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撈河蚌

2019-05-28     邢占雙美文

文/邢占雙

在城裡的早市上,看到一堆河蚌出賣,那帶著花紋的又圓又大的傢伙,勾起了我對家鄉童年的記憶。

在家鄉的西北方向二三里遠的地方,有一個水庫,叫人和水庫,雖然地理位置位於德信村、雙福村、人和村三村交界處,而大部分面積位於德信村和雙福村之間,但因為名字用了我們村的名字而倍感自豪。

人和水庫方圓七八里地,呈鄉村老農掛在腰間的煙口袋形狀,口小肚大,站在大壩上遠望,一片碧波蕩漾,讓人心境開闊,東北岸和西北岸的兩個村莊依稀可見,顯得渺小,河面上遊動的白鵝和鴨子成了小黑點點。

這片遼闊的水域是我童年的樂園,端午春遊,夏天洗澡,冬天溜冰。我們在冰排上撿過魚,在溝邊抓過蛤蟆,在水草邊撈過魚,看大人在河邊釣過魚,我們捉過蝦,撈過河蚌。

撈河蚌一般在夏天,我們也管撈河蚌叫撈蛤蜊,我和夥伴們早就合計好了,很長時間沒有吃到肉了,撈點蛤蜊,讓胃裡有點暈腥。我們帶上絲袋子,騎上28自行車,在炎熱的午後,懷著興奮的心情,蹬車飛奔,奔向人和水庫。兩邊的豆麥和溝邊的蒿草散發出清香撲面而來,還有蟈蟈和不知名蟲子的聒噪,炎熱的天氣里真想一個猛子扎到水庫里去享受清涼。

到了水庫,我們將衣服脫在壩邊的石頭上,石頭熱得燙腳,燙屁股,我們踩著石頭一點一點下到水裡,一定要當心,浸在水中的石頭表面有一層滑膜,容易滑倒。

石縫間有蝸牛和田螺,我們顧不得捉,今天是來撈河蚌的。有時剛下水,趟幾步,就會用腳觸到泥沙中有硬硬的東西,伸手摸去,撈出一個拳頭大小的河蚌,大叫一聲,我撈到一個蛤蜊,然後撇到岸上去,由岸上的夥伴拾到一起,是誰的就放在誰的一邊。河邊的河蚌一般比較小,要想撈到大的河蚌得試著往裡走。

人聚堆的地方河蚌少,少有人的地方河蚌多,但危險也更大。水庫的河床還是比較平坦的,我們活動的區域大多比較熟悉,沒有深坑,沒有暗泉。我們只是在離岸邊十米二十米的範圍活動。

在溜腰深的水裡,有時會一下子碰到兩個河蚌,深吸一口氣,捏住鼻子,蹲下去,一點兒一點兒的摸,摸出來,用力撇到岸上去。在更深的水裡,有時也會趟到河蚌窩,一次撈五六個的時候也有,而那裡的河蚌也更大,大的猶如馬蹄子,摸出來歡喜至極。但危險也更大,不熟悉水域,水性不好的人千萬別去嘗試。

河蚌也會跑的,有時明明腳趾觸到一個圓圓的河蚌,等你吸足一口氣扎到水中去摸時,再怎麼也摸不到了,那就是河蚌逃到遠處去了。有時碰到一個硬硬的東西,撈起一看卻是一塊石頭,大笑一聲,撇到岸上去,別硌壞洗澡人的腳。

一般情況下,2個小時左右,便能撈大半絲袋子河蚌,幾十個之多,感覺收穫滿滿的。上岸了,會感覺有一點點累。躺在石塊上,燙燙屁股,燙燙後背,曬曬日光浴,也很享受。夥伴說,如果趕到下網拉魚時,拉上來的河蚌多的是,個頂個的大,隨便撿。

將河蚌拿回家,養在大洗衣盆里,河蚌起初將貝殼閉得緊緊的,不久後,便微微張開,露出斧足,吐出內臟的泥沙。擱置時間越長,河蚌吐出的髒物越多,但等不了那麼長時間,晚上還要吃河蚌肉呢。

用尖刀劃開河蚌的肌肉,取出裡面的東西,去掉泥腸,切下斧足,我們吃的就是斧足。洗凈,切絲,炒辣椒,放上蔥姜蒜,香味溢滿農家小院,味道相當鮮美,在那個一個月吃不到一回肉的年月里,炒一頓河蚌肉,全家都樂呵,父親還會美滋滋地喝上二兩小燒酒。

剩下的河蚌殼,砸碎喂雞,雞愛吃愛下蛋。

聽說,河蚌里有珍珠,但我一次也沒遇到過。但我想,在家鄉水庫里撈河蚌的經歷已經成為我記憶中的一顆珍珠,在遙遠的歲月深處閃光。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QJkWWwBUcHTFCnfrmT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