵人追捕,不得不帶著婆婆和女兒,在山溝溝里和敵人「捉迷藏」。

在一次敵人的追捕中,同桂榮差點被敵人抓住,危急關頭她毅然跳下山溝,幸運的被半崖上的灌木叢架住,才得免一死。

同桂榮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她心裡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是劉志丹的婆姨,死也不能讓敵人抓去。」

1934年冬,國民黨大軍圍剿紅軍根據地,到處張貼告示重金懸賞抓捕劉志丹的家人,揚言誰要是抓住了同桂榮,賞200塊大洋。

同桂榮只好帶著4歲的帶著女兒劉力貞在梢林深處、山崖窨子四處躲避,在一個潮濕的山洞裡躲了8天,餓了只能用山水、雨水和炒麵餬口。

晚上洞外狂風怒吼,野狼嚎叫,小力貞嚇得直哭。8天後,母女倆才被游擊隊找到,並送到了南梁根據地。

劉志丹犧牲後,組織上派劉志丹生前的警衛員謝五祥負責照顧同桂榮女兒的生活。

同桂榮卻謝絕了組織上的關心,她說:「五祥同志年輕力壯,部隊急需人,讓他在部隊好好乾吧!老劉生前說過,如果有什麼意外,讓我一定撫養女兒成人。我雖然沒文化,但有一顆心、兩隻手,在紅軍還是可以做些事情的。」

在紅軍中,同桂榮主要做婦女和後勤工作。她自己說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是給毛澤東做過棉鞋,給賀子珍接過生。

陝北冬天非常寒冷,可毛澤東也和普通戰士一樣,冬天只有一雙單鞋。有一天,同桂榮發現了這個「秘密」,於是便想替毛澤東做一雙棉鞋。

她目測了一下毛澤東腳的大小,用自己微薄的津貼上街買來了一點棉花,花了三天三夜的時間,做好了一雙又大又軟的棉鞋,送給了毛澤東。

半個月後的一天,同桂榮發現那天的毛澤東並沒有和往常一樣穿著自己做的那雙棉鞋,便向賀子珍打聽原因。

賀子珍告訴她:頭天晚上,毛澤東在夜裡辦公時由於天氣太冷,把腳靠近炭火烤火,由於思考問題太過專注,不小心把鞋給烤了個大洞,現在根本沒法穿了。

同桂榮知道這個消息後,又花了幾天時間,重新給毛澤東做了一雙更厚的棉鞋,交到了賀子珍的手上。

接下來的幾天,她又給朱德和周恩來、任弼時等人每人也做了一雙,多下來的棉花,她又拿去為習仲勛縫製了一件棉襖。

毛主席一直記得同桂榮幫他做的這又大棉鞋。1956年,毛澤東請同桂榮到中南海懷仁堂看戲時,還問身旁的周恩來:「劉嫂子當年在瓦窯堡給我做的那雙棉鞋,又綿軟又暖和,穿到腳上真舒服極!她也為你做了一雙了吧?恩來你還記得這事嗎?」

三、

替主席做棉鞋這種小事,如果主席不說,同桂榮還真的忘記了。但有一件事她是永遠不會忘記的,那就是主席的女兒李敏,是由她親手接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

同桂榮記得那是1936年冬天的一個早上,毛澤東的警衛員氣喘吁吁地跑來,說是賀子珍要生了,請同桂榮去給賀子珍接生。

同桂榮心急火燎地跑到毛澤東住的窯洞,一眼就看到在院中來回踱步、一臉緊張的毛澤東。毛澤東一見她來了,高興地說:「劉嫂子,快,快進去呀!」

李敏的出生很順利,同桂榮沒費多大力氣,就把這個女孩接到了這個世界。在一旁幫忙接生的鄧穎超看著這個小女孩剛生下來時長得又瘦又小,憐愛地說:「真是個小嬌嬌呀!」後來,毛澤東就給李敏起了個小名叫做「嬌嬌」。

同桂榮比賀子珍大5歲,倆人的感情親如姐妹。同桂榮喜歡聽賀子珍講長征故事,賀子珍喜歡聽同桂榮講當地的風俗民情。賀子珍不太擅長照顧孩子,同桂榮一有空便來幫忙賀子珍照料嬌嬌。

對於同桂榮這個「接生婆」,嬌嬌記了一輩子。雖然後來嬌嬌去了蘇聯,同桂榮很多年沒看到過嬌嬌,可是在嬌嬌的心裡一直沒有忘記同桂榮,總是叫她「劉媽媽」。

全國解放以後,同桂榮長期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擔任過全國政協委員。她的家裡,一直掛著一副自己親筆寫的書法:「繼承志丹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

1999 年 5 月 4 日下午,同桂榮在西安逝世,享年94 歲。她逝世後,習仲勛代表黨中央發去唁電錶示深切哀悼 :「劉嫂子跟隨志丹同志為創建陝甘革命根據地歷盡千辛萬苦,為革命做出了卓越貢獻。

志丹同志是我的革命導師,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我與志丹同志和劉嫂子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四、

劉志丹犧牲的那一年,女兒劉力貞還不滿七歲。所以長大後,劉力貞對父親只有一些片斷的記憶,但有一些事還是如刀子刻在心上一樣,是她永遠無法忘記的。

1934年,國民黨在陝北大規模「剿共」,劉志丹的家人成了敵人抓捕的重要目標。在黨組織和當地群眾的幫助下,小力貞和母親藏到了一座山洞裡。

劉力貞至今仍然記得當時的情景: 「那個洞裡陰森潮濕,到了晚上風在洞外吼,野狼在山崖上嚎,陰森恐怖,嚇得我一直鑽在母親的懷裡動也不敢動。」

小小年紀的劉力貞,也許不懂得什麼叫革命,但她知道,這個時候只有不出聲才能活命。險惡的環境讓劉力貞過早地經受了生命的煉獄,在此後的歲月里,遇到再大的困難,她都挺得過來。

劉志丹雖然革命工作很忙,回家一趟也是來去匆匆,但每次回來都要抱抱小力貞,給她講戰鬥故事,講人生道理。

有一次一個小朋友逮住了一隻鴿子,拿來和劉力貞一起玩。不懂事的劉力貞和小朋友們一起,拔鴿子的羽毛撥掉了不少。這一幕剛好被回家的劉志丹看到了。

劉志丹陰著臉,一把從小力貞手上奪過鴿子,批評她怎麼這麼殘忍,把小力貞罵哭了。

同桂榮埋怨劉志丹太過嚴厲,劉志丹正色道: 「我們幹革命,打反動派,但決不幹殘忍的事,要讓小孩子懂得愛,沒有愛心的人,和豺狼有什麼區別?」長大後劉力貞才明白了父親的苦心:原來父親是想通過這件事,教育自己要善待動物,更要善待人民!

1948年,18歲的劉力貞正在延安大學學習,同時兼任學校的秘書。但劉力貞並不太熱衷於仕途,她只想和父親希望的那樣,能踏踏實實為老百姓干點實事。

她看到當時的陝北缺醫少藥,老百姓看病很不容易,很多老百姓得了並不致命的病之後,由於得不到及時的救治而死去。所以她樹立了一個決心:當個醫生,用學到的醫術去服務鄉親們。

1949年初,劉力貞被組織上送到瀋陽醫科大學學習。畢業時,她本來已經被上海第一醫學院看中,可以去大上海工作;但劉力貞卻謝絕了上海方面的好意,決心回到陝西工作,為家鄉的父老鄉親服務。

劉力貞的這個選擇,讓上海方面的同志感到很不理解。因為無論是從工作環境還是生活條件來說,陝西和上海的差距太大了。但劉力貞告訴上海來的同志:「我要回到那片土地上去,那兒有我千絲萬縷的根!」

劉力貞的想法,也得到了丈夫張光的支持。張光和劉力真是在延安結識的,當時劉力真在延安大學校部擔任秘書,張光則是邊區《群眾報》的記者,工作上有所聯繫,張光一下子就愛上了劉力貞。

兩人戀愛後,張光非常尊重劉力貞。他知道劉力貞天生害羞,於是在戀愛中總是照顧到劉力貞身上那股少女的矜持,從來不和她當眾手拉手,有一次兩人淌水過河時,張光怕劉力貞滑倒,可又不敢牽她的手,只好找來根棍子牽著劉力貞過河,被看到的同學們笑話了好久。

五、

1957年,劉力貞和張光一起回到西安工作。

劉力貞主動提出,想帶領一支醫療隊到缺醫少藥的陝北地區,為群眾進行巡回醫療。

她剛踏上陝北的土,「劉志丹的女兒帶醫療隊來陝北」的消息就不脛而走,醫療隊每到一處,都被老百姓圍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看看,劉志丹的女兒現在長成啥樣了。

在陝北的那幾年,劉力貞和醫療隊的足跡踏遍了陝北的每一寸土地。他們不僅為群眾治病,還組織當地改水,搞環境衛生,普及醫療知識,培訓鄉村衛生人員。雖然工作特別辛苦,但劉力貞卻似乎有著用不完的熱情。

她說:「我從小失去父親,但父親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鬥的精神,在我心裡扎了根。我真的恨不得一夜之間,將陝北老鄉們身上的病消除!」

80年代,陝西省和全國其他省市一樣,也開展了農村承包制改革。但當時由於改革處於起步階段,有些幹部的思想一時之間還沒有轉過彎來。已是陝西省人大副主任的劉力貞,於是主動提出到陝北進行調查研究。

在陝北子洲縣的一個村子裡,面對劉力貞這個省里下來的領導,當地的村支書彙報時支支吾吾,面對劉力貞的提問也是閃爍其辭,陪同的縣委書記非常生氣,在回來的路上說這個村支書能力太差,連彙報都彙報不清楚,準備要撤掉這個村支書。

劉力貞想了想,對縣委書記說:「我看不是這個村支書不行,而是有些東西他不敢說,說了怕我們批評他!我看,我們得換個辦法調研才行!」

從那以後,劉力貞便避開當地的領導,直接來到農民家裡,看農民家有沒有吃的糧食,有沒有住的房子,有沒有種的種子。經過細緻的調研,劉力貞回到西安後向省里彙報,提出實行家庭承包,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工作。

一位曾在劉志丹手下工作過的老領導擔心劉力貞犯錯誤,私下裡埋怨劉力貞不該提出讓社員單幹。

劉力貞說: 「共產黨鬧革命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現在農民吃不飽肚子,我不能為了我的烏紗帽不說真話啊!」

六、

1993年,已經退休的劉力貞和母親同桂榮一起,回到了父親的故鄉志丹縣,參加劉志丹的90周年誕辰紀念。

看到家鄉的孩子們一個個穿著新衣,家家窯洞裡囤滿了糧食,同桂榮感慨萬千地說:「這裡再不是當年那個像『羊圈』一樣的地方了!」

退休後的劉力貞,一直在不遺餘力地發揮著餘熱。她多次組織退下來的醫生、獸醫深入陝北農村,免費給群眾和家畜、家禽防治疾病,給群眾解決疑難病症,為陝北老區的希望小學捐資助學,為老區一些農村修橋修路。

如今劉力貞的孫輩們也都長大成人,他的外孫晁博從西北工業大學碩士畢業後,在西昌衛星基地工作;孫子王履冰則正在上大學。她對孩子們的要求是:「保持獨立,走自己選擇的道路,以善心待人。」

劉力貞總是告訴孩子們,她的父親沒有給自己留下過什麼值錢的東西,只給自己留下了精神遺產。

所以她也不會給孩子留下太多的財產,將來她和丈夫去世後,會把財產捐出來,讓陝北的貧困孩子能讀上書。她總是對孩子們說:我們不能因為是劉志丹的後代而搞任何特殊化,不能給劉志丹這個名字抹黑,更不能忘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396b21c801ec7fa6c264ed5c63492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