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區為北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不僅有著充足的日照條件,而且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6.9℃,年均降水量為140~350mm,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種植棉花。近年來,新疆地區棉花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數據顯示,2019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達254.05萬hm2,占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的76.1%。
目前新疆已經成為我國商品棉主要生產基地,棉花生產不僅是當地的農業主導產業,也是新疆地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農業產業。但新疆地區種植棉花時都是採用地膜覆蓋種植技術,雖然地膜覆蓋種植技術給棉花種植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但是長年累月運用的地膜沒有得到全面回收,土壤當中的殘膜數量不斷增多,對土壤結構造成很大影響,更降低了土壤肥力,引發突出的地膜污染問題,俗稱「白色污染」,對棉花產量和質量造成很大影響。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關部門針對一些市(縣)進行棉田地膜殘留污染研究發現,經過多年應用地膜覆蓋技術種植棉花,有些地區棉田農膜殘留量達到585 kg/hm2,嚴重的棉田殘膜污染對棉花正常生長構成巨大影響,更成為阻礙當地棉花種植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但在棉田殘膜機械化回收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大量的棉田殘膜得不到回收,也有的地區通過人工方式回收棉田殘膜,然而這種生產方式效率非常低,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工,工作條件較差,也需要投入高強度的勞動,成本也較高。
由於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棉田殘膜得不到及時、全面的清理,對翌年棉花播種與生長造成巨大影響。面對這種現狀,要想保證棉花產量,提高棉花品質,就應當加強棉田質量控制,從源頭做起,通過運用棉田殘膜機械化技術來高效處理棉田殘膜問題迫在眉睫。
1 殘膜回收情況對比
新疆地區棉花種植過程中,過去主要通過人工手段回收殘膜,這種方式回收效率非常低,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時間長,效能低下,而運用機械化回收棉田殘膜是解決棉田殘膜問題的重要途徑。現如今應用機械化回收棉田殘膜過程中,主要在耕種前及播種前進行回收,而且在進行殘膜機械化回收方面試驗示範工作僅在一些地區開展。
與人工殘膜回收相比,機械化回收殘膜更具優勢,見表1。
表1 人工與機械化回收殘膜情況對比
棉田中的殘膜通過人工手段進行揀拾,不僅需要較大強度的勞動力投入,而且效率很難保障,回收效果不顯著,還容易引發殘膜累積污染。特別是一些超薄膜,由於抗拉強度非常低,再加上強烈的光照條件、水土因素影響,以及機械應用,導致地膜老化破損,同時導致部分埋入土中,增加了回收難度。運用機械化回收殘膜,可使人工揀拾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克服,所以對於新疆棉花生產基地,更應當通過機械化手段高效地回收棉田殘膜。
2 機械化殘膜回收發展情況
棉花屬於中耕作物,回收棉田殘膜主要包括3類,一是苗期回收地表殘膜,二是耕作之前回收棉田殘膜,三是播種之前回收棉田殘膜。新疆及兵團科研企事業單位在20世紀90年代對棉田殘膜回收機進行了大力研究,在殘膜回收方面主要運用摟草式、扒齒式及釘齒式等。
2.1 苗期殘膜回收
在一些灌溉條件好的非滴灌生產的棉區,可以運用苗期殘膜回收技術進行回收。苗期殘膜回收技術具有很高的拾膜率,而且有著較為簡單的機器結構。然而實施揭膜作業之後,應當及時進行灌水,因新疆地區缺水問題較突出,伴隨滴灌技術的普及應用,這種揭膜形式慢慢地被廢棄。
2.2 耕前地表殘膜回收
耕前地表殘膜回收技術主要包括3種類型,不僅普及率低,而且難度也相對較高。新疆地區種植棉花過程中使用的農膜厚度主要為0.006~0.008mm,還有的厚度為0.005mm,不論是當年秋後及工作之前回收殘膜,還是第2年春季耕種之前回收殘膜,都會因為地膜經過長時間的風化變得非常破碎,極大地增加了回收難度。
相較於苗期殘膜回收,在殘膜回收率相同的前提下,極大地增加了技術難度,只進行了小規模應用,沒有實施大面積推廣。
2.3 播前殘膜回收
播前殘膜回收方式,主要是針對苗期階段,或秋季之後沒有全面徹底回收的棉田進行回收,同時回收多年積累的殘膜。
耕翻土壤後,清理地表進行回收,但是耕翻之後對回收率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常常當作輔助的殘膜回收方式。
3 合理配置殘膜機械化回收機
新疆地區氣候環境條件相對特殊,而且隨著滴灌技術在廣大種棉區的普及應用,機械化回收殘膜主要在耕作前及播種前進行。現如今殘膜回收,有效補充了耕前殘膜回收存在的不足,而且各個棉花種植地區也依照種植面積對兩種殘膜回收機進行了配置,大大提高了殘膜機械化回收技術,對於棉田殘膜污染問題起到很好的應對作用。
4 存在問題及建議
(1)回收殘膜具有較強的公益性特徵。與常規農業機械作業相比,短時間內難以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農戶又沒有充分認識到殘膜污染造成的危害性,環境保護意識存在很大不足,很難接受殘膜回收額外增加的費用,所以作為行政部門應當進一步提高宣傳監督作用。
(2)在回收殘膜過程中運用機械化技術進行回收,農膜厚度必須≥0.008 mm,但是現在市場上很多農膜都較薄,厚度處於0.006~0.008 mm,而且抗拉能力較弱,嚴重影響著殘膜機械化回收。質檢部門應當提高整治水平,對農膜質量加強規範,選擇厚度適宜的農膜,杜絕超薄膜的應用。
(3)回收殘膜有著較高的成本投入,但回收價格非常低,政府部門擴大補貼,才能將農民回收殘膜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因此新疆棉花種植區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構建回收殘膜的有關法律法規,並加強殘膜回收補貼,為機械化回收棉田殘膜打下良好的基礎。
(4)對棉田耕作方式進行科學規範,構建統一工作規範,確保種、管、收的行距一致,為機械化回收殘膜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強機械化回收成效。
(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政府應當結合當地棉田殘膜污染問題,出台治理殘膜污染的有關法規,針對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保證殘膜機械化回收工作的高效推進。
(6)新疆地區地理環境具有特殊性,而且近年來種植棉花地膜覆蓋技術得到了普及應用,但各種作物有著不同的種植模式,在回收殘膜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要求,所需的殘膜回收機也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建議有關企業和科研單位加強合作,對不同作物機械殘膜回收機具進行研究,減少「白色污染」。
作者:周欣、喻晨、等(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圖文編輯: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