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神醫」張仲景、華佗、董奉,個個醫術非凡!

2022-07-26     言語者

原標題:「建安三神醫」張仲景、華佗、董奉,個個醫術非凡!

東漢末年在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醫聖」 ;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尤其以創麻沸散(臨床麻醉藥)、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與東漢時期的華佗和董奉被稱為「建安三神醫」。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外科聖手」——華佗

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杏林春暖」——董奉

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侯官縣董墘村(今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少年學醫,年輕時,曾任侯官縣小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面練功,一面行醫。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只要重病癒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癒者栽杏1株,後世稱頌「杏林春暖」。董奉由於醫術高明,人們把董奉同當時譙郡的華佗、南陽的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歡迎關注、留言、評論、轉發、收藏,帶你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b82897cd51cf0bf068cd6dba78e45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