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百年國漫崛起,《三體》仍被狂噴,看看國漫的起源,不慚愧嗎

2023-01-03     浩然文史

原標題:喊了百年國漫崛起,《三體》仍被狂噴,看看國漫的起源,不慚愧嗎

喊了百年國漫崛起,《三體》仍被狂噴,看看國漫的起源,不慚愧嗎

《三體》動漫里的羅輯

最近超級IP《三體》的動畫版終於上映,但口碑卻一再塌房,這再度引發人們對國產動漫的熱烈討論,自前些年的《大聖歸來》上映後,每一年都有「國漫崛起」的聲音。事實上,與日本這樣的動漫大國相比,中國的動漫發展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好在有一群動漫製作人始終沒有放棄「國漫崛起」的夢想。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早在中華民國時期,中國的動漫行業就已開始起步,當時即有這樣一批動漫人,在令人難以想像的艱苦條件下,完成了中國動漫從無到有的突破,而且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

一、動漫製作人的誕生

100年前,動漫行業還不像電影行業那樣,有著較為完整的製作流程與工藝。與電影相比,卡通片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要有一批專業的繪畫者,然後才能運用技術將其製作成影視作品進行播放。民國時期,中國並沒有專門的動漫繪畫專業,那麼卡通片的繪製者從何而來呢?

在中國動漫史上,有一些無法繞開的名字,其中最為著名的即是民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萬氏兄弟」。年齡最大的萬籟鳴自小痴迷於繪畫,他在沒有接受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下自己學習、描摹前人的繪畫作品。高中畢業後,萬籟鳴在南京的一所學校,從事謄寫、蠟刻講義之類的工作。此時的他依舊堅持繪畫,在他百無聊賴之時,將自己的畫作投給剛剛發出招聘公告的商務印書館,對此不報任何希望的他,卻意外被商務印書館美術部聘用。1919年,萬籟鳴開始在商務印書館工作,並將他三個弟弟帶到上海,幫助他們尋找專業的繪畫老師,以提升繪畫水平。

萬籟鳴

伴隨著萬籟鳴與他三個弟弟繪畫水平的不斷提升,萬氏四兄弟的名氣在上海日漸高漲。萬籟鳴在上海主要為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兒童世界》繪製封面與插畫。要知道,給孩子看的東西往往是最難做的,因為孩子對此是否喜歡很容易看出來,正是在多年的磨練中,萬籟鳴被商務印書館送往一位法國旅滬畫家門下,專門從事西洋繪畫技術的學習。

萬氏兄弟之所以為人稱道,除了其高超的繪畫技術外,還在於其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當時的上海是全中國電影藝術最發達的城市,大量歐美卡通片傳入上海,給萬氏兄弟以巨大衝擊。根據萬籟鳴的回憶,當他第一次看到卡通片時,他為之震驚,原來筆下的人物竟然是可以動起來的。這不禁令他產生了做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動漫的念頭。

迪士尼動漫給萬氏兄弟很大的衝擊

二、萬氏兄弟與卡通片

想法一旦產生,萬籟鳴便無法無動於衷,很快他淘到了一台破舊的「木殼攝影機」,並找人將其改造為帶有逐格放映功能的攝影機。萬氏四兄弟開始在一間小房子裡琢磨,如何利用這台破舊機器製作出可以「動」的卡通片。很快,財力雄厚的上海影業公司得知萬氏兄弟的舉動,決定拿出專項資金幫助他們,商務印書館也對萬氏兄弟的工作進行最大限度的支持。

民國時期的電影放映機

在一次次失敗後,萬氏兄弟各自分工,逐漸掌握了製作卡通片的工業流程與相關技術。他們到處拉贊助,又通過努力搞到了另一台攝影機,並與原先的機器聯合組裝改造成一台「合成機」。1926年,中國第一部卡通短片《大鬧畫室》由萬氏兄弟正式發行。經由這部卡通片,萬氏兄弟被長城畫片公司聘用,公司不但給他們安排正式工作與資金支持,還解決了萬氏兄弟製作動漫最大的難題,那就是技術問題。長城畫片公司的創辦人梅雪濤曾前往美國電影學校留學,在技術方面沒有問題,但他的缺點在於不會繪畫,急需有經驗且會繪畫的萬氏兄弟這樣的人才。雙方一拍即合,開始就中國的卡通片製作展開深度合作。

萬籟鳴、萬古蟾與萬超塵三兄弟

萬氏兄弟不僅在製作卡通片方面顯露頭角,還時常在真人電影中擔任特效技術員,將卡通特效技術運用到真實電影中。1932年淞滬會戰爆發,1933年,上海聯合影業公司邀請萬氏兄弟出面製作反日題材的卡通片。在資金支持下,萬氏兄弟先後製作出《同胞速醒》、《精誠團結》等卡通片。這不僅拓展了卡通片的題材,而且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隨後的幾年裡,萬氏兄弟在題材上「四面出擊」,或改編寓言通話,或以抗日救國為主題,或以兒童教育為主題,製作出不少生動的卡通片。1935年,萬氏兄弟製作出中國第一部有音效卡通片《駱駝獻舞》,再度將中國的卡通片製作推向新的高峰。

《駱駝獻舞》

三、《鐵扇公主》大獲成功

全面抗戰爆發後,萬氏兄弟為繼續從事卡通創作,不得已躲避至租界內繼續展開工作。當時的上海灘,迪士尼的《白雪公主》正在火熱上映,引發一陣「白雪公主」熱。迪士尼在中國的成功,對中國本土的卡通製作人產生了巨大影響。

《白雪公主》

在新華聯合影業公司的支持下,導演方沛霖帶著《鐵扇公主》劇本找到了萬氏兄弟,希望與之展開合作,仿效美國迪士尼的製作模式與劇情設計,取得與《白雪公主》一樣的轟動效應。為支持萬氏兄弟的工作,影業公司建了一座可以容納三百人同時創作的大畫室,希望可以在1940年春季前,將《鐵扇公主》製作完成。

為取得良好效果,《鐵扇公主》的製作流程與工藝完全仿效迪士尼公司。例如萬氏兄弟在吸取迪士尼經驗的基礎上,要求繪畫師在繪製人物形象時,先以真人演員進行人物扮演,隨後根據真人演員的樣貌進行描摹。在創作《鐵扇公主》的過程中,每天在畫室埋頭創造的畫師便有近三百位,公司原本希望在1940年春能完成製作,但工作量如此龐大,《鐵扇公主》直至1941年11月14日才算完成。11月19日,《鐵扇公主》在上海租界內的兩大電影院上映,取得轟動效果,票房一路高漲,評價極其之高。

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

可惜的是,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對歐美國家正式宣戰,次日日軍在上海向公共租界與法租界進軍,上海全境淪陷。萬氏兄弟本想借《鐵扇公主》的成功,繼續創作第二部卡通長片,卻沒料到戰爭的爆發使他們不得不離開上海。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萬氏兄弟才得以重啟卡通事業,萬氏兄弟中的萬超塵前往美國考察動漫行業,萬古蟾前往北平擔任中國電影三廠美工科科長,後先後前往南京、上海、香港從事卡通製作,萬籟鳴也來到香港從事卡通片製作。但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受制於戰爭的影響,中國再也沒製作出像《鐵扇公主》那樣的卡通長片,實為一件憾事。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萬籟鳴成為《大鬧天宮》的導演,這部卡通片成為中國動漫行業無法繞過的里程碑。

《大鬧天宮》

文史君說

民國時期的卡通片製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良的過程,《鐵扇公主》的上映更是將中國卡通片事業推向頂峰,而這離不開萬氏兄弟的辛苦付出和探索。民國時期的動漫製作工藝在今天看來雖然十分簡陋,但若考慮到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情況,我們也不由得對這些先輩的付出表達無比的敬意。正是有了他們做出的開創性工作,才為後來新中國的動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田佳佳:《民國時期國產動畫片的興衰歷程》,《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

殷福軍:《首批中國動畫片及作者的考證》,《電影藝術》2007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c2db286b9bfdf8b9c690864d86fa1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