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先賠幾百萬再賺幾百萬,也就這個職業了

2022-07-25   壹讀

原標題:跳槽先賠幾百萬再賺幾百萬,也就這個職業了

不會開飛機的壹讀君|米吱

今天也是被「新聞里的貨幣通脹」震驚的一天。

起因是一個微博熱搜:34歲機長辭職被國航索賠1066萬。當事人林先生(化名)是一名機長,2020年10月,34歲的林先生從服務12年的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航)辭職,結果沒想到,國航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索賠1066萬元。

1066萬啊!一個月薪過萬的職員,得不吃不喝不交稅工作88.83年才能掙夠這麼多錢。

最後,此案經過一審、再審,2022年7月14日,北京市三中院終審判決,林先生賠償國航培訓費210萬元。雖沒有1066萬那麼驚人,卻也是一筆巨款。

不過這一次,網友們卻沒有一邊倒地共情「打工人」。

有網友表示,這就相當於公司砸錢把你培訓出來了,結果你跳槽了。

也有網友表示,公司培訓了是沒錯,但已經服務12年了,總不能終身不離職吧?

就是說,機長離職為什麼要賠這麼多錢?飛行員們為何寧願支付天價賠償金,也要離職?

培養機長真的很貴

飛行員離職,結果被公司索要巨額賠償的情況並不少見。

  • 2013年,東航機長王樺(化名)提出離職,被老東家索賠違約金、培訓費等共計705萬元,三次對簿公堂後王樺被判賠225萬元。

  • 2017年,在東航工作12年的飛行員馬強(化名)提出辭職請求,被航空公司索賠各類費用共540萬元,法院最終判決378萬元。

  • 2020年,深航一飛行員在入職8年後提出離職,被索賠各類費用共930萬元,最終法院判決飛行員賠償深航285萬元。

2013年,東航機長王樺(化名)提出離職,被老東家索賠違約金、培訓費等共計705萬元,三次對簿公堂後王樺被判賠225萬元。

2017年,在東航工作12年的飛行員馬強(化名)提出辭職請求,被航空公司索賠各類費用共540萬元,法院最終判決378萬元。

2020年,深航一飛行員在入職8年後提出離職,被索賠各類費用共930萬元,最終法院判決飛行員賠償深航285萬元。

……

巨額賠償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培養飛行員(尤其是機長)真的很貴。

此前電影《中國機長》熱播時,人們就對機長這一職業進行過探究,彼時新京報曾報道過,一名機長的培養成本在300萬至500萬。

再說本次林先生和國航的案件,國航要求林先生賠償的1066萬元中,533萬是違約金,另外533萬是培訓費。

如此高昂的培訓費,對應的是複雜的培養流程。

國航訴稱,根據培養規律,飛行員一般要先在航校進行本科學習,到航空公司後先要接受2個月以上崗前訓練和改裝,合格後再進行至少半年以上的第二副駕駛訓練,之後進行第二駕駛考核。隨後,還有第一副駕駛、正駕駛培訓和考核等多重關卡,然後才能考機長。

而且,除日常訓練外,飛行員每年都要參加特殊情況、特殊天氣等方面的訓練,每年復訓氣象、地理、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如飛行員改飛其他機型的,還需要進行改裝培訓。

國航訴稱,綜合下來,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培養周期大多在10年以上,而一名機長的培養費用,至少在600萬至800萬。

有媒體計算過,一名飛行員要想獲得晉升機長資格,至少要累計飛行2700小時以上

不過,口說無憑,還是得有真憑實據才行。

在這個案件中,國航提交的主要證據是飛行記錄簿,並未提供其他實際支出培訓費的原始憑證,法院對國航所主張的培訓費支出數額無法準確核實並作進一步確認,因此最終酌情認定林某某應支付國航公司培訓費210萬元。

以往的案件也存在培訓費用憑證不足這個問題。

2017年提出從東航離職的馬強(化名)就曾在二次上訴後提出申請,要求撤銷一審判決的225萬違約金,改判自己只支付有支付憑證的專項培訓費用約70萬。

當然,最終法院沒有支持馬強的訴求,而是結合雙方合同關於違約金標準以及必須服務期的約定內容,計算出了新的賠償額:378萬元。

越上訴,還賠的越多了呢……

只能說,雖然具體的培訓費用難以精確計算,不同案件最終的判決金額也不同,但有一點是確定的:

想離職,就得「大出血」。

飛行員為何要離職

那麼,飛行員們為何寧願支付「天價」賠償金,也要離職呢?

壹讀君採訪了某航空公司的飛行中隊長,對方表示,飛行員想離職,薪資是一個重要原因。

都說物以稀為貴,而從數量上來看,飛行員是妥妥的稀有工種。

根據《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2021版)》,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有效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總數為76236本。而我國2021年總人口14.13億人,兩個數據比值高達1:18512。

說飛行員是萬里挑一一點不過分。

至於機長,那就更少了。

2014年,我國機長數量剛剛破萬;2018年,我國機長共17503名;2022年,我國運輸航空公司機長也不過2萬人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獲得優秀的飛行員,就要捨得給高薪。每日經濟新聞曾表示,為籠絡優秀外籍飛行員,中國航司會開出四倍於他們原來工資的薪酬待遇。國內航司之間的競爭更不必說。

至於賠償金,新公司會承擔這筆費用,有的航司還會額外給飛行員兩三百萬的安家費。在航空公司的財報中甚至有個專有詞——飛行員引進費,其中就包含了公司為引入飛行員而向飛行員原屬航空公司支付的賠償費以及本公司支付給飛行員的補貼款。

這麼一看,離職不僅加薪還能拿一筆安家費,感覺不跳槽都不行啊。

再者,飛行員的合同比較特別。

飛行員和航司簽的合同,很多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只要沒有出現法律規定的條件或者雙方約定的條件,雙方當事人就要繼續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就是說,這是個鐵飯碗,你想不端都不行。

不過想離職,路也不只法律訴訟一條,也可以耐心等待有序流動,排隊離職。只是根據《航空公司飛行員有序流動公約》,每年飛行員流出幅度不超過航空公司上一年度在冊飛行員人數的1%……

誰也說不好等多久,才輪得到自己。

相比之下,還是直接法律訴訟來得乾脆,何況新東家還會替自己賠錢。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航空公司選擇加高飛行員離職的籌碼(比如規定超高的違約金),並且開始招聘自費飛行員,即飛行員本身要承擔一部分培訓費用。

南航是國內最早招自費飛行員的航司之一,自費飛行員在達到合同約定的服務年限後,可以選擇繼續服務,也可以自行再擇業。

看到這裡,可能不少小夥伴會拍大腿後悔自己為什麼沒做飛行員,高薪還自由,簡直是打工人里的王者。只能說萬事利弊難分,且很多時候高收益也意味著高風險。

而且開不了飛機也沒啥,咱會開車也行。

參考資料:

[1]《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2021年版)》

[2]介面新聞:培養成本高昂,國航機長辭職後被索賠1066萬元

[3]每日經濟新聞:乾了12年的飛行員想辭職,被航空公司索賠540萬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電視劇里的霸總都愛姓「顧」?

點擊圖片閱讀 | 玄彬孫藝珍曬三餐,為什麼要把菜放地上?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