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大模型=畫餅充飢?

2023-08-03     AI狐頭條

原標題:吉利+大模型=畫餅充飢?

原創 | 大模型之家
SootooNEV

近來,ChatGPT來勢迅猛,大模型之火正肉眼可見地席捲著四面八方,蔓延至各個行業。麥肯錫此前發布報告顯示:未來,AI相關應用將為全球經濟每年帶來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的增長。

而在這一輪新技術變革中,正在被電動化、智能化、製造革新的「汽車」賽道,也逐漸開始呈現出AI+的統一態勢,湧現出了一場異常激烈的「車企GPT上車」大戰……

圖片來源:吉利官方

日前,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內部經營工作大會上透露:目前,公司已經具備了全棧自研的 AI 大模型技術,擬將於下半年對外發布。

據悉,該大模型不僅將是全球首個汽車行業全場景大模型,也是現階段應用場景最豐富的AI大模型之一。其不僅包括了繪畫、音樂、語言等功能,也具備了自動駕駛AI大模型能力,實現了十億級別、百億級、千億級別數據大模型全覆蓋。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諸如車外語音交互、AI音樂MV 、AI兒童繪本、WOW壁紙1.2版等AI智能交互技術目前已經在吉利銀河L6上首搭。根據吉利官方消息,該車型預計將在今年9月份上市。

「汽車革命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縱使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曾經所言早已成為汽車行業共識,但在如今選擇上車的吉利,到底能在GPT的加持下前景幾何也仍是行業內外重點關注的話題。

上車大模型,吉利已「萬事俱備」

相較於汽車圈一眾企業的蜂擁而入,大模型之家認為:吉利選擇在此時入局大模型並非是一種「盲目跟風」的表現。反之,作為始終走在科技前沿的汽車廠商,目前的吉利在對AI的探索上已經擁有了自身獨特的優勢。

事實上,早在2020年吉利創始人李書福就已經意識到人工智慧將與汽車智能化發展大方向完美融合。

於是乎,便有了其在年報中:「未來十年,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將為全球發展、生產力和人類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將觸發全球汽車行業以至更廣泛的出行產業的重大變革。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取代並為行業帶來變革,催生新的規範和商業模式。為此,本集團將持續豐富產品組合,以改善整體盈利能力」這樣的強調。

此後,隨著意在構建高科技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的「智能吉利2025」戰略正式發布,不僅讓當時的吉利邁出了早期的AI+汽車步伐,也讓如今上車GPT的吉利有了強大的前瞻性與先入優勢。

今年2月,吉利星睿智算中心上線,創新性地將智能駕駛、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雲計算融為一體,雲端總算力高達81億億次/秒,是GPT技術開發不可或缺的算力底座。同時,大算力意味著能更高效進行AI模型訓練,例如星睿智算中心可以讓人工智慧大模型訓練速度提升200倍,10億圖片數據全量訓練時間從2.5個月縮短到8小時。

在星睿智算中心的技術加持下,吉利在自研大模型過程中,不僅可以藉助其平台進行龐大的數據收集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綜合大量的算力計算,將結果實現最優化,實現從過程至結果雙方的汽車智能交互,使用戶在用車中獲得更優秀、智能的駕駛體驗。

圖源:吉利官網

誠然,從目前釋放的信息來看,除了即將在1個月後上市的L6外,作為吉利品牌中高端新能源品牌的銀河首款車型L7已經上市。根據新能源7月初公布的數據,L7上市首月實現了銷量9673輛。而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為即將上市的L6打下堅實的產品及用戶基礎,搭載於該車型的大模型也有望擁有可觀的用戶基礎。更長遠來看,伴隨著銀河L6的上市,吉利銀河也將正式形成轎車+SUV的雙產品矩陣,為吉利在20萬+的新能源賽道中殺伐保駕護航。

圖源:吉利官網

此外,此次消息爆出後,吉利也已開始註冊申請相關商標。

企查查APP顯示:目前,吉利汽車已申請註冊GEELYGPT、吉利飛墨、吉利飛馳、吉利飛影、吉利飛樂、以及星睿飛墨、星睿飛語、星睿飛樂/星睿飛影等GPT相關商標。

值得一提的是,據吉利汽車公開消息,其也將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汽車行業大模型標準制定,成為汽車行業大模型標準制定者,助力汽車行業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也是說,吉利將規避在一眾AIGC玩家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的風險。

除了自身的各方「蓄力」之外,吉利還與聯合百度發布了業內首個知識增強的汽車行業大模型——吉利-百度·文心。

據悉,該大模型在2300萬條吉利汽車專業領域無標註數據上進行模型預訓練,並聯合雙方的人工智慧專家和汽車行業專家一起研發,充分理解掌握了汽車行業知識,從而得到性能更強、穩定性更高的汽車行業大模型。這不僅能夠為吉利自研大模型提供經驗,同時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自研大模型的成本。

有了「產品+技術+時間」的加持,你很難否認,選擇在目前的人工智慧大模型風口下,做出推出自有行業大模型決定,是吉利水到渠成的考慮。

吉利+大模型=畫餅充飢?

當然,儘管吉利GPT首發「上車」,看似已經獲得了不少優勢。但就現階段來看,吉利距離大模型的真正上車,仍然道阻且長。

圖源:新浪微博

眾所周知,大模型是一個需要長久燒錢的「業務」,這對於動輒需要投入數百億研發費用的車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同時,由於吉利長久以來始終奉行著「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品牌戰略,且目前的新能源子品牌營利能力並不深厚。因此,雖然目前的吉利營收呈現向好趨勢,但能否持續的投入研發還有待商榷。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吉利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包括:領克、極氪、幾何、極星、路特斯、睿藍等。其中,就連風頭最盛的極氪,都在面臨著上年20億元凈虧損的困境。

同時,縱使吉利自研大模型僅搭載在銀河品牌上,但該品牌自誕生以來就多次爆出醜聞。無論是2月的抄襲,還是之後的「捆綁銷售」行為,皆對銀河的品牌形象產生了消極影響,而這不僅極易加重「用戶」的負面認知,甚至會為吉利大模型後續的商業化道路上埋下一記重雷。

賽道內,目前,除了奔馳宣布ChatGPT之外,三大造車新勢力之一的理想汽車也於今年6月宣布其自研的Mind GPT;更早之前,今年2月初,集度CEO夏一平宣布,集度汽車機器人將融合百度文心一言的全面能力。甚至連「讓夢想窒息」的法拉利未來,也在新車中納入了大模型。據大模型之家不完全統計,僅僅在5月,就有長城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奇瑞汽車四家車企申請了GPT相關商標。

自研之外,已有多家車企相繼宣布就大模型與企業展開合作。大模型之家注意到:目前,百度的文心一言被接入到了長安、吉利、嵐圖、紅旗、零跑等眾多車企之中。因此,隨著汽車+GPT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無論是主動「下海」,還是被動智能化「融合」的車企,都將成為吉利有力的競爭對手,侵蝕吉利原有的市場份額。

更專業來看,車企做大模型,多模態數據的收集、處理、訓練本身是一個難題。以賽道內最熱的自動駕駛為例,現階段,倘若想要實現自動駕駛,就勢必要多系統協同。而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多模態數據並不能完全融合。畢竟,多個不同的信息源頭或者不同的信息存在形式差異巨大,試想高清攝像頭的信息是圖片化的,而GPS的信息形式則是經緯度,加之還要考慮到硬體損壞問題,因此,企業很難在複雜的場景數據中,基於多模態的基礎實現大模型的研發與升級。

當然,雖然諸如李彥宏等在內的一眾網際網路當家人都公開表示過對大模型的看好,認為其是不能錯過的重要機遇。但目前汽車+GPT仍呈現出一種「想像無限,應用有限」的態勢,且廠商們在宣傳方面更多表達成「可以如何」、「將會如何」。也就是說,大模型可能會帶領汽車迎來「美好」,但絕不是現在。

因此,從長遠來看,吉利想要在這一領域走到行業前列去,除了要面對行業對手的競爭,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最佳的應用路徑,實實在在目前可以落地的應用。

寫在最後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新能源高速增長的時代逐漸進入尾聲,因此,如何在搶占市場份額關鍵時期的當下完成破局,成為各家車企必須思考的問題,這對於本就布局較晚的傳統車企來說更為重要。

踏入2023年,汽車品牌的洗牌愈演愈烈,其中,「新能源」「智能化」,已經成為這場變局的決定性因素,它影響著用戶、企業,甚至是市場。

淦家閱曾說,吉利人有一個特點,不是難的事情也不會去做,一定是知難而上、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如今,對的事情吉利開始做了,也希望其能順利克服困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27c9682bbba3d8cb102a8d31f0df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