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運城原王莊學校乘風破浪,重生為鹽湖區第二實驗小學

2023-03-09     狐狸看樓

原標題:山西運城原王莊學校乘風破浪,重生為鹽湖區第二實驗小學

(一)歷史變遷中的原王莊學校

原王莊學校始建於1949年。當時校園面積有10.3畝,建築面積688平方米。所謂的校舍不過是三個總面積為376平方米的古人留下的廟宇(校園北邊是舜帝廟,東邊是關公廟,西邊是佛廟,它們分別於1962年、1964年、1970年被拆除。)和總面積為312平方米的土木結構的房子。那時是小學四年制,每個年級有一個教學班,開設的課程有語文、算術等。

1955年,原王莊學校增設了高小,即小學五六年級。當時原王莊是公社,又是公社所在地,周邊村子的學生都來上高小,因而高小學生比較多,每個年級開設兩個班。

1962年至1982年間,原王莊學校不斷發展壯大。首先,學校面積大大擴展,由原來的10.3畝擴為30畝。1963年2月,學校開始辦農中(屬於初中),地點在校園的東邊。1965年,農中遷出校園,搬到原王莊東北距原王莊約1公里的疙瘩廟。農中開設的課程有政治、語文、數學、農業技術知識等。1967年,農中停辦。1972年,學校開始辦幼兒園。幼兒園建築面積312平方米。1974年9月,學校增設了初中。1976年1月,學校又增設了高中。從小學到高中,全部是雙軌制,每個班都有五六十名學生。學校的建築面積不斷擴大,到1982年為止,新建的校舍面積總共達2862平方米。其中用於教學辦公的有1948平方米,用於校辦工廠的有602平方米。學校校辦工廠開辦於1970年,開始是單純生產包裝紙,逐步發展到修電機。1972年,開始生產體育器械。生產的體育器械有單槓、雙槓、跳欄、木馬、籃球架等。同時還給當地村民加工各種農用配件。工廠後來納入國家生產計劃,每年上級下達生產任務,分配木材和鋼材指標,產品則直接交地區百貨公司銷往全國各地,年盈利額30餘萬元。由於有校辦工廠的大筆收入, 學校不僅解決了所有就讀學生的課桌和板凳問題,也免除了所有學生的課本費、學雜費、食宿費。鼎盛之時,學校三個學段——小學、初中、高中共有學生1000餘名。

1979年7月,撤除社辦高中,原王莊高中在此之列,被撤除。1984年4月,運城縣改為運城市(縣級市),原王莊村被劃入城區,屬北城管轄。原王莊不再是聯校,原王莊學校由北城聯校管轄。1990年9月1日,北城中學成立,原王莊學校與東留、西留的中學教師大部分調入北城中學,初中學生也歸入北城中學。從此,原王莊學校只有小學和附屬幼兒園。

(二)走進新世紀的原王莊學校

硬體建設是一個學校現代化程度標誌。根據鄧小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精神,村辦小學決定徹底改變硬體建設落後狀況的問題。2001年初,教學大樓經過緊張籌措,2001年4月1日開始動工,2002年5月21日落成剪彩。大樓總面積3650平方米,總投資240餘萬元,可容納18個教學班、15個實驗辦公科室。這是一座集教學、辦公、實驗、電教於一體的綜合性教學大樓。同時,學校硬化路面1114.2平方米,修建活動廣場1470平方米。2002年6月初,學校又以籌資的方式,投資50餘萬元,為校幼兒園建造一座新穎別致功能齊全適應全托的二層小樓,建築面積1256.1平方米。

2007年5月,李韶寧任該校校長。為了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勢,決定再建一座學生公寓樓和一座教師綜合辦公樓。從2008年到2009年的兩年時間內,村委會投資200餘萬元,先後建起了1101.6平方米的教師綜合辦公樓和1301.4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樓。與此同時,學校修築圍牆378米(其中磚圍牆203米,彩柱柵欄175米。),修建操場260平方米,硬化路面2867.6平方米。而上世紀修建的土木結構的建築物則被全被拆除。

學校的綠化工作也常抓不懈。教學大樓竣工後,又投資30000餘元進行綠化。2009年,該校在建成兩座大樓、硬化了路面、修建了操場、移建了新校門的同時,又綠化4734平方米。

隨著環境的日益改善,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其他各方面工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獲得「運城市綠色學校」、「兒童工作先進集體」、示範家長學校」、「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好少年先進集體」等殊榮。

截止2018年,原王莊學校占地16388.8平方米,建築面積7561平方米,綠化面積6510平方米(含校門兩邊綠化帶),綠化區內各種花木近30000餘株。學校面貌煥然一新,雖然還是一所城中村小學,遮蔽在村道旁,但學校綠樹環繞,別有洞天,已經是自有特色的一所標準化小學了。

(三)涅槃重生的原王莊學校

2018年8月,鹽湖區教科局任命高艷霞擔任原王莊學校校長。誰也沒有預料到,伴隨著未來數年城市的發展,這次人事任命,冥冥中決定了了一段新的不平凡的學校歷史的走向。

「一切以學校發展為中心,一切以學校安全為第一要務」。高艷霞校長任職一年以來,以辛勤執著和敢為人先的精神,以創新理念為前提,以提高教師素質為關鍵,以培養學生為己任,使學校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學校形成良性循環。學校被評為山西省語言文字示範校,鹽湖區傳統文化示範校,並大力開展籃球特色教育,一切都在按照規划進行。

2019年,政府打通中銀大道工程正式啟動,學校西側部分區域處於規劃紅線內,校門被封閉,校門前的村道成為熱火朝天的道路工程施工現場。面對當時的場景,根據統籌安排,學校在東側圍牆開闢新校門,師生們從東門進入校園。由此起,全體師生克服眼前困難,服從規劃大局,直至寬敞筆直的中銀大道原王莊村段改造完畢後,學校又新建了臨街校門,從此不再深藏村道旁。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全國,學校被迫轉入線上課堂。5月份複課以來,學校以師生生命安全以第一要務,一手抓教育教學,一手抓疫情防控。與此同時,碧桂園在原王莊村的項目部也在火熱施工中,學校與碧桂園一北一南比鄰而居,度過了不平凡的一年。

2021年,由於碧桂園工地即將占用學校校園,按照鹽湖區教育局的統籌安排,學校臨時搬遷至鹽湖區大禹學校過渡辦學,保留獨立編制,待新校園建好後再行搬回。原王莊學校在2021年春季學期搬離舊校址,一行人馬浩浩蕩蕩進入大禹學校,進入時帶著學校的重要裝備與資料。

2021年春季學期進入大禹學校後,原王莊學校占用該校綜合樓——後改名禹行樓——辦學,整整一年半時間裡,學校利用現有條件,借用場地和功能室,規範校車管理,將隊伍帶好,將火種保留,各類教育教學、文體活動、疫情防控工作均正常開展。

高艷霞校長在學校面臨分流、搬遷的局面下繼續開創局面,穩住人心,多方奔走,溝通協調,為學校在數個轉折點把好方向。學生數量不減反增,學校整體工作繼續穩步發展。一個村辦小學,沒有和無數個村辦小學一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是涅槃重生了!

(四)乘風破浪的鹽湖區第二實驗小學

2022年暑期,新建原王莊學校在中銀大道學校舊址斜對面投入使用,學校再次打包裝箱,將裝備物資由大禹學校內搬遷回新校區,與此同時,新任原王莊學校校長景彥平到任。2022年8月8日,學校向全社會發出公告:鹽湖區原王莊學校更改校名為鹽湖區第二實驗小學,同時加入鹽湖區涑水教育集團。

新建的鹽湖區第二實驗小學,是鹽湖區區委、區政府投巨資建設的一所現代化高標準小學。新校區規劃六軌制辦學,總占地面積20畝,總建築面積23405㎡,可容納1620名學生就讀。

2022年秋季學期,鹽湖區第二實驗小學的師生們在新校區如期開學,從此開啟了全新的歷史,踏上了全新的征途!學校明確辦學新方向,繪就發展新藍圖。立志成為一所自由的、溫暖的、開放的、高效的未來學校。全力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二小少年。

2022年國慶後期,由於新冠肺炎防控形勢嚴峻,學校在陸陸續續的封控管理中主要開展網課教學。飽經考驗的這支隊伍,在景彥平校長的帶領下,最終順利度過這一段難以忘懷的疫情防控歲月,共同走進2023年。

景彥平擔任校長以來,以讓每個生命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做好教育哲學頂層設計,構建了涵蓋基礎課程、拓展課程、選擇課程、綜合課程的恆行課程體系。乘風破浪,開拓未來,站在學生的立場,以學生為中心,打造第二實小全新品牌。

73年來,無數人在原王莊學校發展歷史中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這些人不曾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他們的多少故事、多少往事,今天還有可供追憶的實體在延續、在發展,殊為不易!16年來,三任校長前後接力,從65後李韶寧校長交棒到75後高艷霞校長,再到80後景彥平校長接棒,學校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教師有歸屬感,社會有認可度。如今,鹽湖區第二實驗小學繼續砥礪前行,將校史延續下去,為明天傾盡鴻鵠之力!

(聯合作者:楊金銳 賀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040c2ac2d968d8428ec1ec5f1f9cb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