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裝酷新方式:一起去騎「野摩托」

2023-07-24     鋅財經

文/孫鵬越

編輯/大風

摩托車,作為世界第二大交通工具,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象徵著自由和遠方的嚮往,被年輕人所追捧。

在抖音快手為主的短視頻平台,和小紅書為主的圖文平台,關於「摩托車」「機車」相關內容的閱讀與播放量都達到百億級。摩托車所代表的圈層文化,不斷突破群體,從白領到學生,熱度不斷攀升。

據公安部發布數據,2022年全國新註冊登記摩托車1130萬輛,同比增長12%;在2022年,淘寶天貓所銷售的摩托車突破100億元,整車交易量翻數倍;一年內超12萬名女性消費者在天貓購買了摩托車輪胎。

同時,摩托車作為被百餘個城市所限制的駕駛工具,在大眾的眼中,騎摩托車並不是一件體面的事。作為「肉包鐵」,摩托車總是和噪音、污染、車禍的掛鉤。

一面天使,一面魔鬼的摩托,逐漸從交通工具,變成了一種文化,被賦予更多的意義。

更寬廣的消費場景和社交空間

近幾年,摩托車的銷量一直在持續走高。

據中國摩托車商會統計數據顯示,自2021年起,全年中國摩托車累計產銷開始上漲,分別完成2019.52萬輛和2019.48萬輛,產銷量累計增長12.98%和12.7%,達到近 7 年來新高。

現在人不光愛上摩托車,還喜歡大排量的摩托。據中國摩托車商會數據顯示,250cc以上大排量摩托車(不含250cc)銷量同比增長44.68%。

摩托車的突然走紅,和「同父異母」的兩輪電動車被限制息息相關。

2019年,國家正式實施「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要求規定:1、新國標電動車最高車速不能超過25千米每小時,並且要求電動車蓄電池的標稱電壓必須要小於等於48v,電機的額定功率必須要小於等於400瓦。

電動車的時速、電池量、電機功率都受到極大的限制,導致閹割版的「國標車」難以符合原車主的騎行需求。於是紛紛轉投騎行距離更遠、操作也相似的摩托車。

同時,摩托車在接下來幾年不斷推出新的政策利好。從2019年實行新登記摩托車免予檢驗,對新註冊登記6年以內的摩托車,車主僅需在第2年、第4年、第5年分別按期領取。

來源:網絡

騎摩托的消費群體多了,新的消費場景也在不斷增加。

年輕人買摩托不再過分看重摩托車的硬體配置,而是追求外觀的時尚感,並且更喜歡配備摩托裝備,如騎行皮衣、復古騎行手套、摩托車尾皮箱、快拆外置護具、防風騎行服、擋水壺圓板、手機支架等。

配備了帥氣的摩托裝備,摩友們不滿足於通勤,開始觸達更廣闊的騎行空間。摩旅、跑山、環城、拉力……在蜿蜒的山路上一路飛馳,騎摩托充當了年輕人釋放情緒、緩解壓力的一個出口。

圍繞著摩托產生的社交空間也多了起來,在同一個城市裡,很多摩友自發組建騎行群,每星期或每月組建活動,只要天氣允許,就一起騎摩托車進山,然後聚餐、露營,享受自由的空氣。

比起自駕游受限頗多並且費用較高,報旅行團又會錯過很多精彩並且不自由,摩旅自由度高又不會很累,享受騎行樂趣的同時,還可以無限欣賞沿途風景。

對於舊被困在城市和工作的打工人來說,轟鳴的摩托車是難以抵抗的誘惑。

不斷飛馳的摩托廠家

在情懷的加持下,摩托車市場出現轉型,從「通勤工具」,迅速轉變為成年人的「社交玩具」。

而背後的摩托車企,也跟著消費的潮流逐漸走高。國內頭部摩托車企,有宗申、隆鑫、春風、錢江、光陽等老牌摩托車企,還有無極、凱越、奔達、漢威、鑫源、傑迪、台榮為代表的新晉摩托車企。

再加上寶馬、杜卡迪、哈雷為代表的歐美系摩托車企,本田、山葉和川崎為代表的日系摩托車企,涵蓋了國產車、日系車、美系車、歐系車。可以說摩托車品牌的複雜難度,和燃油汽車有的一拼。

但摩托車的價格,更是以排量劃分,150cc以下為小排量摩托車,200至400cc為中排量摩托車,500cc以上為大排量摩托車。排量越大,對騎行技術要求越高,但對消費者來說挑戰性更高,價格也是如此。

大排量摩托正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引擎,據中國摩托車商會統計,在2022年我國大排量休閒娛樂摩托車產銷量為55.11萬輛和55.34萬輛,同比增長47.51%和44.68%。

中國摩托車商會公布今年1-6月摩托車行業產銷數據,排名前三的企業中,大長江、隆鑫、宗申,分別銷售97.22萬輛、60萬輛、49.15萬輛。相比2019年之前,銷量提升均超過50%。且公開信息都顯現出,如今庫存積壓量極少,幾乎不存在銷售壓力。

春風250sr

而最受年輕消費群體喜歡的,則是春風動力,被眾多機車愛好者們稱為「國產哈雷」,認為該品牌最有可能站上世界舞台。

春風動力的前身是一家摩托車配件廠,主要給重慶地區的摩托車企生產零部件,之後逐步轉型為專注休閒娛樂運動型的摩托車企,專注打造摩托潮牌。

一方面,春風動力經常贊助專業運動的國際賽事,通過專業度較高的活動為品牌打造「專業」和「國際」形象。如2022年還參與了世界級摩托車賽事 MOTOGP Moto3 級別賽事,並在印尼站獲得季軍。這也是中國車隊首次站上領獎台。

另一方面,春風動力在車輛設計更時尚,並且狠抓社媒平台的運營與投放。並以「女騎」為關鍵,簽約一大批「女騎」博主,推出多款兼顧顏值和價格的女性友好新手車型。

借著「女騎」的香風,春風250SR銷量超過十萬,達到業界銷冠的級別。

春風動力的品牌路線清晰的可以看出現在摩托車的主流趨勢:社交性高於品牌和質量。

性能好不好是其次,更關鍵的是顏值和話題度,如果能在抖音和小紅書上爆火,那就是好車。

摩托雖好,奈何禁摩

雖然摩托車不僅能在都市漫步,還能在林間穿梭、在大道馳騁、在荒野奔馳。好像給你灌滿一桶汽油,就能去世界任何的角落。

但很多情況下,摩托車卻是寸步難行。

統計局數據顯示,摩托車交通事故發生數量是汽車的2.9倍、事故死亡人數是汽車事故的2.53倍。

於是乎,從1985年開始,北京率先發布「禁摩令」,對摩托車上路進行限制。隨後,多個城市陸續跟進,以交通隱患、環境污染、噪聲大為由,相繼頒布了不同形式的「禁限摩」。

到了2010年前後,「禁摩令」「限摩令」達到巔峰,有186個城市步入「禁限摩」行列。其中不乏長沙、重慶、成都、北京、上海、深圳等年輕人大量聚集、收入水平較高的城市。

不讓騎摩托,就算摩托車企把車子做得再好看、性能再強勁,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即便是大部分城市有禁摩的政策,但這也並沒有抵擋住摩托黨。約上摩友,三三五五去郊外去「騎野摩托」,成了當下鄉村並不少見的現象。

來源:網絡

牆內開花牆外香,禁摩雖然遏制了摩托車企在內地的銷量,但也促使它們走出去,在國外打開銷路。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摩托車累計出口量達到了3500萬輛,累計增長23.7%。

在非洲各個國家,中國摩托品牌在大街上比比皆是,成為非洲人民可靠的生產勞動工具。

國內解開禁摩限制的聲音,一直絡繹不絕。

在2017年11月,西安成為中國第一個解禁摩托車的城市。此後,全國多地相繼放鬆或解除了摩托車上路的限制,對於摩托車的管控開始逐漸因地制宜。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還會有更多城市的年輕人,可以享受到飛馳的自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0a03cb768c17d26a097105847c643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