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走筆| 東北早市掠影

2024-11-02     天天正能量

  來源:11月1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胡戈

  10月的長春已是深秋。清晨6點,鬧鐘將我喚醒。我穿上一件厚實的衝鋒衣,背上一個空包走出屋門,開始了我「蓄謀已久」的計劃。腳步踏過灑滿落葉的小徑,沙沙作響。

  是什麼計劃驅使我大清早「毅然決然」地爬出溫暖的被窩,走向只有七八攝氏度的戶外?答案就是——早市,這個在東北人心中有著特殊情結的地方。

  全國各地都有早市,但東北早市卻是我這個外地人最想探究的,因為東北早市不僅是各種東北特色產品的大集合,更是東北人熱衷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這裡可以更加貼近東北,貼近東北人的平凡生活,感受這片土地別樣的厚重和洒脫。

  踏進人民大街,經過人民廣場,又穿過幾條街,遠遠地,耳畔便已響起永興農貿市場的喧囂。我看到已經有不少市民,手裡提著大包小裹從早市出來。

  走進市場,熙熙攘攘間,映入視野的首先是各色蔬果、特產組成的「調色盤」。在這個季節,紅姑娘果鮮艷欲滴,柿子、玉米碴子綻放出耀眼的金黃色澤,蘋果、提子攤位色彩斑斕,綠油油的蔬菜根部帶著新鮮的泥土,鮮艷的色彩在這深秋的寒意里讓人賞心悅目。一個個熾熱的生活瞬間,一抹抹生動的色彩,組成了充滿煙火氣息的東北早市。

10月14日,長春市永興農貿市場上的一家蔬菜攤位。胡戈攝

  我上次來這個早市還是在一個月前,那時東北油豆角大量上市,整個市場綠意鋪展,視覺十分震撼。

  油豆角以獨特的綿密口感令人回味無窮,適宜與排骨或其他肉類同燉,成就一道道令人垂涎的佳肴。在長春品嘗過一次油豆角後,我對它的味道與口感頗為喜歡,於是便來早市購買了幾斤,特地寄給河北的家人嘗鮮。父母嘗過之後,亦是讚不絕口,還說刷新了他們以往對豆角美味程度的認知。

  除了豆角,其他源自鄉土的東北特產,正通過商家的多樣化服務、日益便捷的物流,在全國叫響知名度。

  「我們開通了快遞服務,將東北大米、玉米碴子送抵全國各地,如今銷量更多了!」一位糧食攤主欣喜地向我展示手機上的訂單,「看,又有來自北京的顧客訂了10斤玉米碴子,我們今天就能發貨。」

  「黃元帥蘋果,嘎嘎甜!」「豆角,六塊六塊!」「純手工干豆腐,只要6元!」「咱家柿子又脆又甜!」「老式槽子糕,買一斤送半斤!」……耳畔充滿了爽朗的吆喝聲,這獨具特色的東北口音為那本就實惠的價格又添了幾分吸引力。

  攤主不僅熱情洋溢,還以連賣帶送、免費品嘗、大方抹零等操作,把東北人的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我不由得心生感慨:「不是超市去不起,早市更有性價比。」

  早市上的吆喝聲,不但激發起我的購物慾,也在傳遞著真實生活的脈脈溫情。

  「孩兒,這些水果你先放到咱家攤位上,出去的時候再拿走。」「孩兒,可以先嘗嘗再決定買不買,不買也沒事兒。」……在東北早市,年輕人通常會被年紀較長的攤主親切地稱作「孩兒」。攤主的一句關懷、一次對自家商品的推介、一番討價還價等這些日常互動,讓作為「孩兒」的我更添幾分真實而寶貴的生活體悟。

  一陣陣香氣襲來,靈敏的嗅覺被悄然喚醒,香料味道撲鼻,油條勾人味蕾,滷味香飄四溢……這些味道在風中彌散開來,合奏成一首味覺交響曲。

  我穿過幾排人頭攢動的攤位,一家碴條店映入眼帘。碴條就是用玉米做的麵條,是長春人主食之一,煮熟後,再打上各種滷汁,吃起來口感細膩爽滑。

長春市永興農貿市場上的碴條。胡戈攝

  玉米作為東北主要農作物,在豐收季節的早市上變換著花樣,豐富著人們的味蕾。除了碴條,還有黏糊的大碴粥、軟糯的烀苞米、香甜的玉米餅……這些吃法,得益於黃金玉米帶和黑土地的饋贈。

  碴條老闆熱情地招呼我:「孩兒,來一碗碴條不?現做現煮,熱乎著呢!」

  我點了點頭,找了個位置坐下,等待著美味上桌。

  老闆隨即熟練地將碴條放入滾燙的水裡,不一會兒,再用漏勺撈出來,迅速過一遍水,再盛入碗中。

  在碴條上澆滷汁、辣椒後,一碗熱氣騰騰的碴條便呈現在面前。我用筷子輕輕攪拌,讓每根碴條都裹滿湯汁,然後夾起一筷子送入口中,頓覺暖意融融。

  坐在旁邊的是一對看起來年逾古稀的老夫妻,兩人拿筷子的手微微顫抖,眼睛裡卻是盈盈笑意。或許這是他們極為平常的一個早晨,但他們之間流露出的那種幸福感,著實讓人羨慕不已。

  當然早市上更多的還是中年人,他們是一個個家庭的頂樑柱,贍養老人,養育子女,用柴米油鹽經營著溫暖的家庭。早市便宜的物價、豐富的種類是他們不能錯過的購物機會,來一回早市,一家幾口幾天的吃喝就完美解決了。所以說,早市是眾多東北家庭基本生活物資的來源,其重要性無須言明。

  也可以說,早市就是生活。通過觀察那些穿梭於早市的人群,從他們臉上洋溢的滿足感,我不難發現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他們享受著討價還價的樂趣,享受著發現物美價廉商品時的興奮,享受著品嘗美食的安逸,享受著逛遍市場的快意。天性樂觀的東北人,從不掩飾自己的內心,幸福就要掛在臉上。

  我在早市上走走停停,用心觀察著市場上的每個人。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煙火人間。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百姓的生活當中,才能感知箇中滋味,品味酸甜苦辣,讓自己的嗅覺更加靈敏,才能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這個時代的跨越。

  太陽升起,寒意消散,周身溫暖。提起大包小包的收穫,我也該回去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d5f2607608f0414c6dccbc7941a5a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