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以歐洲王子命名,它古代叫什麼?未來會改名嗎?

2022-08-05     一耿歷史

原標題:菲律賓以歐洲王子命名,它古代叫什麼?未來會改名嗎?

提到歷史上脫亞入歐,全盤歐化的亞洲國家,可能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和新加坡等等國家,但其實在亞洲,最早開始脫亞入歐而且在現代歐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恐怕非菲律賓莫屬了。菲律賓的歐化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菲律賓人的名字,就完全是歐式的。而且是從姓到名乃至全名的結構,都完全是歐洲式的。而在菲律賓排名前列的大姓,比如德·拉·克魯茲、加西亞、雷耶斯、門多薩、桑托斯、弗洛雷斯和岡薩雷斯等等,無一例外全部都是西班牙姓氏。現代菲律賓人所取的正式名字也基本全是西班牙和美國流行的名字,雖然也有部分人會取本地語言的名字,但通常不用於正式場合,其地位和中國人的「小名」類似。

公元19世紀菲律賓的三個名人,姓氏分別是雷扎爾、德爾皮拉爾和彭斯,完全歐化的姓氏

此外,菲律賓也是亞洲英語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全國1億零600萬人口裡,有差不多六成的人能夠流利地說英語,這一比例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排名第二。而另外一個能夠體現菲律賓歐化特徵的就是菲律賓這個國家的名字了。「菲律賓」這個名字來源於菲律賓在殖民時代的宗主國西班牙,源自公元1556年到1598年西班牙國王的腓力二世(Philip II)的名字。

公元1542年,西班牙探險家魯伊·維拉洛波斯率領艦隊抵達了今天的菲律賓,開啟了西班牙殖民菲律賓的時代。之後不久,他就把這個群島稱為了菲律賓(Las Islas Filipinas),以向當時還是王子的腓力致敬。而腓力後來在西班牙國王寶座上坐了超過40年時間,但他卻也從來沒有到過這塊以自己命名,而且大塊區域當時都處在自己統治之下的土地。所以菲律賓這個國家到現在也還是以一個從來沒有踏足過本國領土的人命名的。

菲律賓國名來源於這個人——腓力二世

所以菲律賓確實完全是一個由歐洲人按照歐洲習慣取的歐洲名字,那麼在歐洲人到菲律賓之前,菲律賓又叫什麼呢?可能看到這個問題,許多朋友會首先想到蘇祿這個名字。確實在中國的古籍里,曾經用這個名字稱呼過菲律賓。不過蘇祿雖然確實是菲律賓歷史上的一個政權,但當時它所統治的主體是位於今天的印尼和馬來西亞,只是其核心區域位於今天菲律賓西部島嶼。

歷史上的蘇祿蘇丹國

而另外一個許多國人熟悉的名字是呂宋。呂宋這個詞在菲律賓本土語言里其實是指木質的搗米錘,後來成為了菲律賓最大島嶼的名稱。而呂宋也是菲律賓歷史上的一個古國,其統治範圍涵蓋了包括今天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在內的菲律賓北部廣大區域。後來在西班牙統治了菲律賓之後,一些中國古籍甚至還因為呂宋已經被西班牙所統治,所以把西班牙本身稱為呂宋,而把處於西班牙統治之下的菲律賓稱為了小呂宋。這也是直到近代還有一些國人將菲律賓稱為呂宋的主要原因了。

呂宋地區

但是呂宋雖然是指今天菲律賓的主體區域,但卻仍然還是菲律賓的部分區域,不能代表整個菲律賓群島。除了蘇祿和呂宋,中國的古籍里還曾經把今天菲律賓北部的一些島嶼稱為麻逸或者麻逸國。比如宋朝人趙汝適所著的《諸蕃志》里,就曾提到南海中有個群島叫麻逸。現代一般認為麻逸是指今天菲律賓的民都洛、卡拉棉、巴拉望等中北部島嶼。

而這些中國古籍里提到的菲律賓部分島嶼的名稱,也差不多就是歐洲人到達菲律賓之前,外界對菲律賓這些島嶼僅有的比較確定的稱呼了。因為菲律賓本土歷史記載極為稀缺,而且古代菲律賓並沒有出現過統一了整個菲律賓群島的政權,所以菲律賓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其實確實不存在一個能夠涵蓋整個菲律賓群島的統一名稱。

菲律賓歷史上的馬哈里卡群體

這也是為什麼菲律賓人雖然對本國國名源自歐洲也不太滿意,但在二戰後獨立數十年了卻仍然沒有更改國名的原因。因為找不出一個能讓全國人都接受的替代名稱。在1978年,當時菲律賓的一名參議員曾經提議將菲律賓國名改為「馬哈里卡」,這個詞在古代呂宋地區是指當地的自由武士階層,也泛指自由民。後來菲律賓的兩任總統,包括其現任總統杜特爾特都曾經公開表示支持將菲律賓國名改成「馬哈里卡」,以消除現在這個國名里的殖民色彩。但是到目前為止,這種提議還是只停留在口頭提議階段,並沒有實質性的在法律層面進行推進。

今天的菲律賓

除了馬哈里卡之外,近年來菲律賓人提議的備選國名還有含義為「兄弟」的卡帕提蘭,含義為集會的「卡提普南」以及把菲律賓三個主要區域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的名字組合在一起的呂茲米棉蘭等等,但因為也都很難得到全體國民的一致支持,而且更改國名也會付出很多成本,所以一直也沒有付諸行動。但不管怎樣,「菲律賓」這個名稱其實在菲律賓國內受歡迎程度也並不算高,所以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菲律賓更改國名還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c17f2dc040c0b078d7288e1a02d6c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