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顯擔當 首戰之年建新功】「智」啟農業新篇章
日前,記者走進北國之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溫室大棚,滿滿的「科技感」讓人耳目一新:大棚內的電腦螢幕上,清晰地顯示著各項環境參數。「一台電腦就可以管理所有大棚。」公司負責人王洪安介紹。
智慧農業,正在遼東大地迅速「開花結果」。丹東玖玖農業有限公司正在建設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引進高架基質栽培「物聯網+水肥一體化」模式,有效提升了設施農業生產系統的綜合管理水平。
在我市,智慧農業生產技術不僅在種植業中發揮作用,還廣泛應用於畜牧、漁業等領域。寬甸優源牧業有限公司採用牧場數字化管理體系,其配置的大型牧場牛群信息管理系統具備牛隻檔案管理、繁殖管理、疾病管理、產量管理等功能,將物聯網智能化感知、傳輸和控制技術與養殖業結合起來,達到健康養殖、節約成本、減少人工、節能降耗的目的。
智慧漁業的應用,也為景波漁場帶來了明顯收益。景波漁場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鴨綠江水豐水庫中游,水質清新、水面寬闊。漁場使用水質自動監測設備,對水體溫度、PH值、電導率等數據進行在線監測,極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我們利用物聯網和現代通信技術,實現水產品養殖精細管理。」總經理時景波介紹,漁場還增設了水下視頻監控系統,重點監測養殖區的生物狀況。
我市智慧農業剛剛起步,市場化發展路徑緩慢,特別是專業化公司在產業化發展模式方面經驗略顯不足,對農村資源的合理化利用程度也有待提升。此外,專業人才隊伍缺乏,職業農民數量不多,多數農民對信息化、智慧化、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無法快速適應。
未來,我市將加快智慧農業技術創新,加強農業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精準作業裝備、機器人、決策模型等核心技術引進推廣,開展智慧農業補貼試點,加強與農戶農企間的溝通與聯絡,促進智慧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