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調查丨探訪浙江「大企幫小店」,幫什麼?怎麼幫?

2024-10-05   大眾網

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張珈瑋 記者 孫傑 杭州報道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良好的營商環境能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一片沃土。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的「領頭羊」,近年來,浙江不斷在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上「跑」出加速度,探索出新實踐、新經驗。

2024年9月3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全省17個省級部門共同發布了《「大企幫小店」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到,預計到2027年底,將推動全省1000家知名企業與10萬戶個體工商戶結對幫扶。這也是全國首個由省級部門牽頭開展的「大企幫小店」專項行動。

個體工商戶是市場經濟的「神經末梢」,更是民企百強成長的搖籃。大企幫小店,幫什麼、怎麼幫?大企與小店之間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海報新聞記者趕赴浙江省杭州市進行深入探訪。

一份為小店店主「撐腰」的委員提案

自從《行動方案》發布後,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傳媒學院教授葛繼宏,就一直關注著「大企幫小店」的進展情況。

不過,很少有小店店主知道,這個惠及他們的《行動方案》,其背後的推動者就是葛繼宏。

在今年1月底舉行的浙江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身為浙江省政協委員的葛繼宏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於為小店店主撐腰,多措並舉助力小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為了讓政府的幫扶政策惠及量大面廣的小店群體,他建議開展「百家大企幫扶萬家小店」專項行動,由大企業對小店在技術、資金、金融、法律、管理、平台等多方面開展幫扶。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小店就像人體毛細血管一樣,把整個城市包圍著。」葛繼宏告訴海報新聞記者,他在走訪調研杭州等地的100餘家個體工商戶(小店)後發現,近幾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小店中真正盈利的不足兩成,超過56%的小店只能勉強維持。

葛繼宏調查發現,這些小店的房租、原材料等成本居高不下,也缺乏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能,難以打破傳統經營模式,數字化轉型困難。

「他們普遍經濟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弱,經營中也缺少關注引導、培訓扶持、權益保障和制度規範等。」葛繼宏坦言,「其實政府有很多針對小店的幫扶政策,但多數小店店主往往不了解。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就一直在想怎麼能實實在在地幫到他們。」

浙江是個體經濟的先發地,很多大企業都是從小店起步,慢慢成長發展成為上市公司。「可能這些大企業稍微幫扶一下,小店就能成長起來。」於是,葛繼宏提出了「浙商百家大企幫助小店」的提案。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份提案最終通過了浙江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審查、立案,並由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7家單位聯合會辦。

今年9月3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會同17個省級部門,共同啟動全省第三屆「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暨「大企幫小店」活動,發布《浙江省第三屆「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方案》和《「大企幫小店」專項行動方案》,公布全省「大企幫小店」結對名單。葛繼宏也受邀出席了當天的啟動儀式。

作為一名履職超過20年的政協委員,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一份委員提案以舉行全省大會和省政府下文的方式來交辦。

距離「大企幫小店」啟動已過去將近一個月,直到現在說起這件事,葛繼宏依然很激動。「說實話,我之前很擔心承辦案件的部門會以各種藉口來應付這份提案,但看到政府下文並舉行了這麼大的啟動儀式,尤其是看到啟動當天就有那麼多大企業與小店達成結對幫扶,這讓我很感動。」

葛繼宏十分感慨:「這說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溫暖是存在的,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幫扶也是實實在在的。」

井田農社(杭州)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社長 繆新華

小企業嘗到了大企業幫扶的「甜頭」

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活動啟動當天,浙江省11個地市首批就有130家「大企」與8395戶個體工商戶結對幫扶,涵蓋了批發零售業、製造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倉儲運輸業等行業。啟動儀式上,傳化集團代表「大企」發出幫扶倡議,呼籲要強化責任擔當,共築幫扶橋樑;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小店成長。

傳化集團之所以能夠代表「大企」發出倡議,除了老闆徐冠巨是浙商典型代表人物外,近年來,該集團還充分發揮產業優勢,推出各項幫扶政策,支持平台內個體工商戶經營發展,取得了顯著效果。

今年6月落戶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謝徑安·傳化農創村的井田農社,便是其中的獲益者之一。

「由於農社生產基地還沒有完全投產,所以我們的生產就跟不上,但一些客戶的番茄育苗訂單又無法推掉,恰好傳化農業的育苗能力非常強,於是我們就把這些訂單委託給了傳化。」井田農社(杭州)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社長繆新華介紹,「目前,在育苗業務上,雙方已經銜接得非常好。」

其實,在來到傳化農創村之前,井田農社的目標已經很明確,就是要在這裡做番茄產業化。繆新華告訴海報新聞記者,傳化農業有著豐富的番茄選種經驗;同樣,井田農社也會去做一些品種的測試,這樣雙方就能形成互補,測試出來的好品種,井田農社後期就會做栽培上的大面積試驗推廣。

另外,藉助傳化農業的品牌,井田農社還拓寬了銷售渠道,其產品進入盒馬鮮生、沃爾瑪山姆店等大商超將不再是什麼難事。

對於未來井田農業會不會與傳化農業形成競爭關係,繆新華認為:「任何商業模式都有競爭合作,大企業不可能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而井田農社知道哪家的蔬果品種品質好,這就為傳化農業省去了找貨過程,節約了時間成本。」

井田農社只是傳化集團落實「大企幫小店」幫扶政策的一個縮影。據浙江傳化鄉村發展有限公司運營部總經理吳榕昊介紹,像井田農社這種農業企業落戶謝徑安,傳化集團除了提供統一的溫室設施、種苗供應等農業配套服務外,還會提供統一的銷售渠道以及兜底銷售等服務。

「只要這些農創客們願意入駐謝徑安·傳化農創村,傳化就會發揮大企業的平台優勢,為他們提供一系列的基礎跟專業服務,支持他們創業發展。」吳榕昊說。

記者了解到,傳化農業還與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共同出資1000萬元,5年內支持100個鄉村創新創業項目。繆新華的井田農社很有希望獲得這筆創業資金。

截止到目前,杭州15家「大企」已幫扶超過8000戶的個體工商戶。

「大企幫小店」如何共贏?

除了傳化集團對農創客的幫扶,浙江杭州還有多家「大企」在幫扶小店方面探索出了諸多特色經驗。

例如,針對農貿市場個體戶數字化能力不足的問題,杭州市供銷集團便在數字化方面為這些個體戶的發展賦能。農貿市場個體工商戶們只要將海鮮、水果、肉禽蛋類等產品上傳到美團、餓了麼等平台,杭州供銷集團就會負責產品的發布與推廣,並為他們補助一部分的外賣配送費。

「用戶只要打開美團等APP,搜索共富菜市場,就能找到很多農貿市場裡的個體工商戶,他們的農產品價格特別便宜。」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處主任科員鮑亨利舉例說:「比如明蝦,消費者在菜市場或超市買,可能需要二十塊錢一斤,但是在共富菜市場,一斤只需要十二三塊錢。他們既幫助了個體工商戶,又給顧客帶來了實惠。」

但「共富菜市場」這種模式並不是大企業一味地給小店輸血,也不是小店單純地追求銷量而不顧利潤。

「經常買菜的市民都知道,早中晚的菜價並不固定。明蝦早上的價格可能很貴,下午價格就相對便宜,而線上的定價就是把兩者的價格折中。」不過,鮑亨利也承認,在幫扶小店的過程中,供銷集團確實不賺錢,但他們一直在探索從共富菜市場上直播賣水果。「通過幫扶這些個體工商戶,供銷集團能為他們的直播帶貨引流。個體戶則通過線上銷售,增加了自己的營收,對雙方來說實現了共贏。」

據了解,像傳化集團、杭州供銷集團這種「大企幫小店」的典型案例還有很多。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處主任科員鮑亨利告訴海報新聞記者,截止到目前,杭州15家「大企」已幫扶超過8000戶的個體工商戶。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方便大企業幫扶小店,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還將葛繼宏委員在提案里提出的另一條建議「小店幫」正式落地。

9月3日,「小店幫」專區正式在「杭企惠」APP中上線。

鮑亨利說,「小店幫」品牌專區主要分為企業幫、金融幫、開店幫、媒體幫等四個子模塊。一些願意幫扶小店的大企業可以在上面直接發布幫扶項目內容,感興趣的個體工商戶則可以直接跟他們對接,獲取幫扶。同時,銀行也會在上面發布一些利率低、額度高、手續簡的金融產品,個體工商戶可以直接在上面申請信用貸款,無需抵押。

小店店主能切實得到這麼多的幫助,作為「大企幫小店」的發起者和推動者,葛繼宏特別高興。

在葛繼宏看來,浙江是中國個體經濟的橋頭堡,「大企幫小店」的推廣力度這麼大,也是在向全國小店主釋放一個信號——政府大力支持私營企業和個體經濟的發展,他們是整個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很多家庭的生計就在這個小店上,這些小店就是萬家燈火。」在葛繼宏的心中,浙江只是「大企幫小店」活動的起點,未來能在全國複製,並最終形成一個聯盟。在這個聯盟里,山東的「大企」可以幫到浙江的小店店主,浙江的「大企」同樣也可以幫到山東的小店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