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陽江發現一艘沉船,打撈過程曲折複雜,猜測一定發生過大事

2022-05-12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東陽江發現一艘沉船,打撈過程曲折複雜,猜測一定發生過大事

這麼說吧,雖然我是廣東人,雖然陽江離廣州也並不算太遠,但這還真是我第一次看到南海一號。

與此同時,我被它曲折動聽的故事深深吸引。我要如何向你們描述我第一次見到它的震驚與感嘆呢?

它通體黝黑?說實話,隔著玻璃窗,南海一號就像一個被密切保護的動物,我根本沒有看真切它的模樣,甚至它的顏色。倒是貨架上堆了滿滿的一摞碗,講解員說是從南海一號上發掘的宋代瓷器。因為太多,反而感覺擺放得有些隨意。

倒是博物館裡各種現代人看起來依然感覺做工十分精細的金銀首飾,令人耳目一新,耀眼奪目------從南海一號上發現的宋代文物約18萬件!

相對於它的文物,最吸引我的莫過於它的發掘過程。我查找了許多資料,儘可能將它們整理如下。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子的。

1987年,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荷蘭圖書館查到了一條消息,東印度公司的「萊茵堡」號沉船在廣東上下川島海域沉沒,載有白銀6箱,錫錠300多噸。英國決定和中國合作一起打撈這艘沉船。

他們將從英國運來的聲納探測器下放入海中,聲納探測器被英國人稱為潛艇探測器,可以利用聲波在水中的傳播和反射特性,來探測水底下的物體。探測進行了2個多月,將原來預估的海域掀了個底朝天,甚至還走訪了當地的漁民,除了打撈到幾艘現代沉船,卻始終沒有得到萊茵堡號的一絲影子。

這個時候,打撈隊面臨著打撈資金即將用完的尷尬局面,命運卻終於在這天出現了轉機。打撈隊將探測器再次放入海底的時候,畫面上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異常,海底疑似有一個小小的凸起。但是這微不足道的異常並沒有引起英國人的重視,中國打撈隊決定自己潛入海中看看情況。

潛水員潛入海底之後,發現了一根粗壯的木頭,還掛著許多漁網,似乎來自於某艘船的桅杆,為了儘快核實真相,決定用大抓手抓一把試試,第一抓什麼也沒抓到,第二抓下去,除了瓷器竟然還有金鍊子。這明顯不是來自於萊茵堡號。

因為沉船的位置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上,而那些瓷器大多為宋元時代的古物,顯然是一艘中國古代商船,他們本打算將這一船的貨物運往東南亞,卻沒想到在廣東沉入了海底。海底沉船到底還有多少金貴寶物?因為沒有正式打撈誰也不敢說,此時,英國狡辯稱,這艘船,應該由他們打撈。主要理由有兩種不確定的傳言,一說英國人狡辯稱古船是英國海盜船,還有一說是沉船位置位於公海,所以,理應由英國參與。不過,在明顯的證據下,英國人最終放棄了打撈。

雖然中國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撈沉船,但當年沒有很好的打撈設備和技術,打撈計劃只好暫時擱淺。

後來,日本聽說了此事,也想來摻合一腳,據說,條件是打撈起來的寶物要瓜分給日本。最後,當然沒有談成合作。

時間不知不覺地來到了2007年,中國的打撈技術和設備已經不能同日而語。畢竟是一艘800年宋代沉船,如何讓沉船完好無損而且不傷害裡面的古物呢?專家們想了一個方法,就是用一個類似於無蓋的箱體將沉船筐住,然後再在箱底插入橫樑,實現整體打撈。

中間的過程困難和複雜程度自不必說,此次打撈事件,中國在打撈技術上開闢了新的篇章,很多方法和技術都是首次嘗試。

沉船被整體移到了陽江南海一號博物館的位置,為了向人們展示這艘800年宋船,還花費1.5億建了博物館。此次打撈和建館的費用,中國大約共花費了約5億元。

南海一號也不負眾望,共發現了18萬件金銀瓷器等等。但是,那艘宋代沉船依然給人們留下了諸多解不開的迷。

它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導致的沉船?是風?是遇到海盜?還是觸礁?沒有答案。

船主是誰?中國人?英國人還是阿拉伯人?也沒有人知道。

船上的金腰帶還有女人的飾物等等,人們猜測當時船上肯定發生過什麼大事。但是什麼事?更加不會有人知道。

此刻,也有人開始妄議,認為中國花費5億元打撈沉船實在不值,花費的錢可能遠遠超過了它的實際價值。

實際上,南海一號的價值是無法預估的,它彌補了中國歷史上大段的空白,也讓我們了解到,宋代時期,中國的瓷器、金銀玉器鐵器、錢幣等等,就已經在世界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旅行貼士:

南海1號博物館地址: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試驗區十里銀灘

開放時間9:00-17:30

門票:70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a31551e9c6cdf9c4074152ebb47c0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