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藝謀,再度傳來資本市場的消息。
近日,北京當紅齊天國際文化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當紅齊天」)完成B++輪融資,融資額未知,投資機構為網易資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張藝謀正是當紅齊天的聯合創始人和藝術總監。
官網信息顯示,當紅齊天是一家集「XR內容製作+載具研發+數字運營整體解決方案及產品落地」於一體的文化科技公司。在熱炒的元宇宙方面,當紅齊天早有多項布局。
一直以來,張藝謀都表現出對新技術的渴求。在與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的對話中,張藝謀曾說:「其實不僅是VR和AR,未來50年,我們會步入一個影像時代。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在接觸漫畫,從我們的下一代開始影像會滲入血液。2030年、2040年,我們的孩子肯定會生活在一個影像的世界。」
從卡梅隆、李安到張藝謀,新技術對於大導演們意味著什麼?他們又為何痴迷於新技術的應用?
張藝謀作為聯合創始人的公司,獲得網易投資
2022年12月27日,當紅齊天完成B++輪融資,融資額未知,投資機構為網易資本。
從2016年至今,當紅齊天的融資歷程一路從天使輪走到B++輪,披露的融資金額從數千萬元人民幣到數億元人民幣不等,背後包含了聯想創投、易澤資本、英特爾投資、小米集團、考拉基金、野草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
圖片來源:企查查
艾媒諮詢CEO張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網易在數字娛樂生態耕耘了很長時間,同時還有著迫切需求。「投資當紅齊天,有助於網易在下個階段的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有更好的呈現。」
公司名稱可能讓大眾感到陌生,但當紅齊天與張藝謀有著深度綁定。根據官網披露和企查查的資料,張藝謀是當紅齊天的聯合創始人和藝術總監,持股4.87%。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為齊笑,他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畫卷》製作人,閉幕式製作人之一。
據公司官網消息,當紅齊天成立於2015年,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注於創造極致沉浸式體驗,是一家集「XR內容製作+載具研發+數字運營整體解決方案及產品落地」於一體的文化科技公司,「SoReal」是公司創立的國際文化科技品牌。
楊元慶曾寄語:「與SoReal的合作,使我們向VR/AR這個戰略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圖片來源:當紅齊天官網截圖
張藝謀則認為,「VR將會成為下一個十年最主要的一項新技術,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中國原創的自主品牌一定可以引領世界潮流。」
在當紅齊天的業務板塊中,可以看到公司非常聚焦XR。圍繞XR,公司展開了應急、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科技秀、樂園、電競體育、奧運、直播和數字文旅等近十項衍生業務。
圖片來源:當紅齊天官網截圖
大導演為何紛紛痴迷新技術?
國際知名導演、世界藝術大師張藝謀已接近73歲,如今的他依舊高產。
由張藝謀執導,沈騰、易烊千璽、張譯、雷佳音主演的《滿江紅》已經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影片講述了南宋時期一群義士鏟奸除惡的故事。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燈塔專業版顯示,張藝謀累計作品達82部,導演電影票房共56.67億元。
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張藝謀的《紅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我的父親母親》等作品都已成為影史經典影片。但張藝謀並不滿足於只做電影導演,他還痴迷於新技術的應用。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屆冬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光影流傳間,一朵巨型雪花騰空升起,璀璨閃耀。「有人問我開幕式最大伏筆是什麼,我回答『是一朵雪花的故事』。從最開始觀眾得到的禮包、倒計時短片,到部分表演的背景、主火炬,都有『一朵雪花』貫穿始終。」擔任開幕式導演的張藝謀曾在採訪中透露。
事實上,這場空靈浪漫的開幕式充斥著現代科技,人工智慧、5G、AR、裸眼3D、仿真技術等都被運用上了。張藝謀曾公開表示:「我不想把科技定義成藝術的輔助者,它越來越多地成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冬奧會開幕式中的人與『湖面』、『雪花』的互動,這種流暢的效果不是僅靠反覆排練就能達到的,而創新技術幫我們實現了創意,它讓藝術發揮更大魅力。」
張藝謀擅長將中國人骨子中的浪漫通過極致的科技、影像來呈現。在2008年的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上,黃河之水天上來、破冰而出的冰雕五環曾帶給全世界震撼。
不僅如此,張藝謀還開創了「印象系列」,通過光影效果,將文化和科技融為一體,使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印象系列」還一度成為各個地方的旅遊名片,實打實地拉動了經濟增長。
圖片來源:印象劉三姐官方微博
「不管是2008年的奧運會,還是2022年的冬奧會,以及實景演出,張藝謀都已經運用了XR、VR方面的技術呈現。我相信對他來講有遺憾的地方,所以認為這個市場未來可以成長。」張毅分析道。
在與楊元慶的對話中,張藝謀曾說:「其實不僅是VR和AR,未來50年我們會步入一個影像時代。VR作為一個影像空間,我覺得是很有發展前景的。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在接觸漫畫,從我們的下一代開始影像會滲入血液。凡是所有跟影像相關的技術創新,我都非常關心。2030年、2040年,我們的孩子肯定會生活在一個影像的世界。」
大導演痴迷於新技術,已經成為近年來的一個行業現象。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雙子殺手》,冒著「賠本」的風險,也要採用120幀、60幀、24幀/3D規格。正在熱映的《阿凡達:水之道》前作《阿凡達》,曾真正開啟電影院3D觀影的熱潮。
「大導演們都追求技術創新來實現更好的作品,這是毫無疑問的。只是靠劇情本身或者拍攝本身做創新,客觀講偶然性會比較大。」張毅認為。
當然,張藝謀在的地方,資本一定也在。新技術如何影響內容產業,電影、實景娛樂或許會率先交出成熟的答卷。
記者|畢媛媛編輯 |董興生
封面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