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們的婚姻》,發現婚姻不幸的女人,往往有個「通病」

2022-03-27     雪落無塵

原標題:看完《我們的婚姻》,發現婚姻不幸的女人,往往有個「通病」

文|雪落無塵

《我們的婚姻》一度熱播,劇中的三個家庭,住在高檔小區,孩子上著高檔幼兒園,年收入超過百萬,但他們卻在各自不如意的生活中苦苦掙扎。

夫妻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在埋怨與失望中舉步維艱。

周國平說過:「婚姻的困難在於,如何在伴侶身上把快樂、理想和現實這三種原則有效地統一起來。」

深以為然。

兩個人在步入婚姻後,往往將戀愛時對彼此的期望全部帶進了婚姻,卻忘記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更忘記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看完《我們的婚姻》,發現婚姻不幸的女人,往往有個「通病」。

01

沈慧星:在期待平等與愛中努力抗爭

沈慧星,是一個帶了6年孩子的全職媽媽,她大學一畢業就結婚生子,沒有工作過一天。

她和丈夫盛江川相識於大學校園,在辯論賽的舌槍唇戰中互相欣賞而相戀。

同為名校金融專業的高材生,沈慧星意外懷孕,放棄了知名企業的offer,盛江川一路打拚,成為有名的投資人。

沈慧星一直以為,盛江川認可自己的觀點:全職媽媽的辛苦和價值,和爸爸是一樣的。

她不僅把女兒教育得禮貌獨立,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就連買房、搬家這樣的事,也能獨自搞定,關鍵時刻還能拿起電焊修理家具。

她期待老公認可她的獨立能幹,努力成為老公可靠的後盾,孩子堅強的依靠。

但這一切的一切,在搬進新家的那一晚灰飛煙滅。

那晚,盛江川發表了一番酒後真言:「我全憑一己之力,帶著咱們全家,實現了消費升級,咱們家整個躍升了一個階層……」

這個「一己之力」讓沈慧星從夢中驚醒,自己付出再多,在這個家裡永遠是不掙錢的那個。

更讓沈慧星失望的是,她想方設法混進投資圈分享會,在回答主持人提問時,盛江川責怪她讓自己很沒面子。

甚至說出了:「人家家庭主婦都老老實實地去看辣椒了,你可比她們厲害多了。」

在他眼裡,沈慧星就是個與社會脫節的全職媽媽,他只期望她能安安分分呆在這個角色里。

而沈慧星從來沒有忘記當初的夢想,期望著孩子上學後的重返職場。

甚至,在朋友婚禮的默契考驗遊戲中,自己明明愛吃楊梅,盛江川寫的卻是車厘子。

沈慧星6年來對老公的滿心期待,在那一瞬間化為烏有,幸福的婚姻似乎只是自己一個人的獨角戲。

胡因夢在《生命的不可思議》中說過:「要想維繫一份情感,期望愈少愈好,若是沒有任何期待,便能無條件地愛。但是我必須承認,我年輕時對人性的期望恐怕是太高了。」

誠然,有期望,必定有失望。

沈慧星期望家庭中兩個人的平等,所以她不明白,自己任勞任怨了6年,盛江川為什麼熟視無睹?

她更不明白,當事業與家庭發生衝突時,為什麼讓步的總是她?

沈慧星期待婚姻中的平等與愛,老公雖然嘴上認可,內心卻不以為然。

婚姻中,一方在期待中努力抗爭,另一方卻是表面應付,內心抗拒,最終只能是在失望中傷了感情,丟了婚姻。

02

蔣靜:在步步退讓的期待中無路可退

蔣靜,也曾是職場精英,因懷孕受不了降職降薪,憤然辭職,安心當起了全職媽媽。

她的老公陸維斌功成名就,掙錢養家,趾高氣昂地站在家庭的頂端。

正如蔣靜的口頭禪:「把老公當老闆,把孩子當事業,把家庭當職場。」

可在她不平等的家庭里,兒子耳濡目染,根本不尊重她這個媽,調皮跋扈,甚至以自己家房子大為由,霸占遊樂設施,讓蔣靜很沒面子。

看著沈慧星和老公的抗爭,她總是勸解:「人家是掙錢回來的,你應該讓著他。」

她心甘情願把自己放在家庭的最低層,哪怕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只當是理所當然。

她為了把自己出國旅遊的名額讓給父母,打上石膏裝受傷,不掙錢連孝敬父母的底氣都沒有:「要是錢花在娘家人身上,簡直跟伸手的乞丐沒兩樣。」

她明明知道伸手要錢的難,仍不願意放棄對老公的期待,期待他能對自己重視一些。

在沈慧星職場受挫時,她總是勸她:「你把老公伺候好了,不照樣有錢花?還不用看別人臉色。」

她僅僅是期望老公能有好臉色給自己,豈不知,老公的臉色是世界上最難看的。

當她以同事離婚的事試探時,陸維斌的回答讓她無言以對:「一個全職媽媽想要什麼賠償?難道按保姆的最高工資算嗎?」

她明明知道陸維斌有了外遇,半夜偷看著手機,卻在心底里期待,這只是自己的錯覺。

然而,殘酷的現實給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陸維斌的曖昧對象不只一個,而是在不斷更換。

可她依然掩耳盜鈴,想永遠躲在自己構築的夢中:「男人為什麼這麼傻呢?他為什麼就不能藏得不讓我發現呢?」

她寧願把老公手機里的女人想成客戶,也不願意面對現實,直到親眼看到他們一起走進酒店。

面對她的質問,陸維斌是那樣的理直氣壯:「我是帶她出去過幾次,但這種喝大酒的局,我不帶這種女孩,我難道帶自己老婆去陪呀?逢場作戲而已,有必要那麼認真嗎?」

這句「逢場作戲」讓蔣靜徹底醒悟,陸維斌在家裡才是逢場作戲,僅存的一點期待瞬間倒塌。

有人說:「婚姻從來不是以女性的寬容和賢惠取勝。」

蔣靜以百分百的寬容對待著老公,可卻在這場婚姻中輸得體無完膚。

她對老公的期待已經低到了塵埃里,只希望老公的外遇不被自己發現,得到的卻是得寸進尺。

她旁敲側擊地閒聊,期待能從老公的回答里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可得到的只是輕視與不屑一顧。

婚姻中,一方無限度地降低著期望值,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婚姻,而另一方卻在肆無忌憚中不斷打碎你的期待,最終只能是無路可退。

03

董思佳:在兩全其美的期待中苦不堪言

董思佳是一家投資公司的副總,老公李宇文是歷史學碩士,兩人原本在各自的領域裡打拚,但為了孩子,李宇文辭職成為全職奶爸。

李宇文的犧牲,董思佳表面上很感激,心底里卻把老公沒有工作當做很沒面子的事。

投資圈分享會的請柬上明明寫著「攜眷參加」,她再三思量,還是選擇了獨自前往,她根本沒有勇氣把「全職奶爸」的老公帶到眾人面前。

董思佳在公司里,從來不提起老公。甚至有一次和老媽電話談論時,被門外等候的助理無意中聽見,讓她瞬間勃然大怒。

她理所當然地享受著老公無微不至的照顧,心無旁騖地工作加班。甚至連老爸年年不落收到生日禮物,都一無所知。

或許有過一絲絲感動,但更多的依然是期待老公有個體面的工作。

終於來了一個機會,李宇文的教授請他加入「史志辦」的一個研究項目,董思佳想讓他藉機進入這個事業單位,這樣既能照顧家裡,又能讓自己很有面子。

可當事與願違時,她強硬地要求李宇文放棄參加項目:「有這時間,還不如在家帶孩子。」

她只是在自己的期待中思考,卻絲毫沒有站在李宇文的角度著想。正如李宇文對兒子說的:「你以為被理解了,實際上並沒有,你以為得到了,其實壓根沒有。」

他頂著社會的歧視,原以為會被理解,只想擠出一點點時間在自己的愛好上,卻大失所望。

當李宇文提出想工作的訴求時,董思佳斷然拒絕,她認為自己賺錢多,他賺錢少,理應全心帶孩子。

但她忽略了最重要的的一面,李宇文用5年帶娃的時間與付出,才成全了她引以為傲的經濟價值。

心灰意冷的李宇文提出了離婚,理由是追不上董思佳的腳步,而董思佳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才是這個家的支柱。

正如蔣靜對董思佳說的:「遇見你,是他最大的不幸,你親手摺斷了他的翅膀,卻又責怪他不會飛。」

誠然,董思佳在職場上所向披靡,年年全勤不休,一方面享受著老公的堅強後援,一方面又期望著老公事業在成。

作家馬德說過:「我慢慢明白了為什麼我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

董思佳生活工作雙豐收,明明可以幸福快樂,卻因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而苦不堪言。

家是講情的地方,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與其有著過高的期望,不如在相互成全中攜手未來。

04

看過《我們的婚姻》後發現,婚姻不幸的真相,藏在兩個字里:期待。

婚姻中的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幸福,但每個人對婚姻的期待不同,幸福感自然不同,

作家廖一梅說過:「大多數人在談論愛的時候,談論的都是需要,自我的需要。」

你認為你對家庭的愛是純粹的,但大多數情況下你的愛是有所期待的,包括對愛人與孩子的期待。

沈慧星,期待自我價值的肯定,在家庭平等的漩渦里苦苦抗爭;

蔣靜,期待愛與舒適的生活,深陷擔憂與猜忌中小心翼翼;

董思佳,期待掃清事業的羈絆,夾在現實與世俗中苦不堪言。

正視理想與現實的偏離,用心填補期待與生活的落差,哪怕是一地雞毛,也能過成風和日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c406016c2eaedb43b082be0e71753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