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鑫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闡釋「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等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重要意義和時代內涵,為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如今我國是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
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要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應「保」字當頭。我們需要樹立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正確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與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之間的關係,統籌好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加強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監測,維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構建大保護格局。
要持續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應「活」態傳承。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和自然演化的重要載體,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在加強保護傳承的同時,也要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讓這些重要遺產「活起來」,提供具有時代性、多樣化的文化內容供給,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
要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為世界文明增添絢麗的中國色彩。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於世,一方面要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與各國分享、交流遺產保護的經驗和做法,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這些世界遺產的獨特魅力,打造中華文明的金名片、國際文化交流的會客廳,全面生動展現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以更加昂揚自信的精神狀態邁向新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a4f7f9fe8c1e340dce89d16e5a67c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