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高質量發展道路,蘇州銀行一體化經營初顯成效

2023-12-06     野馬財經

原標題:堅持高質量發展道路,蘇州銀行一體化經營初顯成效

資產質量持續優化。

作者 | 孫曉

編輯丨高遠山

來源 | 野馬財經

眾多行業當中,銀行業一直被當做「經濟的血液」。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釋放出回暖的信號。尤其是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各地消費復甦,預示經濟已經開啟回暖模式。在這一輪經濟周期築底並走向復甦期間,一批特色化、精細化經營的城商行逐漸脫穎而出。

最近完成高管增持計劃的蘇州銀行,便是其中之一。

11月28日晚間,蘇州銀行發布公告稱,截至11月27日,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自有資金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累計增持該行股份50萬股,占該行總股本的0.0136%,增持金額合計310.6萬元。

蘇州銀行圍繞「規模」與「規範」並重的發展要求,蹄疾步穩推動「集團一體化經營」構築競爭發展優勢,在「蘇式」金融實踐中持續貫徹落實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這次的高管增持,則再次證明了其管理團隊對市場環境和自身發展的信心。

圖源:易維視

經營層看好成長價值

整體看來,蘇州銀行的此次增持是經營層對自身成長價值信心的全面表達。

蘇州銀行在公告中指出,除本次自願增持計劃實施過程中負有增持義務的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外,2023年11月10日至11月28日,蘇州銀行另有部分監事、中層管理人員(總行部室及分支機構負責人等)及其近親屬(父母、配偶等)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本行股票183.62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人民幣6.12元至6.56元。

從資本市場來看,蘇州銀行此次增持計劃的實施,獲得了投資者行動上的投票。

11月27日,蘇州銀行獲深股通增持39.62萬股,最新持股量為6988.89萬股,占公司A股總股本的1.91%。11月28日,蘇州銀行獲外資買入52.22萬股,占流通盤0.01%。另據wind數據,12月5日,蘇州銀行主力資金凈流入203.62萬元,占當日成交量的3.02%。

圖源:易維視

在機構層面來看,蘇州銀行也在被專業投資者看好。根據公司公告,蘇州銀行在11月就接待了48家機構調研,機構類型包括QFII、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和陽光私募機構,其中不乏中庚基金、嘉實基金、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中信建投證券、泰康資產、紫金保險、三井住友QFII等知名機構。

事實上,蘇州銀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的原因,除了本次高管增持增加了市場信心外,主要還在於其優秀的基本面,這一點,在剛剛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到。

凈利潤同比增長21%,資產質量保持穩健

江蘇是國內經濟發達的經濟省份之一,其民營企業活力和韌性、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為12.29萬億元,增量5500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江蘇實體經濟持續保持增長韌性,市場主體總量1454萬戶,新登記137萬戶。依託區位優勢,蘇州銀行積極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今年前三季度,蘇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1.88億元,同比增長1.63億元,增幅1.81%;實現凈利潤39.21億元,同比增長21.03%,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62億元,同比增長21.36%。

另外,資產總額達到5835.1億元,較年初增長589.61億元,增幅11.24%;公司各項貸款2893.7億元,較年初增長387.36億元,增幅15.46%。各項存款3627.89億元,較年初增長464.41億元,增幅14.68%。

要讓企業自身的生態實現可持續,除了從土壤中汲取養分,還要保證主幹的良性生長。對於銀行來說,資產就是「主幹」般的存在,因為即使其他經營指標非常出色,如果產生較多的不良貸款,可能會影響利潤、甚至發生虧損造成較大經營風險,最終影響銀行的健康發展。

因此,資產質量是考察銀行經營質量的重要指標。從蘇州銀行的財報中發現,其資產質量在持續優化。

圖源:易維視

截至2023年9月末,蘇州銀行不良貸款率0.84 %,較年初下降0.0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524.13%,資產質量持續保持在穩定水平。資本充足率為13.15%,一級資本充足率8.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37%。流動性比例78.50%,流動性覆蓋率134.91%。

從風險管理角度看,無論是衡量風險的過去式指標不良貸款率,還是抵禦風險的未來式指標撥備覆蓋率,蘇州的各項指標符合監管要求,處於穩健合理水平。

錨定科創金融、綠色金融、民生金融

放眼全國,城商行數量已逾百家,想要在強敵環伺中突圍,中小銀行既要保存實力,又要謀取更大發展,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回歸最集中的領域和客群,構築明確的「能力圈」,成為某一類業務、某一類客群或某一類產業的首選機構。

圍繞客戶滿意度,蘇州銀行錨定科創金融、綠色金融、民生金融等特色業務,打造出一套「蘇式」金融產品標籤和服務標籤。

蘇州銀行深耕江蘇製造業資源稟賦,加大對實體企業貸款投放力度,進一步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尤其是重點聚焦四大主導產業以及細分優勢領域,持續加快科創金融產品開發和模式創新,向科創實體企業輸送金融活水。

截至2023年9月末,合作科創企業超9600家,較年初增長近20%;科創企業貸款餘額超34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30%;「智改數轉」授信戶數、智慧財產權質押登記項目筆數均位列蘇州市第一。

圖源:易維視

數字化浪潮來勢洶湧,金融機構也在不斷轉型升級和收穫紅利。這是因為數字化一方面能夠賦能業務經營,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運用大數據和金融科技手段,能令銀行做到精準識別客戶,並在產品服務方案上實現差異化服務、精細化管理,讓整個銀行機構進入正循環增長通道。

蘇州銀行顯然也在用數字化發掘新增量,運用大數據和金融科技手段,圍繞「精準識別、管理賦能」等方面,提升主動發現綠色能力,發掘潛在綠色目標客戶,並在產品服務方案上實現差異化服務、精細化管理。直觀的從產品規模來看,截至2023年9月末,蘇州銀行綠色信貸餘額近3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60%。

無論是宏觀的經濟層面,還是微觀的企業層面,都是由人構成。因此,深耕民生金融領域是銀行做實體經濟服務的重要落點,做好民生金融就等同於做好了最深、最廣的客戶積累。

依託社保卡,蘇州銀行打通了社保、醫療、交通、教育、旅遊、消費等生活場景,三代社保卡制發卡量近415萬張,在業務覆蓋的廣度上做好了鋪墊。

在民生金融服務深度上,蘇州銀行從就醫與辦事兩個層面為客戶提供便利。

一方面,「蘇醫慧」項目對接全市52家醫療機構及社區衛生中心,項目累計服務超6312萬人次;鋪設30家「蘇州醫保便民服務站」合作服務網點,承接醫保多項業務經辦及諮詢;成為市「先診療、後付費」項目首批合作銀行,開發落地配套產品和系統。

另一方面,蘇州銀行與蘇州市人社局在原省人社廳「就近辦」業務41項高頻事項基礎上,合作推出2023版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就近辦」業務事項目錄,在87個網點實現「就近辦」業務種類大擴容,助推人社「就近辦」服務提檔升級,滿足企業群眾「就近辦」「多點可辦」訴求。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種種跡象表明,無論規模的穩健增長,還是凈利潤的持續上揚,亦或是管理與經營層在對自身成長價值的自信度上,蘇州銀行在業績和價值方面都有足夠的上升潛力。

你或者身邊的朋友使用過蘇州銀行的服務嗎?感受怎麼樣?留言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c37d8525c06b97559c2d915d954af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