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去年年底訪華起,中國在數月內又相繼接待了法國總統馬克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歐洲政要,中歐高層互動的頻密程度為近3年來罕見,應德國、法國和挪威外長的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於5月8日至12日對三國進行訪問。這也是秦剛就任中國外長後首次訪問歐洲。
值此期間,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英國倫敦原商業與政策署原署長羅思義在出席「新全球化、RCEP與中國城市的未來」研討會時接受了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的專訪。從經濟的角度闡述了中歐經貿合作、中國經貿新形勢及其對世界的影響。關於中歐之間的密切互動,羅思義認為,這非常符合歐洲的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英國倫敦原商業與政策署原署長羅思John Ross
中歐經濟合作符合歐洲利益
「因為目前我們稱之為歐洲一團糟。我認為我們的經濟增長是40年來最慢的。我們的通貨膨脹率是40年來最高的,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大戰(俄烏衝突),在烏克蘭情況非常糟糕。這(亞洲)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如果歐洲變得更像亞洲,情況會好得多。但要做到這一點,它需要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問題是,美國政府對此並不十分贊成,所以這就產生了一些問題。」
美國對中國經濟「打壓」是否會影響世界經濟復甦?
另一方面,全球宏觀金融環境面臨嚴峻挑戰,美聯儲加息周期仍未結束,但「加息後遺症」已深刻影響全球。上月底,美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2023年一季度GDP年化環比增長1.1%,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2%,另一方面,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
當被問及美國對中國加大了「脫鉤」和經濟、科技打壓的力度是否會給世界的經濟復甦帶來風險時,羅思義表示:「這是一個完全愚蠢的政策」
羅思義認為,大多數國家都會拒絕與美國合作。他們不希望美國在某些高科技行業造成大問題。「世界上90%的國家都不會支持美國。它會給中國的一些高科技產業帶來問題。這也會給美國帶來問題,因為美國的通貨膨脹很高,而關稅正在抬高中國商品的價格。」
對於美國不斷打壓中國經濟、科技領域的發展,羅思義強調,「他們應該盡一切可能降低美國的通貨膨脹,而不是徵收關稅和採取經濟措施,使情況變得更糟。所以我認為這會增加美國的問題。」
直新聞記者專訪英國經濟學家羅思義John Ross
中國今年目標增長率能到5%,美國能做到2%就很幸運了
作為長期關注中國發展的英國學者,羅思義對中國經濟一季度的「成績單」給予了高度關注,羅思義認為,五一的「消費潮」 令全球輿論刮目相看。「今年上半年是真正的消費復甦,因為人們在疫情期間沒有出去消費。因此,你可以看到大量的人在五一假期旅行。人們更多地去電影院和餐館。」
但他同時表示,目前的國際形勢不是很好。尤其是美國和歐洲方面,「中國今年的目標增長率有望達到5%左右,而美國能做到2%就很幸運了,甚至可能不會做到。」羅思義說。
中國經濟可以為世界做出這兩方面貢獻
最後,在這個全球面臨共同經濟挑戰的時刻,當被問及中國經濟可以為世界做出哪些貢獻時,羅思義指出,中國為世界經濟可以帶來兩個方面的貢獻,一方面,中國將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約30%的份額,作為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羅思義相信中國可以為世界帶來更大的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借鑑作用,「(中國)經濟經過7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高收入經濟體。這是世界上每個發展中國家都想做的。但他們不能機械地模仿中國,而是他們可以從中國吸取經驗。」
(受訪者羅思義系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原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5月11日直新聞。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