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還原「主播升職記」,這檔綜藝如何步步到位?

2022-10-09     壹娛觀察

原標題:真實還原「主播升職記」,這檔綜藝如何步步到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唱跳、說唱、創作,甚至自己準備道具?

《聲聲如夏花》第二次廣場歌會釋放著音樂女主播們更多的才能。

從團隊合作,到連麥幫忙,再到自己單打獨鬥每天直播,《聲聲如夏花》用了七期節目,在直播間裡,在舞台上,讓觀眾看到了主播們的快速成長。

這樣的成長是具象化的。

沒有舞蹈基礎的選手敢於在廣場歌會上嘗試唱跳;剛剛接觸直播的新人,從首次直播的幾個人觀看,隨著節目進程逐漸突破萬人觀看關卡;更不提多位主播實現了粉絲數的快速增長……

與30位女主播一同展現在觀眾面前的,還有各位「老鐵」並不陌生的音樂女主播這一職業。

終於有綜藝真正講了主播,也講了真正的主播。

基於快手多元主播生態,把遊戲主播、孩子媽媽、大山教室里的學生、經紀人、原創音樂人等選手彙集一堂之後,《聲聲如夏花》將如何助力這些「萌新」一步步成長為綜合能力過硬且能夠獨當一面的主播、如何幫助她們正確理解音樂主播這一職業、平台如何幫助主播建立成長通道等問題,藉由「長—短—直」模式展現開來——長綜藝的日常真人秀和環節設置推動節目進行、檢驗主播能力提升,短視頻內容補充節目內外以及選手本人的更多信息,而選手日常直播則又頗具記錄成長的色彩。

在《聲聲如夏花》背後,是快手多元內容生態的完善:綜藝與直播鏈條的打通、KOL的培養和對生態的反哺等都在其中得到有效嘗試,也為後續與電商、娛樂、商業化等業務結合的暢想提供了空間。另外,「長—短—直」節目模式下對於自製綜藝的不斷探索,則帶來了有關「短視頻平台如何做好綜藝」的新解法。

一個個的「0到1」

打破、重建。

當30位女主播帶著大包行李直接面臨突擊直播考驗時,她們在《聲聲如夏花》中從「0到1」的這一過程也同時開始。

今年6月,魏奇奇開始了她在快手的第一場直播,在正式成為一名音樂主播之前,她是一名歌手,是《愛,存在》、《夢華錄》插曲《念念》等作品的原唱。

零星的觀看人數和無所適從的直播體驗,是她初入直播間時前幾場的關鍵詞。兩個人觀看不知道要做什麼、跟誰講話,魏奇奇曾在剛開始的直播中讀過書,也一個人唱了一個小時的歌。

同樣是「萌新」的還有新人演員呂釗。

6月份才開始直播的呂釗,在前幾場直播,不難看出直播的青澀。與其他主播連麥略顯尷尬的互動、一板一眼的問與答,種種表現,都在說明「萌新」入直播的不容易。

魏奇奇、呂釗第二次廣場歌會舞台

「不知所措」,是幾個「萌新」主播在談到自己開始直播時相同的感受。

從以前手機前的直播間看客,感嘆主播的多才多藝和直播間設計的巧思,到真正成為主播,「萌新」們打破的是關於職業的設想和印象。

而《聲聲如夏花》給到的成長也是迅速的。

念著進入直播間粉絲的名字,隨性地就著粉絲的話題聊起妝容,熟練地選擇背景音樂,根據粉絲的提議唱歌,最新的直播現場,魏奇奇已經能夠駕輕就熟地安排自己的直播內容,並順暢地進行;另一邊的呂釗已經能夠輕鬆駕馭多人連麥,且保持直播的順暢和有話可說;張楚涵在連麥的過程中,也能夠快速地學習並表演第二次廣場歌會的《一笑傾城》編舞……

「其實一開始直播的時候,我很多時候不知道要做什麼。然後開始摸索,跟大主播學習,慢慢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我覺得自己挺百變的,所以每天直播會有不一樣的妝照、風格,然後我會下播前問粉絲明天想要看什麼樣的風格。」魏奇奇向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分享著自己的直播心得。

這樣的成長,也直接反映在數據的增長上。

截至目前,不少新人主播的觀看人數都早已突破萬人大關,播放量達到幾十萬、甚至超過百萬的短視頻也不在少數;魏奇奇站內粉絲數增長超過10萬;呂釗粉絲總數增長至近20萬,在萌新主播中位於前列……播放數據和粉絲增長,證明著新人主播們正在被看見並獲得認可。

新人在打破界限獲得成長,而有直播經驗的或快手生態內的主播,正在打破標籤,拓展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有過直播經驗的陳紀庭剛來到快手,平台之間風格、受眾群體的不同,影響著她的直播效果,隨著節目的進行,改變和成長由此開始。

「我改變了一些直播風格,變得比較活躍,沒有那麼乏味了。以前我在直播間從來不站起來,不跳舞,但現在我也做出了很多改變,這樣也會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我。這是我覺得我成長的地方,懂得給粉絲更多不一樣的內容。」

而之於火線妹、兜兜這樣本身帶著粉絲基礎的主播,打破過往、適應新環境是更艱難的。

在節目中,作為遊戲主播更為出名的火線妹摘掉了標誌性的耳機,她坦言自己遭遇到了粉絲的流失,但沒有放棄的火線妹也在一次次廣場歌會中展現出了不俗的唱跳能力。

以舞蹈更為出彩的兜兜,也在不斷地嘗試調尋求突破。「我直播會有一個瓶頸期,有段時間會遇到一種,就是大家一開始是奔著新鮮感來看你的,但是新鮮期過後,大家就會很疲憊。那段瓶頸期之後,我就會開始想辦法去重新嘗試一種直播風格。換風格的時候自己會看回放,而且我也會引導粉絲去剪我的直播回放。」

陳紀庭在第二次廣場歌會跳了舞,展現了自己的創作;火線妹以青春洋溢的《一笑傾城》唱跳表演實現了突破,而兜兜則帶著她直播間白紗的巧思奉上了全新版本、色彩分明的《千年等一回》……

陳紀庭、張楚涵第二次廣場歌會舞台

不論是萌新抑或是「老將」,30位音樂女主播從「0到1」獲得直播的技能,疊加直播與舞台專業能力的buff,在打破、重建中成長。

「主播」的再解構

但《聲聲如夏花》做的,並不單單是講述30位音樂女主播成長的故事。

將音樂主播這一為大眾熟知、甚至已經產生了些固有印象的職業單獨拎出來,為它匹配了一檔綜藝節目,以打破刻板印象的桎梏,還原真實的主播行業,是《聲聲如夏花》的另一個核心。

這種帶有揭秘、再解構的色彩,從節目一開始就已經展露出來。

才藝上的專業素質、日常直播能力、職業方面更完善理解和規劃,是《聲聲如夏花》基於快手主播生態研究下,對這一職業可視化再解構的維度。

前兩期,三位主播經理人在選拔選手時,除了考慮到音樂能力之外,也提出了互動能力、應變能力等多方面偏向於直播的能力要求。

三位主播經理人

於是可以看到,獲得三位經理人首選的選手的直播成績卻並不一定同樣名列前茅,而未進入首選,如大師姐等選手,也因為直播成績的優秀,而成為經理人爭相爭取的目標。

舞台表現的專業能力不等於直播能力,舞台演唱能力過硬,但直播能力也同樣重要,這是《聲聲如夏花》對於主播標準的第一個高亮。

進入淘汰階段,《聲聲如夏花》雖然依然選擇了舞台表演的廣場歌會作為評判維度之一,但是總成績卻是由廣場歌會、日常直播、職業培訓成績相加之後,才來決定選手的總成績和排名。

在第三期節目中,《聲聲如夏花》又引入了公共直播間的玩法,並將直播成績單的評判標準進一步明確為直播關注度、直播內容力和直播吸引力的綜合,邀請快手平台運營專家加入,解析直播實時數據,調整直播策略……

《聲聲如夏花》跳脫單一視角,從經理人、運營角度,給予音樂主播以更完全的解析和觀察,同時他們構成了幫助主播成長的另一股力量。

直播成績的組成

「我們要反向給主播們輸出、提供更多的幫助和見解,包括經理人和職業培訓老師等,大家可能會覺得三個經理人不是在主播維度體系里所謂的專業達人,或者是一些職業老師,但他們其實更多的是站在直播受眾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感受。我們儘量建立很多維度和不同視角,來幫助主播們進行逐步的職業化。」《聲聲如夏花》總導演陳剛表示。

不止多視角、維度的反向輸出,快手和節目也為選手搭建了完善的成長通道。

《聲聲如夏花》製片人黃遠方將主播的技能總結為:「說銷逗唱」。

「說」意指作為主播有沒有輸出能力、能不能跟粉絲產生互動;「銷」為個人的營銷和包裝;「逗」的意思是主播能不能夠提供情緒價值、能不能跟用戶產生持續連接;「唱」則偏向於才藝的能力。

根據這四個維度,快手與《聲聲如夏花》也安排了相應的培訓。

第五期,楊天真做客節目,通過選手提問解答和主題曲MV試妝的實踐課程,來講述如何打造個人風格的問題;而主播經理人更偏向於「唱」的培訓,給觀眾呈現怎樣的表演、如何表達等,都在其中。

楊天真作為職業培訓師

「我們嘗試去做一些如何活動、如何立人設等大量關於主播職業素養的培訓,又比如怎麼拍短視頻、短視頻的標題怎麼起、短視頻如何為直播引流等等,這是一個非常精細化運營的事情。」製片人黃遠方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

快手甚至將這樣的培訓和篩選前置。

選擇參與節目錄製的主播標準,要考慮選手對於主播這個行業一定程度上是否認同以及是否具有熱情,另外,才藝、直播數據等也是考量維度,而對於「萌新」主播,快手會要求她們進行多場試播,以對她們的能力和潛力進行考察,同時讓她們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要從事主播這一職業。

將職業置於台前,將培訓融入內容,將搭建成長通道的功夫和功課貫穿始終,快手通過《聲聲如夏花》重新解構主播這一職業。

做綜藝要對準「閉環」

關注主播,又「選出」主播,《聲聲如夏花》的題材選擇、節目設置以及後續開發,都可見快手根植於自身生態開發內容的思路。

而「長—短—直」的節目模式,無疑是這一領域開發和探索的突破和新解法。

每周更新的長綜藝內容,無更新日中主播們高頻次的直播和短視頻發布,從綜藝節目錄製現場到快手直播間,《聲聲如夏花》既保證了綜藝內容的輸出和對主播成長通道的搭建,又沒有背離主播終將回到直播間、回到快手生態中去的底層邏輯,同時,還將快手核心版圖的直播和短視頻運用其中,完成了綜藝節目與直播的平衡。

通過長視頻吸引增量觀眾進入,短視頻、直播內容又能夠給到存量觀眾更多的內容支撐,且能夠提供養成感和陪伴感,從而有利於增加用戶的粘性,形成關注習慣。另外,對於長視頻內容的關注以及短視頻、直播中可能出現的合拍、連麥等互動內容,又會將更多節目中的選手展現在觀眾面前,以增加更多被看到的機會。

「觀眾可能通過某位主播又認識了她的搭檔,甚至可能跳出節目30位女主播的框架,去認識平台里更多的人,他可能就進入到生態里來了,我覺得《聲聲如夏花》是一個窗口。」製片人黃遠方繼續說道。

打通了長視頻與短視頻、直播的內容和媒介連結的「長—短—直」形式的《聲聲如夏花》,是長視頻與短視頻結合的一次跨步式嘗試,也是快手生態再賦能又一註腳。

毫無疑問,《聲聲如夏花》的誕生,也讓快手給所有關於「短視頻做綜藝」的質疑聲來了一個響亮的回答,其如何服務平台內生態內容、形成「內容閉環」才是根本要義。

《聲聲如夏花》將鏡頭對準音樂女主播,通過內容的加持和專業的培育,快手正在孵化出一批新的、極具競爭力的KOL,對於以UGC為核心的快手來說,多元化、更有競爭力,甚至可以破圈的KOL,無疑是其最重要的生態基石。

這些專業過硬、脫胎於快手主播生態的音樂主播們,豐富著快手創作者的多元化,為快手平台帶去了新鮮血液,正在煥發出勢能。

正如離開節目的選手們,回歸直播間主播的職業仍在繼續一樣,快手對於自製綜藝的探索仍未停止,對於平台生態的開發和完善仍在繼續。

《聲聲如夏花》釋放出了快手主播生態的完備和對於主播生態的深度觀察,將這一職業展現給大眾之餘,也是快手講好「短視頻平台如何做綜藝」的行業風向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994eaa0c7012b930a8c89b3b30908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