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退敗真相:前置倉模式還有未來嗎?

2022-08-12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每日優鮮退敗真相:前置倉模式還有未來嗎?

文:劉青青 石丹

ID:BMR2004

「每日優鮮已經關門(倒閉)了!」《商學院》記者採訪的多位每日優鮮店面附近的人都這麼說。

近日,《商學院》記者走訪多家每日優鮮門店發現,其門店基本都已關停。在海淀區每日優鮮公主墳星店內,不僅大門緊鎖而且玻璃門已經布滿裂紋,室內堆放著垃圾,垃圾里混有粉色的每日優鮮頭盔和外賣箱。

附近居民告訴《商學院》記者,前兩個月的電費都是這家店的負責人自己墊的,但現在好幾萬的電費也被拖欠著,這位負責人正要聯合其他人一起起訴每日優鮮公司。

圖:每日優鮮北京海淀區公主墳星店;攝影:劉青青

在每日優鮮芍藥居星店也是一樣的光景:玻璃大門緊鎖、雜物散亂,在門的內側貼著不少紙張,但紙張正面並非向外,所以從外向內看無法得知紙張上的內容。附近的保安表示,這家店至少已經關門一個星期了。

圖:每日優鮮北京朝陽區芍藥居星店;攝影:劉青青

而在每日優鮮安立路星店,儘管店門是開著的,但室內貨架已空,只剩餘幾隻粉色的每日優鮮外賣箱和一堆箱裝礦泉水。附近有外賣騎手告訴《商學院》記者,每日優鮮安立路星店已經變成美團買菜的倉庫了。現在店外被一排綠色的美團買菜騎手摩托「占領」。

圖:每日優鮮北京朝陽區安立路星店變成了美團買菜的倉庫;攝影:劉青青

而在以往,這些店面內本應該在貨架上擺滿商品,等待絡繹不絕的粉衣騎手們將商品送達至各家各戶。

成立8年,上市1年多,從2022年7月底陸續傳出關閉極速達業務、大規模裁員,到各門店關閉停運,卻只用了短短數日。每日優鮮眼看著正在經歷大潰敗,其引以為傲的前置倉模式不免引起關注。同時,每日優鮮的爛攤子也給整個生鮮電商行業留下了一個思考題。

《商學院》記者就每日優鮮的當前情況及後續動作等問題向每日優鮮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且其官網客服電話無法接通、APP暫無客服在線,需要排隊等待問答。

迅速潰敗

2億元融資被「鴿」後,每日優鮮的潰敗之勢加劇,大量前置倉店面幾乎都處於停擺狀態。

每日優鮮的崩塌速度比人們預想的要快,其崩塌的端倪出現在2022年7月28日。

在這一天,每日優鮮APP顯示,配送時間由此前的「最快30分達」調整為「最快次日送達」,配送範圍為「全國均可配送」。不過,每日優鮮在啟動頁的廣告語至今依舊是「會員精品超市,最快30分鐘送達」。

同時,有每日優鮮員工在社交網絡上披露每日優鮮大規模裁員的消息,「每日優鮮公司解散」、「每日優鮮被曝跑路」等多個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據新華社報道,7月28日當天,每日優鮮方面回應稱,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前置倉業務進行了調整,次日達和其他業務不受影響。

同樣是在7月28日這天,《商學院》記者發現,晚間時段在每日優鮮APP上購物已經無法付款,頁面顯示「本單購買的商品在當前地址下無貨」,將收貨地址切換到其他城市也一樣無法付款購物。

美東時間7月29日,每日優鮮發布業務戰略重大調整公告指出,在半個月前每日優鮮宣布與山西東彙集團簽署戰略投資協議,山西東彙集團擬向每日優鮮出資2億元人民幣進行股權投資。然而,截至公告發布之時上述交易尚未完成,公司也未收到山西東匯的任何資金。

每日優鮮方面表示:「因此,公司不得不對其業務戰略進行重大調整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包括暫時關閉前置倉服務和人員優化。公司將全力維持次日達業務、智能生鮮業務和零售雲業務的正常運營。」

圖源: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2億元融資被「鴿」後,每日優鮮的潰敗之勢加劇,大量前置倉店面幾乎都處於停擺狀態,多位每日優鮮店面的附近居民對《商學院》記者表示:「全國的店都撤了,連北京總店也撤了。」

聲勢浩大的關店潮引發各方相關人士的不滿,並引起監管關注。

2022年8月9日,北京市消協公告稱,針對近日「每日優鮮」無法正常經營引發大量消費者投訴的情況,8月4日下午,市消協約談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向其通報了96315熱線登記消費者投訴的情況,並對企業目前的現狀和投訴處理情況進行了詢問。

會上,市消協副秘書長陳鳳翔出席約談並對企業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務必妥善處理消費者投訴,及時公布退費方案和登記方式,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與市、區消協的溝通,積極配合消協組織的工作,共同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在3個工作日內將情況說明和整改方案書面反饋至市消協。

4年內虧損近百億

時隔1年,每日優鮮關於前置倉的神話似乎正在破滅——極速達業務被關閉,改換為次日達服務。

每日優鮮成立於2014年11月,如今已經走過了8個年頭,其官網介紹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創新型社區零售企業,致力於讓每個家庭買得省心,吃得放心」。

官網數據顯示,在一二線城市,每日優鮮首創「前置倉」模式,在全國16個主要城市建立起「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為數千萬家庭提供了「超4000款商品,最快30分鐘達」服務。

具體而言,2015年4月,每日優鮮微信商城正式上線;同年5月,首創前置倉模式,2小時極速達業務上線;2016年3月,每日優鮮APP正式上線;2017年3月,完成2.3億美元融資,步入獨角獸行列;同年11月,極速達服務提速至會員1小時達;2019年2月,前置倉2.0版驗證完畢,開啟全國複製,再次優化生鮮到家用戶體驗……

到2021年3月,每日優鮮更新願景為「成為中國最大的社區零售數字化平台」,以「(前置倉即時零售+智慧菜場)x 零售雲」的全新戰略,推動中國社區零售行業數字化升級。

時隔1年,每日優鮮關於前置倉的神話似乎正在破滅——極速達業務被關閉,改換為次日達服務。

每日優鮮最新公告指出,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9個月,前置倉業務貢獻了公司總凈收入的85%左右。這意味著,關閉前置倉業務將令每日優鮮失去絕大部分收入。

而到近日關停前置倉業務、失去主要營收來源、店面大規模關停之時,每日優鮮已經「燒錢」多年,虧損不斷。

財報數據顯示,2018財年至2020財年,每日優鮮營收分別為32.03億元、57.77億元、60.00億元;其凈虧損則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16.49億元。到2021財年前9個月,每日優鮮營收和凈利潤數據都出現「倒退」,營收下滑至54.25億元,凈虧損則達到30.17億元。

圖源:《商學院》根據財報數據整理

也就是說,在不到4年的時間裡,每日優鮮已經累計虧損超98億元,而且「燒錢」還在加劇。

那麼在此情況下,要關停前置倉業務,「維持次日達業務、智能生鮮業務和零售雲業務的正常運營」的每日優鮮,還能靠剩下的業務存活嗎?

對此,彩貝殼商務負責人孟奇表示,每日優鮮的核心業務是極速達,其餘項目可以說都是在此基礎上的衍生業務,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今日困局

不必因為一家重量級玩家的倒閉而去質疑整個行業,或者說質疑這種模式,也許行業和模式都沒錯,只是因為每日優鮮跑得太快了。

看似全國各地「開花」,聲勢浩大的每日優鮮卻在瞬間崩塌,不禁令人唏噓。從表面來看,山西東彙集團未抵達的2億元資金需要「背鍋」,但從深層次來看,每日優鮮的病痛絕不止區區2億元投資。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告訴《商學院》記者,探討每日優鮮今日之困局,可以從外部和內部找到原因。

從外部來看,一方面是國內宏觀政策環境對網際網路企業監管趨嚴,加上美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施加壓力,使得每日優鮮在美國資本市場無法很好地獲得融資。

「另一方面則是國內生鮮零售競爭加劇,傳統商超、倉儲會員店、B2C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倉店一體、O2O到家平台紛紛加大轉型升級力度和投入,競爭的提速讓每日優鮮面對更多強大的競爭對手,有限的資金讓其難以參與競爭。」莊帥表示。

而從內部來看,每日優鮮這幾年過於樂觀,導致在戰略布局、競爭策略和組織文化上出現失誤。

莊帥提到,2019年每日優鮮宣布與騰訊零售合作,升級戰略為(A+B)xN,對A(前置倉)補充廣度 B(智慧菜場)和深度N(零售雲)。

而早在2017年6月,由於無人貨架/貨櫃受到資本的青睞,每日優鮮還招聘超過2000人的團隊成立「便利購」大舉進入該領域;今年(2022年)初在2021年第三季度虧損高達9.6億元的情況下,還收購了無人售貨機公司——在樓下。

莊帥認為,在前置倉業務虧損如此嚴重(自2019年至2021年三季度虧損76億元)且格局未定(仍有美團買菜、叮咚買菜和朴朴超市三大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每日優鮮不是集中精力專注經營前置倉的主業,而是將有限的資金、團隊和技術能力分散在「前置倉、智慧菜場、無人零售和零售雲」四大業務板塊中,很難不出現經營危機。

另外,莊帥認為,每日優鮮由於業務分散且發展過快,一直未能在組織文化層面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曝露出來的問題無法很好地解決,組織從上至下已經形成了「薅公司羊毛」的風氣……

「作為一家電商公司,每日優鮮自認為在技術方面是領先的,可是在面對刷單、虛報預算等嚴重問題,卻沒有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以系統、數據等手段進行有效地遏制,從而導致虧損加劇,使得四大業務均無法建立起真正的核心競爭力。」莊帥總結道。

第三方獨立研究機構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更是直言:每日優鮮的局面已經無法挽回,只是離開的方式很不體面。這也是對過度借用資本燒錢、拔苗助長模式的又一次警示——還是要穩紮穩打,控制虧損,不能跑得太快,否則容易出問題。

至於每日優鮮的倒下帶來的到底是競爭對手們的春天還是整個生鮮電商行業的冬天?況玉清認為,不必因為一家重量級玩家的倒閉而去質疑整個行業,或者說質疑這種模式,也許行業和模式都沒錯,只是因為每日優鮮跑得太快了。

前置倉還有未來嗎?

在接下來的5至10年時間裡,前置倉模式仍將是生鮮零售的補充業態。

前置倉模式一直是每日優鮮引以為傲的模式。2021年,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同步赴美上市,還曾爭奪「前置倉第一股」的稱號。如今前置倉巨頭每日優鮮倒下,前置倉模式還有未來嗎?

據了解,前置倉一般是租賃社區底商或小型倉庫(200~500平方米),密集構建在社區周邊(一般為3公里內),將生鮮、快消品直接存儲其中,然後由騎手負責最後一公里配送到消費者家中,主要滿足中高線城市消費者對便利(快)、健康(好)的生鮮食雜需求。

圖源:莊帥零售電商頻道

「自營的前置倉模式有兩個方面被質疑:一是品類無法擴張,二是單倉成本高。如果要和社區團購、平台模式進行價格競爭,將導致更大規模的虧損。這兩個方面的質疑最終將導致無法實現『規模化盈利』。」莊帥表示。

對於前置倉盈利的關鍵,莊帥認為,零售最終還是供應鏈能力的比拼,強供應鏈能力最終體現為更低的採購成本、有競爭力的銷售價格、更大的銷售規模,提升供應鏈的方式包括:增加商品直采比例、與供應鏈上游深度合作、增強商品運營能力等。

目前中國的生鮮零售分為線下和線上,不同的零售模式對應不同的消費場景,其中線下主要業態包括菜市場、傳統超市、倉儲會員店、社區生鮮店和無人貨櫃;線上業態有B2C生鮮電商、前置倉模式、O2O到家平台、店倉一體模式和社區團購模式。

圖源:莊帥零售電商頻道

莊帥指出,生鮮品類是一個多業態並存發展的行業,生鮮電商同樣有多種模式並存。目前前置倉的玩家還有美團買菜、叮咚買菜和朴朴超市,前置倉模式可以更低成本地滿足用戶在生鮮品類的即時消費需求,未來將與社區團購模式、到家平台模式、線下超市等業態長期共存,服務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經過六七年的發展,前置倉已被驗證成功,成為生鮮零售中不可替代的業態之一,只不過受限於經營面積小、貨架及SKU數量少、庫存較淺補貨頻次高和配送成本高等因素,尚未能成為主流業態。在接下來的5至10年時間裡,前置倉模式仍將是生鮮零售的補充業態。

此外,莊帥還強調,前置倉模式實際上仍然屬於「垂直電商」的範疇,只是由於生鮮品類具有高頻復購的特點,在與傳統的綜合電商比拼時取得一定的先機,但是與外賣平台的高頻復購和用戶規模卻差了許多。

隨著美團閃購、餓了麼和京東到家/小時購等高頻復購的O2O平台持續加大投入,與傳統商超、社區生鮮店和店倉一體模式深入合作和創新出「美團閃電倉」的項目,勢必對前置倉模式的平台造成更大的競爭壓力。

「與其競爭,不如合作,前置倉模式在生鮮品類作為優於傳統商超和社區生鮮店的強大『供給側』成為O2O平台的一部分,或許才有持續發展的未來。」莊帥總結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ee09cc15fc30f3dd4b6b0c21ef1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