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分不清的進來看看

2022-03-17   耀眼生活

原標題: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分不清的進來看看

文/時針

農村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這裡面生活的人,大都安土重遷。他們大都生活貧困,但是還都遵守著祖先流傳下來的規矩。有的人稱之為習俗,有的人就說這是窮講究。但是不管怎麼說,農村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存在。

農村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根,好也好,壞也好,農村都是讓人神往的一個地方。一般逢年過節,都要回老家祭祖,在石碑上面,會寫著「故、顯、考、妣」,這幾個字。那麼這幾個字到底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可能有很多人並不能很好的區分開,也有的由於不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在村裡鬧出笑話來。所以小編特意更文一篇,向大家科普一波「故、顯、考、妣」,到底是啥意思。

墓碑的發展

要說墓碑上面的字,咱先得講一下墓碑的發展。歷史發展到今天,墓碑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它大概是經歷了四個階段。

入土為安,墓而不墳

古代講究的是入土為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去世之人的遺體,是比較看重的。但是他們起初將人埋葬之後,並不會留什麼標記,一般也不會返回去祭祀。一說他們畏懼死亡,個人覺得他們應該是不想面對已故之人的思念之情。這是墓碑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即墓而不墳階段。

墓碑階段,墓而墳

隨著時間的發展,隨著文化的積累,精神文明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然後逐漸演化出要對逝去的人寄託哀思之情,為了好找尋,起初是用石塊做標記,後來又發展為用木碑,由於木質的不耐腐蝕,後面便開始演變為石碑。

為了區分,就需要在石碑上刻字,為了表明逝者身份,逐漸演化出不同的叫法。這也是與今天所講的墓碑上的文字有很大的關係。

無墓碑階段,不墳不墓

隨著時代的發展,墳地占用太多,一墓難求又逐漸凸顯出來,隨之又開始流行海葬。火化之後,將遺體骨灰撒入大海,回歸自然。

但是這種無墓碑的階段,目前還沒有完全普及,目前來看僅僅是一個趨勢。但是從目前人們的觀念之中,第二種方式更為人所接受,尤其在廣大的農村。有很多老一輩人守著那裡,他們安土重遷,堅守著村裡的一切。而已故的先人,也是他們所挂念的之一。「這裡是我們的根」,老爺子如是說。

今天咱就墓碑上的文字「故、顯、考、妣」,展開討論。

「故」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故即過去的。這裡和已故連用,指的是已經過世的某某先人。一般來說,只要是墓碑上,用的最多的就是這個「故」字。指的就是過世的某人之墓,不分輩分,長幼皆宜。

「顯」與「先」同音,「先」一般是指已故之人上面有親人,並且後世子孫並沒有什麼顯赫之人。在身份上,仍然是一個普通人,多用先。「顯」指的是已故之人上面已經沒有親屬了,後世子孫混的比較好,為了表示對於已去世之人的尊重,多用「顯」字。

就和以前,有地位的去世用「薨」,老百姓去世委婉一些叫「走」,不然叫的更難聽。

考、妣

這裡的考可不是考驗,考試的考。這個考字一般和妣連用,代表父母。先考代表已經去世的父親,先妣代表已經去世的母親。因此在中國古代一個成語「如喪考妣」,代表這個人非常的傷心,就像是父母去世了一樣。

時針說

本文中對於故、顯、考、妣這幾個字的解釋相信大家都明白了。等到過年過節回家的時候,可別因為看不懂意思而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再者就是不管墓碑將來發展成為什麼,對於先人的思念與假如真的進入沒有碑沒有墳的時代,你會選擇這樣的一種方式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