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電影《布衣于成龍》劇照
晉劇電影《布衣于成龍》開機儀式現場
謝濤老師和工作人員一起研讀劇本
2024年的秋天,兩部戲曲電影先後進行了首映禮,一部是由新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翻拍而成的舞台記錄電影·越劇《新龍門客棧》,另一部是根據新編晉劇《于成龍》改編拍攝的晉劇電影《布衣于成龍》。分屬南北、風格迥異的戲曲劇種相繼推出改編自經典舞台劇的戲曲電影,不免讓人重新思考,「戲曲+電影」的藝術形式如何在新時代產生1+1>2的協同效應。
龍門風雨激盪電影風雲
新國風·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的爆火出圈可謂是2023年度的「現象級」事件,網絡媒體的持續發酵為劇中主演陳麗君、李雲霄以及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帶來了潑天流量,同時對當下的戲曲生態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一改編自徐克導演的同名經典武俠電影,用越劇的形式重新編排演繹,突破了劇種擅演「才子佳人」戲的局限;而環境式越劇的理念更是打破了鏡框式舞台的觀演限制,讓觀眾沉浸式地參與其中,重新定義了舞台劇的觀演關係;主創團隊更以貼合當下時代審美風潮的年輕視角,藉助網際網路和粉絲效應,在營銷策略上主動破圈,完成了從舞台到網絡再到銀幕的華麗轉身。
越劇《新龍門客棧》是由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新生代團隊創作的,這是「浙百」多年來尊古而不泥古、移步而不換形的創作理念一以貫之的呈現。從茅威濤《西廂記》中踢褶子的驚鴻一瞥,到《孔乙己》中剃光頭為藝術獻身,從《陸遊與唐琬》中東方美學風格的重構,到《梁山伯與祝英台》中以扇比興、借扇抒情的巧思,再到《江南好人》《寇流蘭與杜麗娘》中西合璧、融通古今的嘗試,都是茅威濤帶領下的「浙百」的一次次自我革新、突破傳統的努力與探索。
越劇電影《新龍門客棧》正如她的前綴「舞台記錄電影」,是用鏡頭語言對同名舞台劇近乎白描式的呈現,影片中甚至有台下觀眾的出鏡,這也正是本劇標榜的「環境式」越劇帶來的沉浸體驗,片中千戶手拿逃犯周淮安的告示在客棧中比對,就將觀眾當作客棧旅客進行互動,打破了觀演間的隔閡,妙趣橫生。一般來說,從舞台劇過渡到戲曲電影,需要經過數年的舞台錘鍊以及電影化的改編重塑,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巨大。反觀這一部越劇電影,從舞台劇的首演,到電影的拍攝、後期,再到發行、上映所用時間非常之短,幾乎是在該劇流量裂變的風口推出的,可謂「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以這樣快的響應速度完成的戲曲電影,一方面擴大了本劇的傳播輻射範圍,讓沒能走進劇場的觀眾得以一飽眼福;另一方面,電影是對舞台劇影響力的有力承接,可以在戲曲和電影兩種藝術樣式的碰撞中激發更多火花。
經典之作再掀銀幕熱潮
相較於越劇電影《新龍門客棧》偏重舞台表演的紀實呈現,晉劇電影《布衣于成龍》則是完全地從舞台語言到鏡頭語言的解構與重構。新編晉劇《于成龍》由鄭懷興編劇、曹其敬導演、謝濤主演,重量級主創團隊的傾力打造讓該劇在2015年首演之後屢獲殊榮,成為展現山西歷史文化資源、重塑清正廉潔形象的高峰之作。同時,晉劇《于成龍》也是二度「梅花獎」獲得者謝濤繼《傅山進京》後的又一標誌性代表作。晉劇電影《布衣于成龍》以此為藍本進行影像化改編創作可以看成是用經典再造經典的過程,故而舞台版本中歷史真實下的厚重敘事與人物憂國憂民的人格風範,為電影版確定了基調與底色。
晉劇電影《布衣于成龍》是山西拍攝的第4部戲曲電影。此前,有195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打金枝》、1984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三關點帥》。進入新時代,張峰導演的晉劇電影《傅山進京》在2014年上映後斬獲國內外多項大獎,此次該片依舊由張峰執導,謝濤等主創團隊聯袂演出,兩人的再度合作可謂強強聯合,勢必會聚焦新一輪的話題熱點。
正如張峰導演所說,他在晉劇電影《布衣于成龍》拍攝製作期間看了不下1000次影片,正因有精益求精、千錘百鍊的反覆打磨,才使該片不論在表演細節、唱腔情感還是鏡頭調度、背景渲染等方面都具備衝擊高峰的實力。片中演員表演相較於舞台演出更加細膩傳神,如片尾于成龍一襲布衣站立橋頭,回首望,滿城風雨已闌珊,這時鏡頭給於成龍近景,只見他眼含熱淚,滿腔心緒欲說還休,拜別麻城的皇天后土,只留清白在人間。這是電影鏡頭賦予的充沛的情感表達。在月下抒懷段落中,于成龍徘徊舉水畔,背景渲染出煙波浩渺、雨後空濛之境,將「水鳥驚閃,蘆葦風牽,月影搖曳,凌波瀲灩」予以影像化呈現。另一個鏡頭,于成龍抬頭看到落英繽紛、流螢閃爍,鏡頭從高處旋轉俯拍,將人物虛靜曠達之心境給予抒情化表達。這是電影鏡頭營造的象內之境。
戲曲電影探尋發展之道
進入新時代,戲曲電影開啟了新紀元,「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成為這時期戲曲電影的主流。在東方古典美學神韻和技術賦能的無限可能中,戲曲和電影人共同實踐、突破、精進、沉澱,探尋戲曲電影1+1>2的發展之道。
內容為王是藝術生產一以貫之的標準。越劇電影《新龍門客棧》選取經典武俠片為敘事藍本,大漠孤煙中的小小客棧,正邪雙方的血雨腥風,江湖兒女的俠骨柔情,忠義精神的戲謔演繹,都是懸念迭出,拉滿戲劇張力的故事內核。晉劇電影《布衣于成龍》則截取「一代廉吏」于成龍宦海生涯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插曲進行鋪陳,一介布衣與朝廷命官的博弈,為民請命與血腥鎮壓的僵持,逼上梁山與規勸下山的苦心,共同構成影片人物身份和行為動作相悖的矛盾,情節步步緊逼,人物進退兩難,結局有驚無險,最終彰顯「布衣亦可為國謀」的創作主旨。
技術賦能是新時代戲曲電影的全新命題。2014年中國首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上映,戲曲電影的視聽震撼和沉浸式體驗得到跨越式提升;2021年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以數字特效和東方美學共同構建的視覺奇觀帶來觀眾口碑和院線票房的雙贏,引領了當前戲曲電影的創作風潮;晉劇電影《布衣于成龍》大面積使用綠幕拍攝配合後期渲染,彌合了戲曲虛擬性與電影紀實性的鴻溝,達到賞心悅目的視聽效果。這些都是科技創新賦予戲曲電影的全新體驗。
杜蓉
(責編:溫文、馬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