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燒烤也就紅一時?想多了,人家1萬年前就愛擼串了

2023-04-20     浩然文史

原標題:淄博燒烤也就紅一時?想多了,人家1萬年前就愛擼串了

淄博燒烤也就紅一時?想多了,人家1萬年前就愛擼串了

#歷史開講#

淄博燒烤火到讓人懷疑人生,但如果你認為淄博燒烤只是新晉網紅,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淄博燒烤火了有些年頭了,算起來,得有1萬多年了。

就在前不久,淄博臨淄趙家徐姚遺址入選2022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那這個考古發現和淄博燒烤有什麼關係呢?

還真有關係!

因為人們從該遺址中發現了一些燒烤食物遺存。

原來早在1.3萬年前,淄博人民就已經開始他們的燒烤盛宴了。

烤著烤著,時間就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網紅城市淄博成了齊國都城,燒烤由此進入了齊國國君的食譜。這可不是我瞎說,《戰國策·魏策二》中就有記載,那位九合諸侯的齊桓公半夜餓得睡不著了,廚子易牙專門為他做了一大桌燒烤,「 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桓公擼完串串,才心滿意足地睡覺去了。

到了漢代,淄博燒烤的熱度還是不減當年啊。20世紀70年代末,考古人員從淄博境內發掘了一座西漢墓葬,當中就出土了一件專用於燒烤的青銅方爐,設計既精巧又科學,是國家一級文物。咱就是說淄博燒烤是真火,火的還有文化底蘊。漢代是個大一統時期,燒烤也走進了全民燒烤時代。

一、漢代的燒烤風氣

漢代的飲食水平,比前代有了大幅提高,烹飪技術也有顯著發展,但人們對燒烤的熱愛不減當年。大文學家枚乘在《七發》中就把「薄耆之炙」列為「天下至美」之一,所謂「薄耆」,就是把畜獸脊背肉切成薄片,這種肉片烤熟後異常味美,所以才讓枚乘念念不忘。

淄博燒烤火遍全網,全國同胞不遠萬里,都要到淄博擼一串,很多人直呼,中國哪個城市沒燒烤啊,幹嘛非要去淄博吃!這話說對了,各大城市確實都不缺燒烤。不信你看看漢代的燒烤地圖:

從出土的漢代畫像磚石來看,當時的燒烤遍布全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少不了吃燒烤的。

這還不是最牛的,最絕的是天上的神仙他也愛這一口!

漢代人崇拜西王母。在山東嘉祥武梁祠出土的西王母畫像石上,就刻畫著一個羽人畢恭畢敬地向西王母進獻烤串。

山東嘉祥西王母畫像石

吃燒烤,咱老祖宗發明了三個吃法:燔、炮、炙。

啥是燔呢?就是直接把肉放在火上烤,類似於今天的烤肉。

炮呢,就是把食材用草或者濕泥包起來再放到火中烤,類似於今日的叫花雞。

而炙,才是烤串,把肉串起來放在火上烤,和現在的烤串相差無幾。從出土資料來看,比較常見的燒烤就是炙這種做法。比如山東臨沂出土的東漢畫像石上就有人在烤肉串,山東長清孝堂山祠堂畫像石上也刻有兩人面對面在烤爐前烤肉串的情景。

1967年,山東諸城前涼台出土了一塊漢代庖廚畫像石,上面有一個人正跪坐於長方形烤爐前烤肉串。他左手翻串,右手扇火,爐子前還有一大盆串好的肉串,正有人往上放串。

我都怕他突然開口吆喝:老闆娘,給我這兄弟再來十串大腰子!

漢代燒烤畫像石

你知道淄博燒烤為啥這麼火嗎?

我覺得,淄博燒烤突破了階級之分!不管窮富貴賤,都得小餅烤肉加蘸料。給你一個小火爐,治癒靈魂,釋放焦慮,這,才是淄博燒烤最吸引人的地方!

不過,咱們大漢的燒烤,吃的主要還是有錢人,普通人想吃燒烤,估計得安排在祭祀或者節慶,平時很少吃到。關羽就很喜歡燒烤,《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 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關羽受了傷,也沒耽誤他擼串喝酒。

二、漢代燒烤食材有哪些?

中國人吃燒烤,那是「萬物皆可烤」。凡是入了你眼的活物,沒有一個能活著離開烤爐。不僅有牛、羊、豬、狗等家畜,雞、鴨、鵝等家禽,還有鯽魚、鯉魚、泥鰍等魚類。一些野味更是必不可少,比如鹿、野豬、野雞、兔子、大雁、麻雀等。

燒烤,南北口味也不大一樣。楚地人的口味比較獨特,《楚辭》記載,楚地人民喜歡烤烏鴉。烤烏鴉是啥味,咱根本不敢想!雖說烏鴉不是保護動物,但白頸烏鴉可是一級保護動物啊,要是被你烤了,真能判個幾年。

蟬、鵪鶉、黃雀也很受漢代吃貨的青睞。單說這蟬吧,北方人民好像很愛吃蟬,各地對蟬的叫法也不一樣,山東有叫「截流」的。今天吃蟬喜歡油炸,漢代喜歡燒烤。陝西歷史博物館藏有一件烤爐,兩邊分別放著用簽子串好的4隻蟬。在河南地區也發現了類似的烤爐,上邊也有烤蟬。

我小時候吃過烤蟬,是比油炸的香!原來燒烤能火上萬年,是有道理的啊!它是真的香啊!

漢代烤蟬

中國人對動物內臟,那是情有獨鍾啊。什麼肝、腸、肚兒的,都能串起來烤。《西京雜記》記載,劉邦愛吃烤鹿肝、烤牛肝,在做泗水亭長時就喜歡,當了皇帝後更是喜歡,常常讓廚子做著吃。真是烤肝就酒,越喝越有。現在燒烤中的烤雞肝、烤鴨腸,估計還是從漢代傳下來的。

沿海人民喜歡烤海鮮,《齊民要術》專門記載了一些燒烤海鮮的做法。

不過,你有沒有發現,漢代有烤肉的,烤肝的,烤蟬的,還有烤鳥、烤海鮮的,就是沒有烤蔬菜的?漢代的畫像資料中與燒烤有關的,也都是肉!

你愛吃的烤韭菜、烤青椒、烤茄子、烤金針菇、烤土豆片,擱漢代,根本不入流!人家擼就擼肉串,高級上檔次。

三、漢代燒烤工具有哪些?

淄博燒烤有個標配,就是每桌給上一個小烤爐,炭烤師傅把串串烤個六七成熟就拿上桌,食客們再自己烤,一邊烤,一邊侃,吃的是燒烤,但享受的是烤的過程。

烤爐這個東西,論設計性,還得看老祖宗。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了專門的燒烤器具,也就是烤爐,一般是方形或長方形,偶爾也有圓形,材質以鐵、銅為主,因為傳熱性好啊。

1969年,西安延興門村出土了一件方形銅烤爐,爐身份上下兩層,上層底部有鏤孔,下層是淺盤式的四足底座,承接炭灰。這樣看,漢代的烤爐和現代的烤爐差不了太多,而且漢代的烤爐似乎還更注意環保呢!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烤爐,設計更精妙。在烤爐四周居然裝上了銅環扶手,四足還帶有輪子,方便挪動。烤爐還在兩側設有一對方形扣,用來放置烤好的肉串,防止變涼,影響口感,可以說是相當貼心了!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烤爐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煙火氣不等於煙,漢代燒烤不是用一般的薪柴,而是要用木炭,好炭才能烤出好肉。木炭「不煙不焰」,還能給吃貨創造一個乾淨溫馨的就餐環境。桑木炭質地堅硬味辛,可以久燒,在燃燒過程中也不會爆裂飄灰,乾淨衛生,還能增加食物的香味,所以在漢代最受歡迎。張家山漢簡《奏讞書》就有「桑炭甚美」的盛讚。

文史君說

人類終究不過是腸胃的奴隸,凡有人煙處,皆有燒烤攤。世間美食不可辜負,人生苦短當盡歡,一串解千愁,燒烤要及時。連燒烤專列都開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參考文獻

李欣:《考古資料所見漢代「燒烤」風俗》,《四川文物》2016年第1期。

楊艷軍:《從濟源地區出土文物看漢代的燒烤文化》,《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bf7f9e17aa0ed4b713aa5598add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