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這裡是營山縣人民檢察院視頻接訪中心……」
「羅檢察長好!我是羅老太!」9月10日,居住在大山深處的四川省營山縣六合鄉營平村羅老太,在家裡的電視上「見到」了營山縣檢察院檢察長羅偉,這樣的溝通已經不是第一次……
兩年來,居住在營山縣山區的群眾,通過一台電視機、一個攝像頭,用遙控器便可點擊「一鍵接訪」。2017年,營山縣檢察院建設「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實現「把辦公桌搬到群眾家門口,把公平正義放到群眾手心頭」。2018年,南充市委決定在全市推廣「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
初心:讓老百姓反映問題不再翻山越嶺
山路連綿起伏,狀如營盤,營山縣的自然條件可謂形如其名。住在山裡的老百姓每次到檢察院辦事都要坐很久的車,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回家的末班車。有的訴求不能當場解決,只能一次次奔波,久而久之,「辦事難」成了老百姓的一塊心病。
「那個時候的群眾要辦事,道路阻且長。」羅偉告訴記者。
2017年,營山縣檢察院開始建設「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把檢察工作延伸到田間村口、尋常百姓家。「要把辦公桌搬到群眾家門口,把公平正義放到群眾手心頭。」南充市檢察院檢察長周永剛給營山縣檢察院提出了這樣的工作目標。
萬事開頭難。「怎麼樣才算是把檢察院建到群眾家門口?」營山縣檢察院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經過多方探索,該院決定利用科技創新補短板。
營山縣檢察院在全縣建立起一個遠程視頻諮詢接訪中心,在縣、鄉(鎮)、村(社區)建了843個遠程視頻諮詢接訪終端,實現網上信訪接待、矛盾集中化解、統一轉接分流、實時線上反饋、持續監督跟蹤等。
家住六合鄉營平村的羅老太已年近七旬,說起和女婿之間的「賠償款之爭」,羅老太打開了話匣子。
2012年,羅老太的女兒因車禍去世,女婿在拿到58萬餘元賠償款後,拒不按照協議分給羅老太夫婦,經法院調解應給羅老太和老伴20萬元,但其三年僅陸續給了2萬元,剩餘一直拖欠,不肯兌現。沒過多久,羅老太的老伴在悲憤交加中因病去世,羅老太也因患病和負債難以維持生活。幾次向村幹部反映無果後,羅老太走上上訪之路。「從家裡到鄉里坐公共汽車,到營山縣城往返路上就要七八個小時,那時候很難。」
事情出現轉機是在2017年。羅老太所在村子的村委會有了遠程視頻接訪終端,只需要通過營山縣檢察院官方網站上的「視頻接訪」就能找到檢察官。
羅老太通過村委會的遠程視頻接訪終端找到了檢察官。視頻接訪員得知羅老太的情況後,立即通知檢察官任專祥接訪,幫助羅老太解決問題。
「我可滿意咯。」羅老太告訴記者。在檢察官的幫助下,羅老太如願拿到了餘下的十幾萬元賠償款。現在,她已經搬進了村裡的新房,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
使命:老百姓有「訴」必應,公平正義儘早到來
除了村委會的遠程視頻接訪終端,「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還有優服務、設基地、搭平台、布終端、促整合、借載體、施救助、強宣傳等內容,可謂是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建設集法治服務、檢務公開和法律監督於一體的檢察工作新模式。
「我們這是把檢察服務『實體店』打造成了線上『網店』。」羅偉用簡單明了的方式講解了「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據了解,遠程視頻接訪系統已在南充市普遍推開,該市九縣(市、區)建立了近5000個視頻接訪終端,再偏遠的鄉村也可以一鍵接通檢察院視頻接訪中心,並可聯通相關機關單位,進行「網上會診」「網上聽證」「網上調解」,協同多個單位共同解決問題。
「除了官方網站,使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便民服務平台、掌上檢察院App均可進行一鍵視頻接訪。」營山縣檢察院視頻接訪中心負責人文顏告訴記者。「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有一項「設基地」的工作,是在學校和企業設立未成年人觀護基地,在87所中小學校設立「知心姐姐」工作室,並安裝具有普法教育、法律諮詢、心理預警和幫扶矯正等功能的未成年人安全法治預警雲平台。「我們有定期遠程授課,爭取給孩子們全方位的保護。」文顏說。
作為孩子們的「知心姐姐」,文顏就曾通過「知心姐姐」熱線受理了一起未成年人被性侵的案件。今年5月,少女李某因受擺地攤的胡某蠱惑,被以「消災」為由騙至家中侵害。事情發生後,李某十分害怕,甚至不願去上學,因曾在學校見過「知心姐姐」,所以鼓起勇氣尋求幫助。熱線接通後,文顏通過耐心開導,讓李某安心傾訴,並盡力安撫李某的情緒。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文顏立即上報情況。案件得到迅速辦理,胡某被依法批准逮捕並移送起訴。
案件告一段落,救助還在繼續。經了解,李某本身患有輕度自閉症,其母親患有精神病,家庭條件困難。營山縣檢察院為她申請了1萬元國家司法救助金,未檢部門牽頭組建了「知心姐姐」幫教團隊,建立微信幫教群,定期對李某進行心理疏導。現在,李某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勇敢走出去,參加社會實踐。
擔當:打造「楓橋經驗」網絡檢察版,「網上多方會診」化解社會矛盾
說起「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周永剛告訴記者,要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網絡檢察版,走「網上群眾路線」,創新鄉村治理,推動矛盾源頭化解。
「通過視頻接訪,檢察官幫我要回了產業園老闆拖欠的土地租金和工資,這些都是我的血汗錢。」
「原先一山之隔的垃圾處理場堆放的垃圾味道時常飄過來,家裡都沒法待,通過一鍵接訪找到檢察官,問題解決了,現在沒味道了。」
……
說起「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罐坪村村民們讚不絕口,「大事小情,不用出門就能解決,很方便。」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有時候和村幹部有矛盾糾紛,不好到村委會去用電腦上訪,家裡的電視接訪更方便,檢察院考慮得很周到。」罐坪村村民告訴記者。
「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不僅僅是在線上接訪,檢務直通車、鄉村法治夜校也都實實在在地發揮著法律監督、普法教育、預防犯罪、化解矛盾的作用。
「這種遠程面對面的視頻接訪模式很新穎。」營山縣信訪局群眾工作中心主任晏賢兵表示,「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拉近了各部門與上訪群眾之間,尤其是與邊遠地區群眾的距離,減少了上訪成本,讓群眾更快得到更滿意的答覆。
採訪結束前,羅偉告訴記者,營山縣檢察院研發的「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遠程視頻諮詢接訪系統,在全縣將紀委監委、法院、公安局、扶貧移民局、信訪等30餘個部門接入平台,打造了「網上多方會診」的化解矛盾新方式。
今年,這項工作已經受到南充市委的肯定,在全市推廣。該系統在網上實現矛盾糾紛轉接分流、多方聯動、跟蹤反饋等,促進了「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化解在基層、化解在當地」鄉村治理工作局面的實現。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