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影節|AIGC衝擊、「暑期檔」提速,電影行業復甦「低調進行時」?

2023-06-12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直擊上影節|AIGC衝擊、「暑期檔」提速,電影行業復甦「低調進行時」?

作者| Mia

「好激動啊,好久沒有見到這麼多新老朋友,行業真的復甦了。」在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會場,不斷有從業者發出感嘆。

41家影院展映全球近450部優秀影片, 開票當天 25.6萬人參與搶票,479個場次當日售罄。翻修後煥然一新的上海影城也令許多影迷感到驚喜,疫情後「新生」「再出發」意味濃厚。多位影迷從外地趕來,奔赴這場光影盛宴。

行業從業者則分享洞見,為接下來幾年的發展趨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為產業發展添磚加瓦。在開幕論壇上,傅若清、王健兒、王長田、於冬等多位電影人。在首次推出的「科幻電影周」,郭帆等科幻類型領軍者聚集一堂,探討中國科幻的未來,而上海科技影都的打造也隱然成型。

AIGC的衝擊,流媒體與短視頻帶來的深刻影響……百年電影藝術,當下正處在一個急速巨變的時代。而巨變所帶來的挑戰與啟示,也體現在多位重量級電影人的觀點碰撞中。

無論是熱鬧的紅毯,暑期檔電影預熱宣發,獎項榮譽肯定,還是論壇與創投,從項目策劃源頭到內容打磨、直至正式上映與宣發,上影節都在發揮著加速電影行業繁榮的積極作用,在連接行業與市場的多個維度,上影節再次證明了自身的含金量與國際影響力。

為創投助燃、為宣發提速,上影節如何「為暑期檔預熱」

2023年即將行至年中,年度累計票房也達到了232億+。行業正在加速復甦,這一切離不開每個從業者的守望,也離不開電影節這座橋樑。

創投無疑是一切故事開始的起點。多部影片「從上影節來」,走向了更遠的地方,再「重返上影節」。 出自創投的影片《街娃兒》《永安鎮故事集》《日夜江河》入圍了平遙影展「藏龍」競賽單元並收穫榮譽。從2020年上影節創投走出的《永安鎮故事集》,今年已經定檔9月8日,導演魏書鈞也已經完成了「五年四入坎城」的成長。2019年處於劇本階段、亮相創投的《雪雲》,除了今年在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奇遇單元世界首映,還獲得多個電影節青睞,此次成為上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開幕片。其他從創投走出的影片還有定檔暑期檔的《一個和四個》等等。

在6月12日的電影項目創投公開陳述中,有電影院校畢業生,有轉行堅持進行現實主義表達者,也有陳劍瑩有這樣獲得坎城短片金棕櫚獎載譽歸來的青年導演。知名製片人陳祉希,知名導演烏爾善、忻鈺坤,從資深電影人的角度,給予了商業性方面的改進意見。在烏爾善導演看來,許多影片需要離市場更近,定位更清晰:「你一定要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麼,是滿足自己的創作願望,實現個人表達,還是希望吸引觀眾買票走進影院?」

不難看出,今年的上影節創投正在變得越發包容多元,在藝術性和商業性兩個維度進化,有普世表達,也有個人情感,更有方言地域特色。

另外,2021年起推出的「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計劃」仍在繼續發光發熱。今年由知名導演黃建新出任終選推薦團主席,製片人、監製陳祉希,製片人、演員耐安,編劇束煥,導演鄭大聖擔任終選推薦人。6+1階梯型新人培育體系下,依託於上影節的國際化產業資源,源源不斷的新鮮創意得以激活,從根源上為內容產業注入新血和活力。

由於覆蓋了產業鏈每一環節,將目光投向產業鏈下游,上影節見證了影片在不同階段的成長狀態,受益者不僅是新人和開發中的項目,更有諸多「老炮兒」和即將上線的成片。

星光熠熠的紅毯成為暑期檔宣發第一戰場,烏爾善導演十年磨一劍的《封神第一部》以紅毯「封神男團」引發關注,在大師班,陳可辛導演也宣布了《獨自·上場》很快能上的消息。

配合物料的發布,以及獎項的入圍,多部影片實時熱度、貓淘想看人數得到了有效提升。《不虛此行》《尋她》《第八個嫌疑人》等品質國產片入圍了金爵獎主競賽單元,未映先熱。由王寶強執導的《八角籠中》實時熱度不斷上升;徐浩峰、徐駿峰執導的《門前寶地》等5部新片入選首映盛典策劃單元。

密集的活動為宣發提供了最佳舞台,多位嘉賓也帶著新片而來。除了官方舉辦的論壇之外,還有抖音電影奇遇夜、微博電影之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另外,一些影片直接在上影節期間舉辦了首映禮,其中不乏暑期檔重磅選手。

如6月9日,電影《巨齒鯊2:深淵》舉辦了一場「潛入深海7000米」發布會,主演傑森·斯坦森與吳京出席。邱禮濤執導,韓三平、劉德華聯合監製的電影《莫斯科行動》6月10日在上海舉辦「燃起來了」發布會。陶昕然擔任出品人、製片人、監製、女主的懸疑片《夾縫之間》6月10日在上影節首映。

還有一批品質型電影走的是口碑發酵路線。韓延導演講述老年愛情的《我愛你!》同前幾部作品一樣,具有催淚屬性,作為金爵盛典開幕影片首映,同時開啟了多場放映,多位觀眾感動落淚,口碑持續發酵,為其走出長線打好「地基」。柯汶利新作《默殺》也是開啟了三場超前點映,並在豆瓣高分開分,對懸疑這一重度依賴口碑的類型來說至關重要。

上影節為什麼會成為宣發重鎮?作為國內唯一的A類國際電影節,上影節在國內外都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從時間節點來看,其舉辦期基本上也是暑期檔拉開帷幕之際,影展聚集了諸多從業者,以及國民級別的關注度,既是行業盛會,同時也是宣發戰場,成為重要檔期暑期檔宣發的「前哨戰」;從開幕式到閉幕式,諸多論壇活動,國內外頂配資源,決定了上影節在宣發戰的關鍵作用。

藝術碰撞技術、對話世界:直擊開幕論壇與「一帶一路」論壇

時代變革的浪潮已經到來,中國電影人需要面臨的挑戰除了短視頻,AIGC的衝擊,還有流媒體劇集。

光線王長田是積極擁抱AI技術的電影公司之一。他認為:AI對動畫電影主要環節效率的提升,或許能達到50%;AI對整個動畫電影製作的周期提升,可能為30%。「我眼下關注技術對電影兩個方面的改變:一是AI對電影製作技術的改變,二是VR對於電影發行放映的改變。」

中影傅若清認為:「換句話說,電影如果沒有技術的加持和推動,很多藝術的表達和呈現會很空洞和蒼白。……電影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提升觀眾的觀影享受和觀影的舒適度,難道不是我們電影人應該為觀眾做到的嗎?技術賦予了藝術更強勁的翅膀,帶領電影更好地飛躍。我們面臨著流媒體、短視頻和其他形式的衝擊,如果電影不能跨越式成長,觀眾為什麼要花時間、花金錢、花精力到電影院看電影呢?」他認為關鍵在於提高幀率。

每一年均以「直言開炮」刷屏的於冬再次語出驚人:「誰家AI概念講得好,誰家股票就漲得好。」

對比國產劇集今年的持續大爆,降本增效取得成效,逐步轉向精品化下半場,於冬認為流媒體劇集崛起正在衝擊電影。「博納今年在拍一個劇集《上甘嶺》,我都不敢再拍電影了……這個時候我們怎麼去跟長劇集比?今年愛奇藝一季度、二季度都實現了盈利,愛奇藝虧了13年都賺錢了,這就是劇集帶來的效應。」

「現在是不是劇集在把我們電影推向特效去?推向工業化去呢?可我認為我們要回來講故事,我們要拍人文、拍故事、拍人物,我們不該是拼特效的時代。但是新技術對於視覺的提升和觀影體驗的賦能必不可少,否則觀眾不會進院線。」

今年的開幕論壇,引發了技術與藝術的永恆爭論,更讓外界將目光投向了流媒體。電影誕生百年以來,曾經遭遇過無數次危機,危機中也同樣孕育著生機,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AI替代了大部分基礎工作,卻令核心創意變得更為珍貴。而面臨流媒體衝擊,電影要做的,或許是回歸內容本位,以更廣的視野,更深刻的人性洞察和情感共鳴吸引觀眾。

當然,在向內求索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向外追尋答案,今年,上影節也充分發揮了電影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媒介作用,扮演著多國之間的情感文化紐帶與友誼符號。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發起「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創設「一帶一路」電影周五周年。今年的「一帶一路」電影周,上海國際電影節恢復及新增多項重磅活動,包括「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新聞發布會、「一帶一路」電影文化圓桌論壇和聯盟閉門工作會議等,今年更由趙濤、雷佳音任電影周推廣大使。

過去,收穫3.76億驕人票房,提名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何以為家》,以及在通過上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巡展機制,入圍第4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莫爾道嘎》,IP影響力持續提升,實現了「引進來、走出去」的良性循環,帶動沿路國家文化產業造血能力共同加速。

多位曾經與「一帶一路」結緣的國際電影人,重新回到了最初的起點。曾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的匈牙利著名女導演伊爾蒂科·茵葉蒂,今年擔任了大師班嘉賓;曾獲2018年「一帶一路」媒體關注電影人獎的卡米拉·安迪妮,帶著自己的第三部長片《尤妮的婚途》再次來到「一帶一路」電影周,揭露了印尼社會現實和女性處境。以光影為媒介,觀眾增進了對「一帶一路」沿途國家風土人情的了解。

一切從故事開始,又終將回歸到故事。上影節的助力和見證下,不妨期待暑期檔的爆發,以及行業的加快復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8c4032205075ac072ff851f9fb056b0.html