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戰鬥英雄、一等功臣,著名歌曲《血染的風采》演唱者。其在1987年左右火遍全國,而在短短几年後,徐良先是被人舉報稱其一場演出要價三千元之高,後又捲入殺人案件,被軍隊關禁閉一年多後,徹底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近30年後的滄海桑田,當年的徐良到底經歷了什麼,如今的他又怎麼樣了?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1960年出生於北京的徐良自小便對音樂感興趣,高中畢業後努力考上了西安音樂學院,在校期間徐良刻苦學習,為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可是他沒想到一場軍隊慰問完全改變了他的人生。
「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徐良從未如此深刻的理解這句詩,在回到學校經過一個晚上的思考後,他立馬向組織提交了入伍申請,旁邊的人都勸他「你一個大學生好好的不做,跑去參什麼軍啊?」可是徐良還是一心一意堅持自己的想法,毅然參軍。
參軍的請求幾經輾轉,最後成功通過批准,徐良也成為第一批大學生參軍者,可是沒想到參軍之後,一場訓練差點截斷了他的參軍夢想。
由於面臨緊迫的戰爭,所以參軍後的三個月「戰前加強訓練」比其他時期訓練強度大了不少,每天負重跑十幾公里,各種訓練緊迫而有序地進行,徐良身為一個音樂大學生開始體力跟不上,每日下了訓練有時候吃著東西就睡著了。
累啊,那時候是真的累,我有幾次就想算了算了不去了,可是後來又一咬牙就堅持下來了。」徐良談起訓練的時候神情放鬆,是很懷念的樣子。
我其實更想那樣過一生,徐良笑了笑說道。
英雄殺敵,血染衣襟
參軍之後,徐良開始真正面對戰爭的殘酷,這時候他才深刻明白了當初訓練長官的良苦用心,戰場上的焦枯的屍體,連綿不絕的炮火讓人心驚膽寒,徐良就這樣在戰火紛飛中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活。 1986年5月2日晚,一個平靜的晚上,徐良和其小組隊員接到一個任務,到陣地一個哨位支援,據有關情報不久後那兒將迎來越軍的偷襲。
那天夜裡,徐良和隊友們整裝待發,手裡的槍擦得鋥亮,徐良事後回憶起那天晚上,只覺著夜黑風高,緊張萬分。
可是還沒等徐良等人來到指定哨點位置,突髮狀況發生,敵人提前到達了偷襲地點,開始了對下方哨位的襲擊,一時之間戰況緊急萬分,徐良和隊友們十分清楚,如果這次支援任務失敗,將會對整體戰爭造成巨大影響,甚至導致整體的戰爭失利,念及此處,徐良和隊友們迅速商量推演,最終得出敵人的真實目的是上方的哨位,對下方哨位的襲擊只是聲東擊西而已! 來不及過多思考,他和隊友們商量後一致決定「出擊!」
徐良身先士卒,一路匍匐臥在一處土丘後,目光瞄準下方的敵人的身影,屏氣凝神將槍對準敵人,一發!兩發!三發!全部命中!
徐良激動萬分,卻不想背後竟還有一名越軍向他扣響了扳機,事後徐良在醫院回憶起來當時中彈的感覺,剛被擊中的時候並不覺著疼痛,像是被小石子打了一下,可是後面腿開始突突的腫脹,血不停地往外流,也就是這時候徐良才意識到自己中彈。
等徐良被架在隊友肩上時,他的意識已經開始模糊,可還是惦記著最後的戰爭怎麼樣,敵人有沒有被全部殲滅……
等到徐良醒來時,已經是在部隊醫院了,他望著雪白的天花板,腿部是一抽一抽的陣痛,醫生進來告訴了他的受傷情況。很不幸的是徐良的腿沒有保住雖然沒有擊中骨頭卻擊中了動脈,因為治療的耽擱,被擊中的部位已經被截肢,可是即便如此,徐良現在的情況也很不樂觀。
接下來,徐良在兩個半月內,總共接受了九次手術,前後共輸血九千毫升,由於血庫存血不夠,是徐良的戰友們一起來輸血給他。
事後徐良談起當年的戰友還是感慨頗多,要不是他的戰友們把他一路接力抬回部隊,要不是他的戰友們排隊來給他輸血,他早就殞命邊疆。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傷好了一點後,徐良便回到了家鄉,很是消沉了一段時間,他再也無法和親愛的戰友站在一起上陣殺敵,同樣在日常生活中也無法成為家庭的頂樑柱,還要成為家人的拖累。
徐良看著坐在輪椅的自己,幾近灰心喪氣,遇到不得不出門的時候,他也常害怕見人,怕被人看見他空蕩蕩的褲腿。 而又一次特別的演出再次改變了他。 上一次去軍隊的慰問演出使徐良萌發了棄筆從戎的志向,而這一次特別的演出也讓徐良黯淡的人生再也煥發了光彩。
原本是新華社對徐良的事跡進行了報道,後來《中國青年報》也以「戰地百靈,血濺老山」為題為徐良做了頭版報道。隨後各大報紙媒體接踵而至。
徐良的名聲一步步傳揚,而1987年的春晚演出更是把徐良的名聲推至頂峰。 1987年,春節聯歡晚會,徐良以一首「血染的風采」響徹大江南北,在春晚上綻放了奪目的光彩。
想到昔日戰友和軍中的戰鬥生活,徐良這首《血染的風采》唱的感人肺腑,情長動人。而當人們看到坐在輪椅上的徐良和他身上的挺拔的軍裝,想到他的事跡,很多觀眾不禁潸然淚下。
而徐良也經次晚會,火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了八十年代人們心中的真正的偶像,英雄的事跡,大學生的學歷知識背景,引人矚目的歌唱才華,周正英俊的面貌最終使徐良一炮而紅,他的斷腿也成為了一種意義上的功勳獎章。
又出演了以自己為人物的電視劇《血染的風采》,擔任男主角,電視上線便收視長虹,贏得人們的熱烈讚揚。
不僅如此,每天進行完一天的演出和報告後,還有一大群記者追在徐良身後想要採訪這位人民的英雄,社會上廣大群眾也是對徐良表現出極大的追捧,每天他都會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來信,信件多得需要用麻袋裝回家。
一次,他出門去演講,在公交車上被人認可了出來,周圍的人一聽是大英雄徐良紛紛擠過來,要見一見這位大英雄,最終把車站圍得水泄不通,由此可見,當時社會對徐良的推崇備至到如此地步。
物極必反,欲益反損
可是任誰都沒有想到,在一系列事件發生以後,徐良的事業和名聲發展便急轉直下,最終徐良成為別人口中的「殺人犯」,這一切又是怎麼回事呢?
1987年12月18日,一份矛頭直指徐良的報紙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份報紙是上海文化藝術報刊,作者是趙偉昌,報道題目是《索價3000元帶來的震盪》。
報紙這樣寫到「有一位社會知名歌唱人士在接受報刊邀請時,漫天要價三千元,一分也不能少。」 徐良在得知報紙之後十分生氣,立馬去法院狀告報紙的虛假報道,對他本人造成了名聲上的影響。
法院對這個案件進行審理後,認為報刊是虛假報道應該對徐良進行賠禮道歉,可是徐良「惡意要價」的名聲還是傳遍全國,徐良也形象受損。
緊接著,徐良又有了幾起負面報道,事件發展到高潮是徐良捲入到一起「殺人案」,各大媒體又紛紛出動,報道「戰鬥英雄何故變成殺人犯」。
而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原來,那日徐良和幾位朋友來到了娛樂場所吃飯,同行中的一位導演與人因為男女感情發生糾紛,在糾紛過程中徐良叫來了自己的一眾朋友,最終導致場所中一名服務生身亡。 至此,徐良的事業急轉直下,名聲掃地,由他演唱的歌曲《血染的風采》也交由另一位董女歌手演唱,他自己則被關了一年的禁閉,再也沒有機會出去演講、做報告。
好像回到了當初剛從戰場上負傷歸來的平靜日子,其實此時境況更加慘澹,事情並未從此停止,這時一篇報道更是把徐良推至風口浪尖。
匿名人士稱徐良沒有想到,犧牲的隊伍中還有一人存活下來,那人現在要揭露事情真相,把真兇徐良繩之以法。
可是只要人們稍微去查驗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篇匿名報道有多麼荒唐可笑,更何況這篇報道發表於大陸之外,報紙的真實性有多麼低。
這件事情發生在徐良禁閉期間,他還沒來得及澄清事實,感覺受到欺騙的人群早已開始謾罵,儘管後來徐良和他的班長一起出來澄清,可是早已沒有人願意相信。 誰願意再去聽一個身敗名裂的污點罪人的澄清呢?
1998年徐良禁閉結束,他卻越來越害怕出門,害怕別人認出他就是那個徐良,害怕別人指著他說「當初的英雄怎麼會變成殺人犯。」
他幾次想爭辯卻還是閉嘴了,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就像當初他的名聲被推至頂峰一樣,如今他的名聲也被貶入谷底,猶如過街老鼠。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對人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英雄身上有了污點。而那些在徐良成名時期嫉妒徐良的人更是痛快,他們在一旁推波助瀾。 相比於造神,人們更喜歡毀神,尤其是看高位上的神隕落到污泥中,人人都可以痛快地踩上一腳,進行唾棄。
千帆過盡,返璞歸真
後來徐良的名字便淡出人們視野,他也從此開始了屬於自己的真正的平靜生活,他在北京租了一間房子,和家人平靜的生活在一起。當孩子問起他為什麼大家都說他是漢奸叛徒的時候,徐良也只能沉默地摸摸孩子的頭,思緒翻湧。
可是,好像誰都遺忘了徐良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戰鬥英雄,一等功臣。如果不參軍,他也曾是意氣風發的表演者歌唱家。
再回到如今鏡頭前的徐良,此時的他神態平和,沒有當初的憤懣激奮,談及當初的暴火和隨之而來的低谷,徐良表示事情已經過去了,而且自己當時也是因為成名太快太大,所以招致有心人的陷害。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