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與「迫害狂」:穿越時空的控訴者,反封建不分時代

2023-11-21     一畫書畫

原標題:賈寶玉與「迫害狂」:穿越時空的控訴者,反封建不分時代

可能會有人問《狂人日記》里的「迫害狂」為什麼會和賈寶玉有聯繫?一個是世家大族,溫文爾雅的富家公子,一個則是村裡被人以異樣眼光看待的迫害狂,但是重讀《狂人日記》和《紅樓夢》之後,會隱約發現二人在精神世界確實是存在某種聯繫的。

格格不入的社會存在

在《狂人日記》中,「迫害狂」明顯是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語無倫次,多說荒唐之言,從其日記里可以看出,在當時的社會中,「狂人」的行為是和當時的社會,當時人的邏輯是不一樣的。

似乎在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是在為迫害他,吃他做準備,他自己走在街頭,認為所有人都在議論他,都在想他們商量如何害他,即使是自己的兄長找來的郎中他也以為是劊子手。

「但是我有勇氣,他們便越想吃我,沾光一點這勇氣。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他時時刻刻都在觀察周圍的人,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觀察他們生活在這個「吃人」的社會,時時刻刻都在準備吃人,甚至連自己可能也吃過人,只是自己不自知罷了。

但是在這背後,不是「迫害狂」與這個社會的格格不入,相反他只是比平常的人更深刻認識到了這個社會,在他超前的眼光下,認識到了這歷史其實是吃人的歷史,「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覺,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這充滿了「狂人」亦是魯迅先生對這吃人的歷史的抨擊,而吃人的不是歷史本身,而是「仁義道德」籠罩下的歷史,其實就是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便是封建禮教對於人們的迫害,造成了國民的劣根性,只是人們都不自知,只有「狂人」自己認識到了。

所以他在這個社會是寂寞的,沒有人可以理解他,所以他才在最後發出那聲吶喊「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他希望還有一個沒有被封建禮教所洗腦的正常人,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他一般能看清楚這吃人的社會,將他們儘早從這個滿是仁義道德的吃人的歷史中解救出來。

而賈寶玉也和這個迫害狂一般,他們都是孤獨的,但是人們卻很難聯想到,賈寶玉生活在一個世家大族裡面,自小被祖母當做寶貝一般,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人,在家裡還有一幫小廝跟在後面,生活起居有一幫小丫頭服侍,這在很多人看來都是自己的理想生活,怎麼可能是孤獨寂寞,和社會格格不入的人呢?

其實他的格格不入從足歲抓鬮的時候開始的,他抓的不是筆墨紙硯,而是女孩子的脂粉胭脂,而對他滿懷希望的賈政那個時候就開始不喜歡他,認為寶玉以後註定是好色之徒,不會走仕途經濟的道理。而他的態度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而賈政對他的期望便是熟讀四書五經,將來考取功名也算是光宗耀祖,而寶玉卻和那個時代的人不同,他認為除了四書之外還有很多別的書可以看呢。

還有《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寶黛共看《西廂記》,黛玉稱其為「淫詞艷曲」,《西廂記》在那個時候因為其反封建性,被列為禁書,而賈寶玉不去看四書五經,而是看這被禁的「淫詞艷曲」,這在以讀書走仕途經濟的社會是不為其所容的。

寶玉的性格也是格格不入的,在很多人看來寶玉是「痴傻」的性格,「成天瘋瘋癲癲」、「有些呆氣」、「混世魔王」,他們中間,包括賈政,寶玉的小廝,甚至是賈母,王夫人,都不是真正理解他,他們眼中的寶玉不過是痴人罷了,但是比《狂人日記》中「迫害狂」幸運的是寶玉有個完全懂他的人,那便是黛玉,黛玉不會覺得寶玉「痴」、「瘋」她知道寶玉討厭走仕途經濟的道路,黛玉也是無條件支持他。

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原因

狂人和寶玉的共同點都是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他們以為狂人是迫害狂,是異於常人的。他們以為寶玉是「瘋瘋癲癲」,也是和他們思維不同。與其說二者有相同性,倒是不如說二人又一定的傳承關係。

寶玉認為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一是因為他對於這個社會的不認同,在男權社會,與生而來的渾濁,尤其是體現在賈府,賈珍的驕奢淫逸,賈政的迂腐不堪,賈雨村的虛偽忘恩,男權社會中,男人可以胡作非為,被功名利祿異化得渾濁不堪,而在寶玉身邊的女子,卻被封建禮教所束縛,被封建社會所荼毒,他們在這個男權社會裡艱難生存,寶玉的這一想法便是對封建社會發出的一種反抗,一種提倡男女平等,反對男權的反抗。

其次在仕途經濟方面,也是深受科舉制度的影響,賈政就是個迂腐的儒生,空有一身理想,但是自己卻庸碌無為,將所有的希望寄託於寶玉,但是寶玉卻不想被這種條條框框束縛,身邊也只有黛玉能夠理解他。

所以他和黛玉的愛情是基於相互理解上的心靈的契合,正如脂批:寶玉這個「今古未有之一人,恰恰只有一顰兒可對」。

但也因為這種理解註定了二人愛情的悲劇,也是封建社會帶給他們的悲劇。因為黛玉在封建社會大家庭中,不可能作為寶玉的賢內助,她在精神上是支持寶玉的,而封建家長嚴重最合適的人選便是薛寶釵,但是黛玉的死亡也以為著寶玉精神的崩潰,因為這濁臭不堪的家庭中,唯一理解他的人都離開了,家族的沒落,現實的打擊,寶玉只能參加他畢生最討厭的科考,榜上有名也算是對得起父親對他的期望。

他本是青埂峰上一頑石,渴望來到紅塵享受這榮華富貴,但是卻並不是他理想當中的樣子,他的理想便是不受束縛,不被凡塵的這些事情所打擾,做一個純粹的,自由的「人」,但是封建禮教卻使他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企圖和這個社會對抗,可是僅憑一人之力是完不成的。

《狂人日記》當中的迫害狂也是如此,但是相比於《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來說他也是幸運的,因為曙光已經到來,新思想已經隨著先進知識分子的傳入而逐漸推廣。

只是在大部分信息比較閉塞的地方,仍舊被封建禮教所荼毒,他已經發現這個吃人的社會,但是當他和無知的人們所處在同一空間下的時候,人們看他的眼光就如同賈府諸人看寶玉的眼光一般「痴痴傻傻」,在人看來是瘋子,但是僅僅憑藉他自己是無法喚醒出於「仁義道德」之中的吃人的社會的,但是他卻可以和這個社會公然對抗。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得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

他向這個社會發出控訴,呼籲人們要改掉這種吃人的現象,他預見了,將來這種吃人的人是不被容許活在世上的,將來這個社會是一定會改掉的,他在最後也發出吶喊,希望這個世界還有「沒吃過人的孩子」,這相比於寶玉算是青出於藍,因為寶玉只能裝瘋賣傻以表達對社會的不滿,而狂人能直面這種社會,能大膽發聲,自己理想的社會就是不吃人的社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b49db46fc72c3a76892e835c816b5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